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路遥没有隔阂

 汉青的马甲 2015-07-24





可以听的拾文化,解放双眼听文章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9:55 我和路遥没有隔阂 来自拾文化


第一次接触路遥作品是源于初恋女友的推荐,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前的五年,我全部的思想与情感都是和她密切的交织在一起的。我出生在乡下,她出生在县城,她曾不止一次的劝我跟她一块儿去大城市闯荡,而毕业后,我却听从家人的安排回到了乡下教书。从此,再也没有收到她的一封信,最后一次见面,她向我推荐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走上工作岗位后,白天上班,晚上读书,抱着《平凡的世界》反反复复的阅读,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敲打着我的灵魂。我开始后悔没有听女友的话,后悔对家人的妥协,感觉对人生定位的格局太小了,从此迷茫就充斥着我的内心世界,挥之不去。


女友曾问我“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听从家人的话,而没有自己的主见,你是在为家人活还是在为自己活?我感觉你是在为家人而活。”刚上班不久,父母就开始催促订婚的事证实了女友的话和我的后悔,我也由此明白了什么叫隔阂。


父母是爱我的,但我们之间方方面面的观点根本就不同,尤其是关于前程、婚姻这些所谓人生大事的理解可谓是水火不相容。隔阂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今后的道路,何去何从,至少要听从内心的渴望。


作家路遥出生于1949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那一年,比我年长近30岁,按照常人的眼光,从年龄上计算,如果在一起交流的话,估计会有隔阂。但看了路遥的作品后,这种猜测是不对的,他在作品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正是我想要说的,他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与主张我都有同感,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我和路遥之间没有隔阂。


直到现在,路遥的那本的《平凡的世界》还珍藏于我的书柜上,早已经被我翻烂,虽然搬了好几次家,依然形影不离。在这部书的影响下,我拒绝了父母的逼婚,拒绝了父母为我苦心设计的人生,听从内心的呼唤去走属于自己的路。




因此,我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也愈来愈深,他们的所思所想我早已看的透彻,但对于我的追求他们却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生性耿直、脾气暴躁的父亲,我们父子间注定要要爆发激烈的矛盾与冲突。


刚参加工作教书的那所学校距家比较远,有十几里的路程,冬季昼短夜长,只好住校。每逢周日回家,父母都提要求去相对象,尤其是春节前后那段日子,可以说一周不拉。


平时少言寡语的父亲也耐心的做我的思想工作,说谁谁的介绍的对象在哪哪儿工作,门当户对等等。耐不住父母的纠缠,也曾经去看了一个姑娘,但对我来说纯粹是走个过程。没换新衣服,因刚下场小雨,皮鞋上还沾着泥巴,骑着那辆前后轮都没有盖瓦的破自行车就去了。结果是可想而知,回来后,父亲勃然大怒。


直到今日,我也不能理解父亲的脾气,为什么总在家人面前发脾气,而遇到街坊邻居,讲话还很客气。在我的记忆中,田地就是父亲的舞台,一踏进田地,就如同一个将军踏入了战场,立刻就来精神了,训斥也随即开始,不离开田地就不会结束,不管怎么干总不能让他的满意。


最初,我以为是因为我不听从他的话,没有安分守己的结婚成家而故意训斥我。但后来我结婚了,把工作调到城里,也离开了他,再次回到田地帮他干活,他依然要训斥。我承认我干农活远远不如他,但我压根就没有准备再重走他的路,指望着田地谋生。


和父亲走的道路不同,追求自然不同,但父亲却刻意要在我面前树立他的权威。在我心中,父亲是位典型的专制式的家长。在他的舞台上,一切都必须要听他的,就好像我是属于他的私人物品,根本就不给我发言的权利,自然遭到了我强烈的反抗,这是我们父子战争的导火索。


现在,已进入暮年的父亲,因为年迈不得不离开了田地,跟我一块儿住在城里,依然是少言寡语的,只是偶尔谈起关于家族的或自己的往事,会突然变得滔滔不绝。而他的那些往事,对于我来说一点也不高深,但作为尊重,我依然要静静的听他诉完。更多的时候,儿子成了他最好的伙伴,每每一放学,他就会突然兴奋起来,经常陪着儿子一块儿看动画片。


有时,会突然莫名的感觉父亲挺可怜,是他供我读书,了解了村子外面的世界,却又叛逆他,要疯一样的逃离这个村子。在父亲心目中,我绝对不是个听话的孩子,至少跟哥哥完全不同。哥哥不上学后,很听话的学技术、结婚、成家,一切都按照他预想的那样,现在又努力给侄子挣钱盖房子,让侄子也早早结婚成家了。




而对于我,至今依然不能理解某些行为,每天一空都就钻进书房噼里啪啦的敲打键盘,书架上好好的书当废纸卖掉又买来好多的书放上去。也许,我的追求注定没有办法向父亲解释清楚,尤其是关于理想与爱情,他无法走入我的精神世界。


记得一位作家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值得庆幸的是年轻时的我鼓起勇气反叛了他,听从了我内心的呼唤。否则,我的精神世界一定会陷入痛苦的沼泽,一生不能自拔。


已经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听到过父亲的训斥了,也许离开了农田,离开了他的舞台,他真的再也找不到训斥我的理由了。但我对父亲的训斥一点儿也不怀念,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心有余悸,虽然那段父子间的战争早已属于往事。


关于隔阂也成了我经常思索的一个主题,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隔阂?是社会环境的不同、个人经历的不同还是年龄的差距等等,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觉得主要是精神方面的追求不同或者说是文化方面的差异。


也许最能改变人生的就是书籍了,尤其是文学方面的书籍,就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改变我一样,它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不可估量的。


路遥已经过世20多年,但在我心中就像一个志同道合的兄长,一个可以促膝倾谈的朋友,还会继续影响着我。尤其是他对写作的态度“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的更为充实”,他的话会指引着一生去努力奋斗。


我和路遥没有隔阂。


文丨杨恒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