分享

【经典有约】八大山人《临河序》

 隨风飘逝 2015-07-23



八大山人又名朱耷,号雪个、个山、个山驴、人屋等。江西南昌人,为明朝皇族江宁献王朱权的后裔,清代著名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他的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八大山人一生有多件《临河序》书作。这些反复书写的,与王羲之《兰亭序》书法风格甚少关联的《临河序》书作作于八大山人书法风格的成熟期。本期经典将以八大山人故居青云谱为起点,赏析八大山人不同形制的《临河序》,以期在对比之中展现八大其人以及他的书法临、创观念。


“隐囊”与“善化”——八大山人《临河序》文本与书法问题(节选)

文/邱才桢


八大山人(1626-1705)晚年有多件《临河序》书作。据王方宇统计,自康熙三十二年(1693)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八年内,款署八大山人的《临河序》所见共十九件,可以确定为真迹的为十二件。这些作品被有些学者称为临《兰亭序》,但无论其文辞内容,还是书法风格都与《兰亭序》迥然有别。这些反复书写的,与《兰亭序》甚少关联的《临河序》书作作于八大山人书法风格的成熟期。而且,八大山人书画中,反复出现的“涉事”题识的作品也出于这一时期。这对于我们考察八大山人书法临、创观念无疑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八大山人在对《临河序》和《兰亭序》称呼上具有随意性,白谦慎根据八大山人己卯(1699)秋八月所作书画册中后面的题跋,认为八大山人心目中《兰亭序》和《临河序》本一回事,八大山人直接将他所临的《临河序》称为《兰亭序》。事实上,八大山人也曾把赵孟頫收藏过的《兰亭序》称为《临河集序》。在八大山人的《临河序》书作的落款中,有些有“临”《临河序》的字样,有些则没有。以至于有些学者推测王羲之是否真有名为《临河序》的传本,王方宇和邱振中都指出:八大山人所谓的“临”,只是“抄”《世说新语》中刘孝标的注而已。这些临本都没有王羲之书法风格的痕迹,他只是按自己的风格书写。因此,这些都不能称为临《兰亭序》的作品,应该被称为抄录《临河序》的作品。


八大山人在“临”《临河序》时是否真有一件王羲之《兰亭序》或《临河序》在侧,以供临写?一种情况是有,如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后面有跋提及:“世传逸少临河集叙,大为得意之作,凡数十本,此本当是弁山宝物。假子昂北道十三跋此,蔑以加也”;又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提及:“此为王逸少《临河集序》,近世所传《定武》本凡三百廿五字,《临河序》止得百字。更碑室一本,较山人所临字大,子昂北道那得此耶?”这里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八大山人临写时或有“弁山宝物”,即赵孟頫收藏并题跋过的《兰亭序》,以及“更碑室一本”在侧。此外,八大山人还对《定武》兰亭在当时的流传情况有着相当的了解。另一种情况则不明,大量存有“临”字的《临河序》并没有表明所本,因此,王方宇等学者认为是对《临河序》文本的抄写。


无论是有没有《兰亭序》或《临河序》的原本在侧,八大山人都没有选择取法《兰亭序》的书法风格,也没有采用《兰亭序》的文本。这种白谦慎称之为“臆造性的临写”已经离原本很远,董其昌、王铎等人的临写虽然在文本和书法上与原本多有距离,但多少有些蛛丝马迹的联系,而八大山人的所谓“临”已经远离了书法史意义上的“临”的概念,因此,我更愿意把这种临写行为归于文本意义上的,近乎八大山人所谓的“涉事”,即“临渊羡鱼”之类的偶尔涉猎而已。其中反映了八大山人对于《兰亭序》和《临河序》深层观念……










更多内容精彩敬请关注《中国书法·翰墨天下》2015年第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