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林巧文 本报讯隐藏41年的先天性心房缺损如今才发现,还不用切开胸骨就微创治愈了。来自化州市的莫阿姨甚为感谢高州市人民医院采用胸腔镜技术为自己“补心”成功,不但消除了这个41年来变得越发危险的“潜伏炸弹”,而且前胸骨无需切开无留瘢痕,怀有爱美之心的莫阿姨对此很满意。日前,她行走有力,爬楼梯也够气魄,康复出院了。 “最近3个月走平路还可以,但是一爬楼梯就不行了,气喘,连脚都抬不起来。”在病房,化州市那务镇41岁的莫阿姨这样描述着自己术前的病情。6年前,她在干重体力活动后开始出现心悸、气促,但是休息后好转,故未予在意。一直到了今年4月份因为“腰痛得忍不住”前去医院检查,在查出“输尿管结石”的同时,才查出了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约3.5厘米×2.5厘米。“心脏出了大问题,里面穿了一个大孔,41年来都不知道,想想就害怕了。”她于是在上个月底住进了高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一区,等待手术。 据高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心脏外科一区主任曹勇博士介绍,房间隔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30岁以内出现症状者较少见,活动基本不受限制,这是像曹阿姨这类患者在年纪比较大时才被发现的重要原因,而手术是治愈这种先心病的根本方法。“入院时曹阿姨的肺动脉高压处于中重度之间,如果再拖延长时间不治,高压值再往上高,就会危及生命而且丧失手术机会了。” 但是传统的房间隔修补手术需要完全劈开正中胸骨,切口长约20厘米,不但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期长,而且术后切口处遗留有明显的瘢痕,特别是对女性患者的美观与心理带来不良影响(如不敢穿开领衣服等)。曹阿姨在内心就对这种传统心脏手术多有顾虑,“前胸切口这么长,愈后的瘢痕像蜈蚣样,难看。” 为了曹阿姨的身心健康,曹勇带领的团队与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教授联手,于7月3日共同为曹阿姨施行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并取得成功。手术通过在患者右腋侧胸壁开三个1厘米至3厘米的小口完成,避免了传统开胸心脏手术的创伤,而且美观,手术恢复快。 据了解,胸腔镜心脏外科是现代微创心脏外科的代表性手术,科技含量高,要求手术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州医院心脏外科专家指出:先心病的治疗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微创的手术,都要尽量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手术时机。 来源: 茂名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