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逝的民族:契丹百万之众“集体失踪”之谜

 木柳书屋 2015-07-24
美女与鲜花系列日志背景边框13 - 心灵之约 - .

 

 

消逝的民族:契丹百万之众“集体失踪”之谜

 
 
 
2015-07-19 09:33 来源:探索网 
(本文转自:光明网)
2015-07-19 09:33:39来源:探索网作者:责任编辑:李然

  中华民族是神州大地上多个民族历经几千年融合而成的,在这几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曾有一个民族扶摇而起,又神秘消失,这就是契丹族。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年号神册,建国号契丹;947年,改国号为大辽;1124年,中京决战失败,耶律大石率部西迁;1125年,辽国灭亡;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史称“西辽”;1218年,西辽政权为蒙古所灭。

消逝的民族:契丹百万之众“集体失踪”之谜

  消逝的民族:契丹百万之众“集体失踪”之谜
   据《魏书》记载,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契丹最早分为8个部落,部落首领每3年推举一名盟主作为头领。据说这个习俗还有着一个故事:有一位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自湟河而来,一位女子则乘青牛自上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后来,他们的8个儿子分别繁衍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这就可以算做事契丹民族的“罗曼史”了。

消逝的民族:契丹百万之众“集体失踪”之谜

  唐太宗时,契丹首领窟哥率领部族向唐朝称臣,唐朝在那里设置了松漠都督府,并把这一地区分为10州管辖,封窟哥为都督赐姓李。契丹定期向唐政府缴纳贡品,并从那里得到所需的日用品、兵器等。
      在此期间,中原地区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以致许多西方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于是,契丹成了全中国的代称。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就以契丹来命名中国,直到今天,在斯拉夫语国家中,仍然称中国为“契丹”。

消逝的民族:契丹百万之众“集体失踪”之谜

     八刺黑在伊朗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并改信伊斯兰教,被当地人渐渐融合,不再具备契丹族的特征。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称帝,建年号延庆,哈剌契丹国正式建立,史称“西辽”或“西契丹”、“后契丹”。1218年,西辽被蒙古大军消灭,从此契丹正式灭亡。

消逝的民族:契丹百万之众“集体失踪”之谜

  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中国在英语中的名称为“China”,来源于中国的瓷器名称,然而却有很多其他的外国语言并不这样称呼中国。在俄语、希腊语,以及中古英语中,整个中国均被称为“契丹”。

  如现在在俄语中中国的发音是“Kitay”。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称呼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期会呈现出这样的差异呢?“Kitay”、“Cathay”这两个词又是源自哪里,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在俄罗斯和整个斯拉夫语世界中,至今还用这个称呼来称中国。”现在俄罗斯等众多国家称呼中国直译过来是“契丹”,俄国人到目前为止仍然称中国为“Kitay”,称中国人为“Kitanyes”。在穆斯林文献中常把北中国称为“Khita”、“Khata”,这都是从契丹演变而来的。既然契丹是一个消逝了的少数民族,为什么会用它来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呢?

消逝的民族:契丹百万之众“集体失踪”之谜

     公元916年,契丹国建立,947年改国号为大辽。辽自太宗耶律阿保机至九世帝耶律延禧历219年。耶律阿保机在位期间,任用汉人韩延徽等改革习俗,建立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农商,年号也仿中原,任用大量汉人官吏,管理国家。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多方面多有建树。

消逝的民族:契丹百万之众“集体失踪”之谜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契丹部落最后流落到了云南地区。他们的根据是,在云南施甸县,发现了一个仍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使用契丹文字的特殊族群,统称“本人”。在施甸县由旺乡的一座宗祠里,还发现了一块上面篆刻着“耶律”二字的牌匾。据“本人”介绍,这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先祖阿苏鲁,并表明他们的契丹后裔身份。

消逝的民族:契丹百万之众“集体失踪”之谜

 
 
 

 
 
欢迎光临木柳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