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省市晒出2015年上半年成绩单 重庆GDP增速全国第一

 秋天的海 2015-07-25

2015年过半,22省(区、市)近日陆续晒出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统计发现,21个省份的经济增速均跑赢全国7%的增速;其中,重庆与贵州的GDP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同比分别增长11%和10.7%,重庆稳坐全国第一的宝座。

上半年,重庆市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保持新状态、推出新举措、实现新作为,通过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稳步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有效防控经济风险,经济发展平稳较快、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相互协调,呈现出速度较快、结构较优、效益较好的特点。

重庆灯火璀璨的夜晚

GDP增长11.0%,居全国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99亿元,增长17.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6%,保持快速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百分点,居全国前列;

外贸出口保持18%的增长,增速居全国前列,进出口总额保持中西部第1位;

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979亿元,增长30.2%,结算规模保持中西部首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8%,其中税收增长11.9%;

实现利润总额393.8亿元(1-5月),同比增长23.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4.1个百分点;

……

面对如此硕果累累的成绩,7月21日,国内顶级券商中金公司在重庆完成调研后,用“化茧成蝶,重庆收获探索耕耘”作为其调研报告的标题。

有定力

重庆市上下始终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松懈,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始终抓住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不松劲。走集群发展之路,通过存量优化和增量培育两个层面的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利润两大指标增幅都位居全国前列。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企稳基础尚不牢固,向好势头仍需巩固;新旧动力转换尚未完成,产业、地区、行业分化明显,下行压力较大。具体到重庆市,一些趋势性的问题尚未缓解,一些苗头性问题开始显现,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因素增多。重庆市委、市政府冷静观察、理性判断、科学决策,表现出在复杂局面下不急不躁的定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实体经济,体现的就是这种定力。

实体经济对重庆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以实体经济中的主要门类——工业为例,目前,重庆工业企业贡献了全市近50%的税收,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市总量的1/3以上。

重庆市狠抓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是推行集群发展。“简而言之,就是在一定区域内汇集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让企业各取所需,实现协同发展。”市经信委总经济师涂兴永说。

22省市2015年上半年GDP增速

电子信息和汽车,是重庆市工业集群发展的两大典型。后者目前已形成“1+10+1000”格局的汽车产业集群,2014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今年上半年,重庆市生产汽车155.5万辆,产值同比增长19%。全国每8辆新车中就有1辆重庆造。

如果说重庆市汽车产业借助集群发展实现从有到优,电子信息产业则通过推行集群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通过“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重庆市打破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传统思路,创造出“一头在外”的“整机+配套”的垂直整合模式,让80%的零部件本地生产,一小时内能够采购到80%零部件,破解了进项物流高成本瓶颈,为内陆地区发展加工贸易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调整产业结构,是重庆做强实体经济的又一重要抓手。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化存量,二是培育增量。就前者而言,通过“6+1”支柱产业体系的构建,重庆市由过去汽摩产业“一枝独秀”演变成电子、汽车“双轮驱动”、其它产业多点支撑的格局。

培育增量,主要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今年上半年,重庆市生产的首批石墨烯手机上市,中石化涪陵页岩气项目日产气量达440万立方米,SK海力士集成电路芯片实现产值约8亿元,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项目都进展顺利。按照计划,到2020年,重庆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将达到万亿元以上。

通过多种手段狠抓实体经济,上半年,重庆市第二产业增加值3325.38亿元,增长11.5%,其中工业增加值2679.84亿元,增长10.8%,规模工业增加值和利润两大指标的增幅都位居全国前列。

路子对

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优化,上半年,重庆市紧紧围绕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全市“一盘棋”,既各具特色又协调联动地推动发展,给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和均衡发展带来了新气象。

总部经济、金融等加快集聚,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到81.4%,达到沿海服务业发达地区水平——上半年,肩负“工业总产值比重将大幅下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大幅提高”任务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录得这样一份成绩单。

加快布局液晶面板、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市功能拓展区发展势头良好。

新型工业化提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战场的城市发展新区,不辱使命。

突出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园区经济、特色旅游、商贸流通持续发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具有直辖市的体制、中等省的构架,区域城乡差异很大。这种差距,导致各区域间存在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各区县抢资源、拼投资,一定程度上拖累全市整体发展效率。

怎样促进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在全市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2013年9月召开的中共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确立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

按照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近两年来,重庆市坚持全市“一盘棋”,优化配置并高效利用资源要素。以工业为例,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郭坚介绍,目前重庆市已经构建起“1+2+7+36”的塔形开发区架构体系,形成千亿级园区3个、500亿级8个、100亿级20个,全市工业特色发展、联动协同发展、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初步形成。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给区域经济的协调、持续和均衡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今年上半年,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GDP分别增长9.3%、12.0%、11.5%、11.2%、9.8%,基本形成差异发展、协调发展、全市一体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