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督脉健身法(二)

 夜空晴 2015-07-25

第三节、诊断与正脊方法

脊柱检查:脊椎检查是防止误诊、误治、漏治的必备手段,是做为一个整脊按摩师必须要具备的技能。内容包括病史采集和物理检查两个方面。

 

 

一、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尽的病史采集是诊疗过程的第一步。根据患者病痛的特点,在病史的询问中,既

要系统、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发病情况与病程、疼痛情况、神经症状、其他症状等。

     年龄与许多疾病有关。若小儿、青少年有持续的脊椎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应首先考虑脊椎结核;老年人的颈脊持续加重,并伴有神经根放射性痛或引起瘫痪,就考虑脊椎肿瘤。中老年人的脊柱或骨盆处,持续剧烈的疼痛,夜间尤甚,在服一般止痛药无效时,尤其在原发癌肿的手术后发现,应首先考虑癌转移。有以上症状者,一般不要强行按摩和整脊,因为操作稍有误差就会造成截瘫甚至死亡,可以用穴位保健法先做保健。

     就性别而言,妇女的腰疼,应考虑妇科病,男性可考虑前列腺,肾结石。就职业而言,脑力劳动者多颈椎病变。帮助整脊后,要督促其多从事督脉健身法的锻炼。体力劳动者,多腰椎病变,帮助整脊后,要督促其多休息静养和刻苦练功。

     关于发病情况与病程的询问,也是确定整脊方法的关键。如果是暴力致伤,要严防骨折、骨裂。对于一些多年治疗效果不佳的病患者,要认真诊断,多方考虑,慎重治疗。

就疼痛情况而言:休息、按摩后减轻,劳累后加重,多属于劳损型疾患;如疼痛持续,夜间尤甚,局部有明显叩、压、痛,应当首先考虑脊柱肿瘤;突然的骶骨触地引起的疼痛不适,要考虑尾骨骨裂问题;腰胁部痛应考虑到腹膜后的病患。

就神经症状而言:神经受压,会使神经分布部位的肌肉产生麻痹,僵硬、疼痛等病理反应,久治不愈还会使麻痹、僵硬的肌肉产生萎缩,相应部位的肌体出现运动障碍。若为脊柱肿瘤或结核,当侵犯一侧的神经根时,会引起根性放射痛和有明显分布的感觉障碍,若侵犯到脊髓时,多表现为受压节段以下的功能障碍。例如瘫痪或大、小便失禁等。

如发现有五脏系统的其他疾患时,也要考虑相对应的椎体是否健康正常。渐发性的腰骶痛,伴有低热、消瘦、乏力,最终可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青少年的弓形驼背,常为脊柱骨骼软骨病。

(二)物理检查

     物理检查,包括脊柱正常生理状态, 脊柱形态观察和脊柱活动度的检查。

正常、熟练、系统地进行脊柱的物理检查,是我们进行按摩正脊的重要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因、病变、病位、轻重程度,以确定正确的整复方案。

  脊柱正常的生理状态,从后面看是一条直线,从侧面看有两个弯曲,即腰前曲和颈前曲。有四个弓,分别是颈椎前弓、胸椎后弓、腰椎前弓和骶尾后弓两种生理弧度构成。

  脊柱的活动分为前屈 、后伸、侧弯和旋转四种,动作以灵活自如为健康,反之就是不健康。

(三)关于脊柱错缝的诊断

1、颈椎触摸法

首先触摸颈部肌肉的硬度,要知道,脊柱两侧的肌肉,就好比固定电线杆的

两根拉线,僵硬的肌肉会失去对椎体的固定力,是导致椎体病变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那侧肌肉僵硬,椎体就会向那侧外邪。在触摸前,首先要搞清楚出椎体在体表的定位,第七节颈椎在低头时最为明显,两肩胛中间高突的部位就是颈七的位置;颈部的中间一节是第四颈椎;颈一在颅骨内,不容易触摸到,这样我们就可以推算出,颈二、颈三和颈五、颈六,及胸一、胸二在体表的定位了。具体方法是:患者低头,坐位,医者用两手拇指或右手拇、食指对称性的分置于棘突的两旁,从颈七开始,顺序是自下而上做上下滑动、按压、触摸,以便对比所触摸的棘突是否偏离正中线,及是否有前凹后凸的现象,若有会在棘突偏斜的一侧附近发现有明显的压痛点和紧张区。在近乳突处可触及到第一颈椎的横突,头面部的病痛,在此处多有明显压痛点。

2、胸腰椎的触摸法:胸腰椎的触摸法大体与颈部触摸法相似。我们明白了颈七的位置,就可以推算出胸一和胸二的位置,胸四与两肩胛骨中心点的连线齐平;胸七与两肩胛骨底缘的连线齐平;胸十一与两侧12肋连线齐平;腰四与两髂嵴最高点联线齐平。触诊时患者可以卧位或坐位,医者双手沿胸椎和腰椎两侧,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触摸,就可以发现是否有椎体的前凹后凸和左右歪斜的病理现象发生,如有之,则说明此处也出现了错骨缝的现象。

3、骶椎触摸法

取坐位、俯卧位均可。髂后上棘的连线以下为骶椎。医者的两拇指分置于骶中嵴(相

当于骶骨棘突)的两旁,接着拇指作较大距离的上、下滑动,以便比较出是否有左、右高低不对称或是偏歪现象,那一部分偏外,则说明骶椎在此处有错骨缝或错动。

  另一种方法是检查骶髂关节处,两拇指对称地分置于两侧骶髂关节的髂骨后内侧,缓慢地向下按压并向上、下方滑动,若存在骶髂关节的两侧不对称现象,或是骶椎的前凹或后凸,就说明此处出现了错动。尾椎从体表部很难触摸、定位,诊断多以拍片为主。

   在触摸中,若发现了错动部位,其棘突部位多存在压痛、硬结(病理反应物,可为条索状,结节状)、痉挛等。另外在棘突间、棘突边及两旁的肌肉和韧带上,亦可发现这些异常现象。这些病理现象说明了触摸的感觉是可信的,在棘突偏歪的部位,常常有叩击痛和功能活动受限的表现。另外在整复前,最好先让患者先指出病痛的部位,这样可缩短诊断的时间和确认的部位。

       4、场象诊断法

       场象诊断法是具备观场象功能之人的实用方法。根据背部肌肉和脊柱周围的亮度,暗影位置,可确定出椎体或肌肉的病变状况。一般情况下,有暗影的部位就是气血不通的部位,椎体向那侧错缝,那侧的亮度就不足,反过来说那个部位的亮度不足,就表明此部位的椎体可能有错缝的现象。就腰椎而论,向前突出,你会看到在小腹部后侧,腰部内壁有相应的暗影区;向后错位,会在错位处呈现出左右对称横向的条状暗区;向右侧突出,腰椎的右侧会有上下条索状的暗区;向左突出,会在突出椎体的左侧部位有上下条索状的暗区;如果是相连的多节椎体同时错位,会在错位的一侧发现很粗的暗影区。胸椎和颈椎的场象识别方法,也大体如此,一般情况下,凡是亮度不足的部位,其肌肉就僵硬、就缺乏弹性,按摩正脊后其亮度就会恢复正常。功能好的人换可以直接看到椎体错缝的症状,利用缩影疗法还可以发现椎体本身的病变状况。

       场象学说具有很高的科学性,需要你认真锻炼,多为人民服务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也才能获得观看场象的功能,关于场象学说的理论,在中医健身法场象疗法一节中已有详细的论述,有愿意学习者可翻阅之。。

二、整脊的方法

(一)脊椎的稳定力

     脊椎的稳定力是确保脊柱健康和正常运动的关键因素。脊柱的稳定性是由内在的稳定力和外在的稳定力所决定。内存的稳定力是指来自于椎间盘将椎体分开的力和纵向韧带约束椎体的力。两种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从而确保了脊椎的稳定。

外在稳定力是指背肌和腹肌相平衡的力。

脊柱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外在稳定力的强弱。动态的人需要较多的脊柱活动来维持内存的平衡,当肌肉疲劳或其力量不足适应其负荷时,就会导致肌肉损伤现象的出现,此时就会有内在稳定力,即韧带来担负支撑和稳定脊柱了。但是韧带对脊柱的稳定作用是有限的,如遇姿势不当或外来暴力时,就很容易使脊椎发生错动,这就是脊柱病变的主因。因此解决椎体病变,确保椎体健康的关键,除了防止过度疲惫和和寒冷的侵袭外,就是如何确保外部肌肉健康的问题。所以我们整脊的首要程序就是要通过如拔罐、按摩、刮痧、捏脊、火灸等方法,来松弛、疏通、健康脊椎周围肌肉,当把脊椎周围的肌肉搞柔软了,气血就通了,肌肉就可以逐渐恢复健康了,再整脊就简单了。

  人体的脊椎就好比大楼的钢筋架构,肌肉就好比水泥、黄沙,如只有钢架,没有泥沙的充塞凝固其间,就不能称之为钢柱或者说是钢梁,因为缺乏稳定性。也就是说钢架脱离了水泥的保护,就不能支撑起高楼大厦了。因此修复肌肉就好比向钢架中注入水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健康背部肌肉的方法

1、拔罐法:在开穴期间,沿脊柱的两侧,即足太阳膀胱经的分布线路上拔两排。如肌肉僵硬,可以加闪罐和走罐。不开穴期间可拔三排,脊柱上再加一排。

2、括沙:从颈椎到骶椎脊柱的两侧全部括。手法要轻盁,要注意对皮肤的保护。

3、火灸:火灸有温通作用,通过温度扩张血管,促进气血流动,柔软肌肉,吸收药酒的营养,健康肌肉。

4、按摩:利用捏脊法、滚法、点揉法、拿捏法、抓法等方法疏通气血,

畅通经脉、健康肌肉。

(三)脊椎整复法

脊椎周围的肌肉全部松解后,整脊就容易了。这就好比打铁一样,当把铁在炉火上烧红了,其硬度就没有了,就柔软了,我们就可以按着自己的意志,任意的将铁打造成各种形状的器械了。当把脊柱周围的肌肉松弛、柔软以后,我们就可以轻松的将脊椎正位了。督脉健身法的整脊手法只有推正法和拔伸法两种,具有安全、简单、易掌握的特点。

1、颈椎推正法

颈椎推正法分坐位和俯卧两种。

(1)坐位推正方法。

先以棘突偏右为例。患者正坐,颈肩放松,次序任然是先用各种方法松解肌肉,然后术者站其后方,右手拇指抵住棘突偏歪的右侧方,左手掌指面抚、按在头部左侧方的前半部分,左手的中、上段指面顺势贴紧头的上方;接着,左手缓缓用力,使患者头部向前、后及左、右的方向被动地晃动,待晃动到一定角度,医者感觉到右手的拇指下有明显阻力时,稍停顿片刻,随即两手相对协同用力,向对侧推动头颈及拇指下的棘突。在操作过程中,应以右手拇指推动棘突向对侧的作用力为主。主要欲达到整复棘突偏歪之效,而左手推动头颈的作用较小,幅度变化亦不大,主要起稳定头颈和控制脊椎整复部位的作用。在整复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有弹响声和拇指下棘突的滑动感。此推正法多用于颈3 到胸3的棘突歪邪,手法熟练后可达胸5。

棘突偏左就换左手抵椎体,右手的掌指面扶按在头部右侧方的前半部分,右手中、上段指面顺势贴紧头的上方,做如上的晃动及推正手法。各种推正法要灵活掌握,待熟练后,就会总结出经验来。初学者往往会感到两手相对用力时的协同作用较难掌握,即两手间的协同很难掌握,这需要经过认真、反复、谨慎的练习,才能在实际操作中得心应手。

(2)俯卧位推正法

俯卧推正法,是较为稳妥的方法,颈、胸、腰椎的正位均可应用此法,也是最简单易学的方法,施术前仍要先松解好颈部的肌肉。

俯卧位的颈部推正法也叫颈部拿捏法,其动作要领是:双手似钳拿稳颈部,两手拇指置于棘突偏出的部位,拇指和四指同时用力,以拇指为主,一推就复位了。

2、胸椎推正法的有效实施,也要建立在肌肉松解的基础上

(1)掌指推正法:医者站在在棘突偏出的一侧,左手拇指或中指面平放于患者偏

歪的棘突一侧约半寸处,右手掌根部按压在拇指或中指上,并向棘突旁推动拇指或中指,待推动到极根时,即拇指或中指不能移动,似与棘突连为一体时,稍候片刻,再双手同时用力向对侧快速推动棘突,此时可有指下棘突的滑动感或弹响声。

在施术前可以让患者俯卧于薄枕上,薄枕的位置最好与将要整复的部位相对应。在

具体的操作中,可嘱咐患者行深呼吸或咳嗽与双手的推动相配合,在推动棘突前,应首先有一个向下的按压力,以便稳定住推动棘突的力量,避免造成指下或肘下的滑动感而擦伤皮肤。手法要快、猛、短、巧。

(2)扳肩推正法:此法用于胸3到胸9的椎体错缝。方法是患者俯卧于薄忱上,

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医者站于棘突偏歪的一侧,以一手掌根部抵压住棘突偏外侧的旁边,固定不动,另一手板拉住对侧肩部,顺势向偏歪侧的斜上方扳、拉起肩部,待扳、拉肩的力量到达抵压的掌根下棘突处,术者掌下感觉有明显的阻力时,即扳拉肩的力度已传导至掌根处时,停止用力;接着,嘱咐患者放松或做深呼吸,当感到患者躯干已基本松驰时,医者双手协同用力,一手用力搬、拉其肩部,另一手掌根向对侧快速推动棘突。此手法以把握好患者的放松状态时机最为重要。

(3)分推法:多用于胸椎前凹者,亦可用于多个棘突的左、右错动者。

方法:患者俯卧或俯卧于薄忱上。医者双臂交叉(熟练者,也可以不交叉),以掌根部分,分别置于胸椎凹陷处之上、下相邻的棘突之上,嘱患者咳嗽,与此同时向颈腰方向用力快速推动,并可以反复操作,以达棘突归位之目的。

推正法最常用的还有双手大拇指一同用力推正法和双手掌根重叠推正法,以及双手

掌根左右对称的推正法等。在实际的操作中,熟能生巧,可自创适合于自己的推正方法。

(4)带法:用于多节相连椎体的同时偏歪。方法:双手十指提起棘突偏歪一侧已

经松解过的肌肉,向上提紧后,双手同时向对侧用力一带,就可使多节偏歪的椎体整体复位。动作要快、巧、短、灵。要用心感知和操作。

总的来说,胸椎在解剖结构上较为固定,活动度很小,因此,一定要谨慎操作,在

整复手法实施前,松解好肌肉是重要的一环。肌肉的松解不但有利于手法的操作,更重要是能恢复肌肉的功能,确保脊柱稳定力的提升。

3、腰部推正法

腰椎相对颈椎和胸椎而言要粗壮得多,是胸椎的底坐,下连骶椎。腰椎负担着人体

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在人体骨骼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整复腰椎方法中,以侧卧搬正法和坐式旋转搬法较为常见。为了学习的简单性和学员操作的安全性,我们仍于学习推正法为主。

(1)掌推髋骨法:此法具有松驰腰椎和腰肌的双重作用。方法:双手掌根平放于骶髂关节上部的腰肌部位,双手十指的前半部分附于骶髂关节上,指尖指向脚跟方向,双手掌根同时用力,沿腰椎向骶椎方向推动,当推至髂骨时停动,再借髋骨沿的曲度为依托进行推、抖之法,以利于松解肌肉、疏通气血、缓解腰部压力,具有牵引腰椎和腰肌的作用。推、抖之力要传达至真个腰部与大腿部。

(2)双小臂分推法:患者俯卧,术者双小臂平放于棘突凹陷或歪斜之处,两小臂

平衡用力向胸椎和骶椎方向分拉。此法可以连续应用,以达到棘突复位之目的。另外胸椎的双手交叉平推法,也可以在整复腰部椎体时应用。

(3)拇指推正法:应用此法需要有相当的指力和巧力。患者俯卧,医者站于患侧,

用双手拇指将错缝棘突周围的肌肉揉软、揉透,当揉触到错缝的椎体后稍停,然后根据棘突错缝的方向,双手协同用力向对侧推正。

(4)扳腿推正法:扳腿推正法,分双腿扳推法和单腿扳推法两种。

①、双腿扳正法:患者俯卧,医者站患侧,以棘突右偏为例。右手掌根或拇

指或肘部,按压在棘突偏右侧的旁边,左臂屈曲,手从患者右大腿下穿过至左腿的外侧,手掌指回弯扳住左腿外侧,稍停,手臂一起用力托起双腿,至有力度传至右掌跟处或是拇指处时,随即放下,再缓缓托起,再放下,如此做三至五遍,待腰部能够松弛和适应后,再将双下肢托起至上方或右斜上方,当力度传达至右掌根下棘突处至力量对抗相对明显时,右掌根或拇指或肘尖部则用力向左侧方推动棘突,同时扳,抬下肢的左臂再用力作一有限度的,增大幅度的向上托动,此时多可将错动部位整复。

②、单腿扳正法:单腿扳正法与双腿扳正法技巧一样,医者站位永远以患者的患侧

为主。此手法的操作亦可变化为,医者左手扳拉起患者左侧的大腿至右侧斜上方,右手掌根抵住偏歪刺突的右侧旁,其后操作过程同双腿扳正法。在实施扳正前可先扳住膝盖的上方做几圈腿的转动,以疏通气血缓解腰部的紧张。

另外腰部的急性扭伤,或是腰椎后伸功能受限明显者,可用背抖法进行治疗。即医

者和患者背对背而立,两人上肢互相钩住,然后医者将患者背起来抖动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急性腰扭伤用推油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4、骶椎推正法

医者站在患者右侧旁,患者平躺,双腿并拢,术者右手固定双足,左手固定双膝,双手同时用力让患者屈膝、屈髋,使臀部稍离床面,如此三至五遍后,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摇动,当旋至髋部松灵时,可用力将臀部抬起,顺势加大左手臂按压膝部和小腿部的力度,同时右手臂则进行一个向左侧斜上方或右侧斜上方推动小腿部的作用力,以使力度可以直接传达至腰髋关节处。如此反复向左或向右做旋转双腿、按压膝部、推动小腿的动作五至八次结束。活动幅度不宜过大,要控制住向左右两侧的按压和推力,以适中为宜。

单腿转、推法的技巧跟双腿一样,要根据感觉掌握好向右或向左和向中间推压的角度和力度。

5、腰肌斜扳撑拉法

腰肌的健康是腰椎稳定的关键,在日常的工作中,健康腰部肌肉的方法,除了我们

经常应用的拔罐、按摩、点穴等手法外,我经常应用的一个方法是腰肌的侧位斜扳撑拉法。

以患者面向左侧卧为例。患者左下肢伸直或微伸,右下肢半曲,医者位于患者后部站立。身体下蹲前探,右肘按压在患者左上臂处,左肘按压在臀部大转子的后方凹陷或前髂嵴处,然后双臂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的推、扳运动,当扳、推至一定幅度时,两臂再同时用力,向上下两方向稳缓的拉撑腰肌,当把腰肌全部拉、撑开时,再来一下有限度的快速撑拉,即猛然增大对腰肌的撑拉力度和速度,其腰肌就会得到全面的伸展。如此反复做一至两次。

腰肌斜扳拉撑法,与腰椎的斜扳法有些相似。所不同的是医者的站位相反,双臂按压的部位也不同,腰椎斜板法的目的是为了整复错峰的椎体,而腰肌斜板拉撑法是为了拔撑腰部的肌肉。腰肌的斜扳拉撑法虽然有时也能起到腰椎斜扳法的作用,但二者目的不同,要区分开来。

三、总结

按摩整脊法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与中医理论和西医学神经系统的理论相结合,并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根据群众理论水平,进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整脊方法。其特点是,简单易学、便于实践,一方面以整复脊椎关节的错动为主要手段,一方面又通过各种健身锻炼,启动小腹内的元气,以便推动督脉气行,从而起到巩固脊椎健康、督脉畅通的目的。按摩整脊法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的方法,他可以为你的身体健康和家庭成员的幸福生活,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第三章 调息通督功

第一节、动作详解

预备式:双脚并拢,周身中正,两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弯曲,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胸微向前倾,头要正,颈要直,两眼向前平视。意想我们好像看到了遥远的天边,静静地看,静静地看,我们好似看到了天边的景物,目光有远而近慢慢收回,轻轻闭合,舌顶上腭,下颌微收,全身放松。意想我们的身体站在光中,光线照亮全身,全身清亮正常、健康。放松,大家默念口诀:身如顶天柱,骨似龙飞腾,五脏如明月,霞光满乾坤,感恩奇缘至,形无象亦空,丹光透体出,功德遍十方。放松,意想我们的身体笼罩在光中。我们心平气和,面带慈祥的微笑,心情轻松,全身舒适,自然缓慢的呼吸。

    第一式、四线放松法

    应用我们的意识分别自身体的前、后、左、右及中轴线向下放松。先从前面放松,从头部开始放松,意想头顶有一束亮光下至印堂,印堂明亮、印堂放松,这束光下至鼻子,鼻子放松,鼻子要舒适要清亮、要通畅。下至口腔,意想口腔清亮,这束光下至颈部,整个的颈部要放松,颈部要清亮、要正常,整个颈部要发光发亮。这束光下至胸部,胸部放松,气机通畅,下至胃部,放松,胃部温暖舒适明亮,这束光下至肚脐,肚脐明亮,要放松,至小腹,小腹饱满明亮,意想这束光从腹部一分为二下至两腹股沟,腹股沟清亮通畅,下至两腿前面,下至两膝,两膝盖骨要清亮,正常,下至小腿前面,脚踝,脚面至大脚趾,意想小腿清亮,两脚清亮,意守大脚趾1至2分钟。

    后面:意念如上,从头顶——后忱部——后颈——大椎——后背脊柱——腰——臀部——两大腿后面——委中——两小腿后面——脚脚踝——两脚掌——意守脚底涌泉穴1至2分钟。

    左右两侧:头顶——头两侧——颈两侧——两肩——两上臂——两肘——两小臂——两手十指——意守两手中指1至2分钟。再有头顶——头两侧——颈两侧——两肩——两腋下——两胁肋——两腰側——两胯部——两大腿外侧——两膝外侧——两小腿外侧——两脚——十个脚趾,意守十个脚趾1至2分钟。

    正中线(轴):正中线也可以中脉为线,上丹田(泥丸宫)即脑正中——喉(气管·食道部)——心(中丹田)——胃——肚脐后——腰脊前(下丹田)——会阴——两下肢内侧——涌泉穴,意守涌泉穴1至2分钟。

    第二式、拔颈

    口令词:黄帝仰头观天象、神农俯视偿百草

左脚分开与肩同宽(也可坐位),两手叉腰,颈部挺直,下颌内收,呼吸自然匀长。

1、观天俯地式:以下颌为引导点:吸气下颌上翅头后仰,同时挺胸如观天,呼气下颌前伸头缓慢直起,下颌内扣,与胸相抵,头向下压,拨撑颈部如俯看地面。如此为1次,共做4次后头恢复中正。

2、白鹤饮水式:下颚内扣向前向上划弧头后仰,下颚上翘,下颚回收内扣,如此为1次,共做四次。

3、白鹤饮水反向式:头后仰,下颚上翘,向前、向下、向内划弧,下颚上提,头后仰。如此为一次,共做四次。

4、左右拔颈式:以百会穴为顶点,吸气头顶尽量向左侧弯屈、下压,拨撑右侧颈部,稍停呼气,头划平“∞字”形直起还原。吸气头顶尽量向右侧弯屈、下压,拨撑左侧颈部,稍停呼气头划平“∞字”形直起还原。如此为1次,共做4次。再顺势做观天俯地1次,双手下落还原体侧,左脚收回,全身放松。

    注意事项:颈部的拔撑运动,其动作一定要缓慢,并要认真体会颈部的变化,结合呼吸动作自然而成。做左右拔颈时要注意下颌要内收,并注意收式和呼吸的调整。

    功效:防治颈椎病,促进颈部气血流动,改善头部气血循环。

    第三式、天环功

口令词:风吹杨柳炎帝乐、双手托天运太极

1、左右摇摆式:左脚分开与肩同宽,吸气两臂从体侧缓缓上起,举至头顶上方掌心向前,同时呼气,然后吸气两肩带动两臂至两手向左摇摆至最大限度,意注左脚,呼气向右摆动至最大限度,意注右脚。如此为1次,共做8次,至正位。做时腰身随之摆动,有扶摇腾空的意境。

    2、前后摇摆式:接上式,掌心向前,两臂夹耳,吸气以胸椎带动两臂顺势后仰,呼气以胸椎带动两臂顺势前伏,如此为1次,共做8次,然后身体直立。摆动时全身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身体如杨柳般随风摆动、协凋自然。

    3、天环旋转式:接上式,转掌心向天,两手虎口相对成一小圈,身体前倾,命门后突,呼吸自然,两手与肩部,向相反方向同时运转。先做天环左旋式,即双手向左——后——右——前画成一个圆环,同时肩部向右——前——左——后也画成一个圆环,连续做8圈,保持最后姿势停留一个呼吸长。再做天环再右旋式8圈,与左式相反。收功:做完天环功最后一圈后,身体直起,左脚收回,双手在头顶上方合掌上提,引体向上,脚跟离地,然后下降,脚跟缓缓着地,同时合掌经身前下降至小腹,分开还原体侧,呈直立式。

    注意事项:做天环功第一式时,左右摇摆要多注意对两侧胁肋的拔撑度,动作要到位,通过舒展两胁可收健肝利胆之功效。做第二式时要注意后摆动时的挺胸动作,不要太用力把胸挺起即可,要防止后仰过度造成对椎神经的积压。第三式是本功的精华,两手左右画天环时两臂要白然伸直,手背微屈,掌心突出,两膝放松,脚掌平展(五趾抓地),躯干自然而然地随着腰部的旋转而顺势扭动,保持自然呼吸,意注劳宫穴与百会穴,意在摄取天之阳气,要面带微笑以保持身心的轻松舒畅。

    功效:具有开胸理气,灵活椎体,畅通手三阳三阴经之功效。天环旋转引天之精华灌注全身,可活血脉、理三焦,对胸闷气短、慢性支气管炎、心肺病变和胸椎及两臂病变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第四式、平环功

    口令词黄帝左右行太极、运筹帷幄育华夏

左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挺胸收腹,双膝微屈,吸气双手如抱球,由下而上抬起,抬至胸前翻掌,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相距约30厘米,两手心相对,顺势随躯干的左右扭转划“∞字”形,即两个连环的园。身体向左侧扭转时,左手领先在上,右手在下同时跟行画圈。躯干向右扭转时,右手领先在上,左手在下跟行画圈。要左右两侧交替进行,连续划16圈。呼吸顺其自然,气随形转。

    收式:身体恢复自然站立,两手从胸前缓慢下落,还原体侧。

    注意事项:双手划圈时手臂要尽力前伸,后腿相应挺直,转体时要主动收缩小腹。

    功效:此功可防治因肥胖而导致的心、脑血管性疾病、神经性头痛,可用于减肥,尤其对女子产后保持形体独具效力。另外还可以达到揉肝、活胃、健脾及防止肾虚、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功效。

    第五式、前后浪动

    口令词:飞龙闹海掀巨浪、灵猫穿涧惊鸟鸣

    1、猫扑式:左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空拳沿身体两侧上提至肩前上方,两手向上向前划弧,十指弯屈如“猫瓜”,掌心向下同时身体前俯、挺胸、塌腰、稍停,两腿曲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时两手向下划弧至两小腿外侧,掌心向下,稍停随后而腿伸膝、送髋、挺腹、后仰同时两手握空拳沿体侧向上,提至肩前上方。向上提手时吸气,向前向下划弧时呼气。如此为一圈,共做8圈。收式:两腿直起,两手从胸前下落,还原体侧。

    2、搂气式:两手侧起转掌心向前,向内向小腹搂气,同时吸气、塌腰、收腹,含胸,当双手搂气至小腹20厘米处时,屈膝下蹲顺势伸膝、送髋、挺腹、挺胸、后仰,两手顺势提至腰部,同时呼气。两手从两侧分开转掌心向前,同时吸气,姿势如上再向胸部搂气至两肩前,同时呼气。双手向两侧分开转掌向前,姿势如上,向印堂搂气,两手至头两侧太阳穴分开转掌心向上,姿势如前,两手向百会穴搂气,两手下落至太阳穴,向两侧分开,转掌心向前,姿势如前向印堂穴搂气,从上向下向胸部搂气,向小腹搂气。如此为一遍,共做2遍。收式:两腿直起,两手还原体侧。

    注意事项;前后浪动是调息通督功的重要部分,两种方法各具特点,又自成体系,都能引导脊柱做波浪式涌动。锻炼时要注意对呼吸的调整。猫扑式:下扑时呼气,挺胸时吸汽。涌动搂气:两臂开时吸气,向内搂气时呼气。当上体前俯时,身体和两手要尽力向前伸,向两侧打开,而臀部要后引充分伸展脊柱。做屈膝下蹲,收腹含胸与伸膝、送髋、挺腹、后仰动作的过程要连贯,使脊桂形成由折叠到展开的蠕动,要求动作要连贯、协调、舒展大方。

    功效:前后浪动形成了脊柱的不断波浪式蠕动,增加了脊柱各关节和背部及胸腹部肌肉的柔韧性和伸展度。通过坚持锻炼可确保脊柱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脊柱的运功又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对常见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扭伤及腰部的各种疼痛都有防洽作用。因为身体的前俯、后仰、上起和涌动,对五脏六腑起到了按摩作用,故对各种脏腑病变均有序效,特别能够宽胸理气,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由于督脉行于脊中,任脉行于体前中线,脊柱的前后屈伸折叠,可牵动任督二脉,长期锻炼,就可以打通人体的任督二脉,旺盛气血、健康身体、延年益寿。

    第六式、前赴后继

    口令词太极掌推八方静、虎啸山岗震四方

1、太极推掌式:两脚分开比肩略宽,两手上提至腰间,掌心向上,同时松腰,体向右后坐,左脚以脚根为轴向左转90度,右脚以脚尖为轴脚根外旋45度,同时双手松腕转掌心向前推出成左弓步,上体前倾,双脚站地,双手推至最大限度后两肩胛顺势上提,胸后仰,挺腹,腰后弯,双手上提成弧形,掌心向下,收回肩前,转掌心向前顺势下压至两胁。如此为1次,共推8次,并借推掌至第8次双手回收之势,身体后坐,两脚以脚跟为轴向右后转体180度,上体前倾,两手下压至两胁,顺势推出,动作同左推式,共推8次,至第八次借双手回收之势身体左转90度,身体转正,两脚自然站立,双手下落还原体侧。

    2、虎扑左右式(双手转辘轳):两脚自然站立,身体稍向右拧,然后顺势左转,右脚尖内扣成45度,左脚回收至右脚内侧成丁字步,同时身体左转约90度,两手握固,至腰间章门穴,两眼平视左前方,左脚向前迈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拳提至肩前云门穴,并向内旋变”虎爪”向前扑按,如虎扑食,肘稍屈,目视前方,躯干由腰部至胸部逐节屈伸,重心随之前后适度移动,同时两手随躯干屈伸向下、向后、向上、向前如摇撸状绕环4周。转时,后一圈比前一圈其虎爪下抓的幅度要逐渐加大,躯干要逐渐降低,屈伸的幅度也要逐渐加大,到第4周时要达到极限。然后直身,双手握固,收于腰间章门穴,身体重心后移,左脚尖内扣约135度,身体重心左移,同时身体右后转180度,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字步,做右扑式。右扑式与左扑式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左右式要各做2遍,至右扑式第二遍完成后,“虎爪”变拳收于腰间,身体转正,右脚收回半步与肩同宽,两手下落还原体侧呈自然站立。

    注意事项:做太极推手时,一定要注意两脚间的距离,要比肩略宽,为的是能形成大马步,有利于躯干的前推后收动作的舒展性。在双手的前推和后收动作中都要力从腰部发出,以腰带肩,以肩带动上体和两臂的运动。推收之时,双脚不要离地,以充分舒展拉伸腰背部肌肉、韧带和脊柱。虎扑式和平推式转圈的方向相反,平推式从下向上转,虎扑式从上向下转,相补相成。做虎扑式时要和平推式一样,向前迈的步伐要大些,要形成大弓步,为身体的前后运动留下充足的空间。在躯干的涌动和双手的前扑绕环中,动作要柔和、流畅、自然,要柔中带刚。虎扑的最后一扑要慢,年老体弱者可根据自身状况调整其动做的幅度。呼吸要自然,一般前推和前扑时呼气,体上起和后仰时吸气。

    功效:通过躯干的前后涌动,前扑时脊柱逐节被打开,脏腑收紧合拢,后抑时可使内脏打开,脊柱合拢,起到了按摩五脏六腑和活跃气血、灵活脊柱及全身关节的作用。躯体的前俯后仰可充分的舒展背腹两侧的肌肉和韧带,使肌肉弹性增强,加强了肌肉对脊柱的保护作用,并能疏通任督二脉,畅通人体的全部经脉,健康四肢,对椎体和脏腑的各种病变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第七式、俯身吸气

    口令词:展臂弯腰畅任督、神龟吸气寿无疆

1、神龟吸气式: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掌重叠或分别按抚于小腹的两侧,也可分按于两侧股骨沟处,全身放松,自然缓慢呼吸3—5次,犹如龟鳖憨息,末次呼气将尽时,上体深深前抵,头部低于两膝,将肺中余气呼尽,上起时头如小勺舀水似的引颈前伸,同时缓缓吸气,上体徐徐抬起还原并微微后仰舒胸,吸满气,撅嘴如龟头型使鼻孔变窄,缓长呼气,反复8次。两手下落还原体侧,身体自然站立。

    2、展臂弯腰式:左脚收回,双脚并拢,双手十指交叉于腹前,掌心向上,上提至面部翻掌上托至头顶,目视手背,呼吸自然,大臂夹耳,俯身躬腰下,动作要缓慢自然,从头部到颈部到胸椎、腰椎、骶椎,自上而下逐节弯腰前屈,两腿伸直,掌心朝下,按住足背,稍停身体慢慢向上直起,从两腿到骶椎、腰椎、胸椎、颈椎至头、至两臂、至手,逐节缓慢上起,身体直立,稍向后仰同时吸气,如此为1次,共做4次,当第4次俯身下按至足背时,要顺势上提20厘米,再下按至足背,连续下按3次,然后缓慢转腰至体左侧,连续下按3次,然后转腰至体右侧,连续下按3次,然后身体转正,慢慢的向上直起,从两腿至骶椎、腰椎、胸椎、颈椎、头、两臂至手逐节缓慢上起,身体直立,稍向后仰,同时吸气,然后两手从体前下落至小腹,两手分开还原体侧。

    注意事项:做神龟吸气时,一定要做好起始的呼吸,以3—5次为好,集体锻炼时定为3次,呼吸要自然缓慢均匀深长。通过3次调息,可达到气沉丹田,意识集中,稳定心神,气通筋脉,全身放松的目的,极有利于后续动作的顺畅稳定,以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做展臂弯腰时,动作一定要缓慢,不要勉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量力而行,要顺势而为   ,特别是第4次展臂弯腰后连续做前、左、右下按时,腰部的转动一定要缓慢到位,特别要注意到位两个字的含义,下按时也要努力做到位。要多注意呼吸的配合,一般情况下身体下按时呼气,上起时吸气,

    功效:以上两式,可畅通任督二脉和牵伸强化腰部和下肢部的韧带、肌肉的功能,还可以拔伸和放松脊柱,缓解椎间盘的压力,按揉五脏六腑,促进气血循环,对腰腿部软组织损伤、转腰不变、椎体错缝、小关节紊乱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恢复和防治作用。

    第八式、地环功

    口令词:天地灵气灌四肢、运筹帷幄点江山

两臂屈肘提至胸前,掌心向下,身体稍左前倾,双手伸向左前方,同时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双腿尽量前伸成弓步,右脚根提起,脚尖点地,以右腿根部向左腿根部轻揉地相合,同时转腰向左,以腹带动上身两臂两手向前,向左前方,左后方平转,此时左脚根提起,左大腿根部向右大腿根部轻揉的相合,身体重心渐渐后移,成为右后弓步,与此同时,双手从右后方平转向身前至右前方、右后方、右前方、体前、左前方。如此完成完成了一个左式的水平圆环。目光平视手运动的前方,呼吸随动作自然调整,连续平转8圈后顺势收回左脚,呈双脚并拢状,转圈时要意念劳宫穴和诵泉穴在摄取大地之精化,身心感觉无限的舒畅。再出右脚向前迈出半步,接着做右式的水平圆环8圈,完成后,身体转正,右脚收回,双手下落还原体侧,双脚并拢自然站立。

    注意事项:迈出的步是半步,如果步迈的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身体转动的幅度和流畅性。两脚跟要轮凡抬起,以两脚尖为根,这样可以有效的拨撑腰跨部的肌肉、韧带使关窍灵活。一定要做到动作的连贯协调与自然,不要停顿,两脚虚实变化要分明、缓慢、均匀。运行中两手五指微屈,两虎口合成一个直径钓20厘半的小圆,并始终保持这一距离不变。

   功效:地环功也叫地阴功,是与天环功也叫天阳功相对而言的,中间的平环功、前后浪动、前赴后继,俯身吸气、也可统称为人环功,从天环功到地环功共计六式,是呼吸通督功的重耍组成部分。具有吸收天地精华为纲,把握阴阳为序,会天、地、人于一体,融导引、吐纳、撑筋拔骨于一炉的特点。单式练习可以解决相对应的病变,综合练习具有疏理三焦、协调脏腑、壮骨柔筋、平衡阴阳、培补元气、精壮形健、还精补脑、开慧开悟、优化性格、改善气质之功效。对于颈、肩、背、腰、腿疼痛,慢性心肺病、气管炎、肠胃病、肝部病变及男科、妇科疾病都有非常有效的防冶作用。

单练地环功可以使人腰部关节灵活,增加腰部肌肉筋腱的伸展和收缩能力,对于腰腹病变及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能摄取大地之精华,培人之元气。

第九式、回春功

    口令词:大地回春意盎然、返老还童气血旺

左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提至腹前重叠,掌心向上,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双手大拇指相接,置于下丹田处,不可使力,脚跟翘起,十脚趾用力着地,同时吸气提肛,舌顶上腭,然后两腿微微弯曲下蹲,下蹲至大腿根与膝平行为度,不要蹲到底,身体要保持中正,同时用口呼气,松肛,舌顶下腭,稍停,身体缓缓上起,提肛吸气,上半身又回到高处,两腿基本伸直,脚尖站立,稍停片刻,然后再下蹲。如此上下为1遍,共做8遍。收式,脚跟落地,左脚收回,双手还原体侧。

    注意事项:上下起蹲8次,始终是脚尖站地,脚跟翘起,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用口,这是要点。用口呼气小腹回收的速度较快,有利于下蹲动作的完成,下蹲时动作要自然缓慢意注丹田。单人练习时次数可根据自己的身体壮况进行调整,如单练此式,上下起蹲的时间可达5分钟以上为好。

    功效:借身体的上下起蹲,配合呼吸、提肛、松肛的动作,加大呼吸的深度,扩大脚肺活量,可以强化心肺功能,增加两腿、两脚和全身的力量,增强肾脏功能。不要怕吃苦,咬紧牙关,每天坚持2次5分钟以上的练习,三个月后你的体质和精力就非一般人所能及,是一些电脑族,麻将族,办公族人员最有效,最易练的健身方法。练功有素者,每次坚持5分钟以上,你便会感觉一般暖流从腰际慢慢沿着脊髓而上,疏通任督二脉,对改善关节疼痛,预防感冒,调理内脏,畅通气血,提高免疫力等有非常好的效应。

第十式、养气还原

口令词:左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向上,十指相对,缓慢上起至胸前转掌心向内,环抱胸前,同时吸气,意注中丹田。两手掌心向内从胸部缓慢下沉抱于小腹,两腿顺势微下蹲,同时呼气。然后两手随即上提至胸前,两膝慢慢伸直,同时吸气,同时意想有两股明亮的光柱,自两脚的涌泉穴上起,过脚后跟,至两小腿的后侧,大腿的后侧,至尾闾相合,过尾闾沿督脉上行至大椎、至头顶、至两臂。然后转指尖向前,两臂缓慢向前伸直与肩等宽高,同时撮口将气缓缓呼出,然后两手掌心向上,有正前向两侧展开与肩同高成一字,同时吸气,(四肢、手指、脚趾要向外尽量伸直,全身展开),稍停,体会感觉,继续两脚掌抓地提涌泉,两手指逐节弯曲攥拳,两小臂同时向上弯起,收回肩上两侧,闭气。两小臂内合至鼻子的前面时两拳相抵,缓慢下落至下颚时两拳用力一挤、同时咽气,至中脘穴时两拳变掌慢慢下落,同时用口吐气,双手下落至小腹,自然还原体侧。如此算一遍,停留一个呼吸长再做下一遍,共做八遍。

注意事项:此式是调息通督功的结束式,所有的动作都要求要缓慢、自然,要注意呼吸的深度,要做到形意结合、形息相依,使意与气合、气与形合,做到以意领气、形随气动,即要以呼吸带动两臂两腿的运动,全身放松、无思无虑、无欲无求,使神形体一、直至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要特别注意做握拳动作时,一定要注意两脚掌抓地提涌泉的内在性操作过程,动作要缓慢、到位,一丝不苟,要注意动作的形松劲展,圆阔大方。

功效:此式能使大地的能量从两腿上行灌注全身,使大自然的能量从头顶及身体的各个部位灌注体内,使天地人三者达到完美的合一,长期坚持锻炼,可增强全身劲力,使气血旺盛、神气十足,并能打通全身经脉,特别是能打通任督二脉,从而健康脏腑、强健四肢、开发智慧、祛除疾病、延年益寿。是调息通督功的结束性动作。

    11、收功式

双手重叠捂肚脐,闭目垂帘,舌顶上腭,全身放松。行任督吐纳法8圈。吸气时意念能量从下丹田到会阴穴、尾闾、命门、大椎、玉忱、上丹田到百会至印堂、至人中穴,呼气意念能量从人中穴至下颚、至颈、至中丹田、至肚脐、至下丹田,如此为一圈,共做8圈。转完8圈后再意守下丹田2分钟,然后两手分开慢慢还原体侧,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做全身颤抖功1分钟,两眼睁开,收功。

    注意事项:十节动功做完后,收功式是提高锻炼效果的关键动作,套路练习以动为主,收式以静为要,这样动静兼容,阴阳结合,练养结合,气沉丹田,效果倍增。呼吸通督功,以打通督脉、气通周天、强体开智为目的,正好与收式的任督吐纳法互相印衬、首尾结合,可助功成。要注意转周天的圈数,以8圈为限,意守丹田和颤抖功可以适当延长时间。

    功效:借前十式练功之效用,收天、地、人三者能量归丹田,能使你很好的体会到,神形合一、天人合一的人体修炼境界。这样一动一静,一放一收,一练一养,一散一聚,使练功的效果倍增,对强筋骨、祛疾病、增功力、开智慧具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第二节  总结

    呼吸通督功秉承了道家的自然无为,专气致柔,以柔克刚的学术思想,通过健康向上、轻松愉快的良性思维意识,结合舒适的吐故纳新并配于柔和的肢体语言做引导,能自然地达致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健运筋骨的效果。长期锻烁可使人精神饱满,思维灵活,身体轻盈,返老还童。本功法共分十式,且式中有式,法中有法,但都简单易学,故老少皆宜。虽名通督功,其实运动到了全身所有的脏腑系统。督脉为诸阳之汇,背部是人体的最大空间,统管五脏六腑,古代医家称此处为太阳区域,现代前卫医学之空间医学称此处为人体外焦,即人体的第四焦,而这第四焦统管其它三焦,因此背部通、全身活。通督功以畅通人体背部空间为主要的健身手段,长期锻炼不但能畅通督脉、健康全身,还能开智开慧、明心见性。充分的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哲学思想。因而可帮助我们成就智慧、圆满和幸福的人生。

    通督功即可以全部练习,也可以单节锻炼。身体衰弱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摘一二式单练,只要坚持不懈,就会达到相应的目的。在锻练的过程中,只要你能善于实践、活学活用,就一定能生发悟性、达致目的和成功。

 

第四章   中医健身桩

     简介

       以站立姿势为其基本练功姿势的方法就叫做站桩功,简称站桩或桩功。

       站桩功是传统的练功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流派,代表功法有,武术站桩法,如峨眉十三桩、意拳站桩功、大成拳站桩功等,其他如少林剑指桩、三园式站桩、下按式站桩、自然式站桩、浑圆式站桩、探马式站桩、伏虎式站桩、扣手式站桩等。中医健身桩是中医健身法的主要组成都分,是本书作者在学习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各门派站桩的特点、功效及共性,以中医理论和人体修炼理论为指导,根据人体结构的功能特点,特别是受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场性理论和生物学中细胞理论的启发,而创编的一套理法鲜明、功效奇特、性命双修,既有简易中蕴含千变万化特点的站式练功方法。

第一节  中医健身桩的特点

一、简单易学、千变万化

中医健身桩的基本桩架只有五个,也就是在两腿下蹲的基础上,两手分别回照身体

的五个不同位置相组合而成的系列站式练功法。人往哪里一站,双手回照身体就行了,非常简单。为什么只有五个基本桩法呢?这是根据人体的结构特点而定的。人体分上中下三焦,在三焦之中,头部是一个重要的位置,胸部是一个重要的位置,小腹是一个主要的位置,腰部是一个重要的位置,两跨是一个重要的位置,共计五个主要的位置。五个主要的位置用四个桩架就可以全部练到,再加一个基础桩法马步站桩,共计五个桩架。其中马步站桩是全身通练的一个桩架,也是各门各派所共用的一个桩架。仔细想一下,人身的这几个部位如果健康了,是不是整个的人体也就健康了,所以说方法很简单,大部分人五分钟就能学会。

       千变万化主要是指两手和意识思维的千变万化,。中医健身桩的目的就是健身和治病,上面讲的五个基本桩法是常规练功时应用的方法,千变万化是在站桩治病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手势变化。在站桩的过程中,手回照的位置就是人体的能量场运动变化集聚的位置,为了达到治愈疾病的快速化,手回照身体的位置就要随人体疾病的变化而变化,人体有多少种疾病就会产生出多少种回照的手势,一个手势就是一个桩法,所以从手势上讲,中医健身桩就有了千变万化的特点。据此而言,我们要求大家在练习站桩功时,手的位置要灵活多变,要学会根据自己的病情结合场性理论,设计出最适合自己的手势来,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基本上都不一样,就一个人来说,今天和明天的身体素质也不会一样,甚至上午和下午的身体也不会一样,身体变了手回照的位置就应该有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最科学的练功方法,这就是手的千变万化。

       手的另一个千变万化建立在练功的目的之上,练健身桩的目的不外乎三个,第一是治病,第二是健身,第三是开智。手的位置变化会根据目的的不同而作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开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挖潜能,也叫做性功,手就要回照头部、腰部、和心

脏部,因为两肾和心脏都为人体的智慧器官。你要健身就要回照小腹、腰部和两胯。你要性命双修,你的双手就要回照胸腔或全身。另外我们还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关于场性的理论,设计出了无数种调整身体场性运动的回照方法,还有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设计的五行回照法等,手法非常多,千变万化的手势孕育出了千变万化的站桩方法。中医健身桩理论认为,建立在双腿或单腿站立的基础上,无姿不是桩,即所有的动作只要固定不动,皆可以称之为桩。根据桩功的定义,人的任何动作都可以分解成无数个固定不变的姿势,不管是走路的动作、跑步的动作、跳舞的动作、太极拳和各种武术的动作等,都可以分解成无数个固定不动的姿势。中医健身法的三节动功也同样可以分解成无数个固定不变的姿势,一个姿势就是一个桩法,这就是中医健身桩形体姿势的千变万化。

       意识思维上的千变万化主要是指我们在功态中的意识思维的变化。在讲解这个问题前,首先让我们记住这样的一个定义:在功态中意识所关注的部位就是能量运动聚集的部位。也就是说,意守的部位就是能量集中的部位。只有能量的高度集中,才能造成该处物质细胞的运动变化,通过变化祛除疾病,健康身体。人体的部位很多,意识的千变万化首先体现在意守部位的变化中,身体有多少个部位,可以意念的部位就有多少个。练功讲究意守丹田,俗话说,身体无处不丹田,其意思不是说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是丹田,而是说,我们可以把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当成丹田来守。丹田如细分在人体也就只有四个,即小腹下丹田、胸部中丹田、头部上丹田,再加一个腰部后丹田而已。为了身体健康的需要我们可以意守身体的任何部位。

另一个千变万化主要体现在意守一个部位时,为了促使该处物质能量的高度聚集、运动、变化,而采取的各种思维方法和思维图像等。比方说意守小腹,我们在守的过程中不能死守,而要通过不停顿的意识思维达到能量的启动、集聚等目的,这就叫做活守。可以用意识把意守的部位扩大,扩展至无限的大,意想我们的腹腔能够容天纳地,可以意想腹腔中大海翻腾、蓝天白云、红旗招展等画面。通过画面的不断变化,达到了身体素质万象更新的目的。这是一种以万念代一念的意守方法。想想看,大千世界景象何止千万,我们都可以把他们想象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要具有,想可瞒天过海,意可跨越三界的开阔思维。这就是功态中意识思维的千变万化。

       易学易练,千变万化是中医健身桩固有的特点,这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锻炼才能理解和掌握,中医健身桩以其千变万化的特点,揭示了站桩功所含有的健身秘密和科学原理,是健康身体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有诗赞曰:健身桩千变万化法无定法,混元场场场多变万象更新。

二、   启动内力快、动静结合

中医健身桩强调站桩筑基,在站桩的基础上练精、练气、炼神。因为通过双腿下蹲,

体内气机能自然的下沉丹田,使能量上虚下实,丹田能量集聚快,身体健康快。在静态中因为下肢的气血运行加快,会很快出现练功反应,刚开始下肢会有酸麻、疼痛、寒热、窜动等气机的动触现象发生,则每一式所产生的反应则不太一样,时间稍长,气走深层会有锥刺、震颤等大的感觉,从表面上看身体稳如泰山、屹立不动,实际上人体内部的气机却在激烈的运动着,如翻江倒海、万马奔腾。持之以恒则气满全身,会产生命门动气,命门温蒸,丹田饱满的练功反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极大的提高人体的生命力。当站到一定程度,因为体内的能量撞击运动,会带动人体产生外动,称之为自发功。自发的动作多种多样,有大动、有小动、有柔、有刚,各种动作都是随内气的运行自然发生,既没有预先设定,也没有意识支配。刚开始出现自发功时,身体的动作虽不由意识支配,但其动作的节奏、中止则必须受自己意志的控制。中医健身法一般不提倡自发功,因为动的太多不但会消耗能量,亦容易引起偏差的发生,阻碍自己向高层次前进的步伐。我们提倡的方式是,用念力控制住机体的运动,促使内力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推进,在能量的聚集和冲击下,打通人体的任督二脉,冲开所有的关窍,包括头顶的天门。当天门通时会有滚滚雷声,这都需要精湛而深厚的内力才能完成,因而就要尽可能的避免大动消耗能量。所以我认为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所以百动不如一静,百炼不如一站。

站桩功以外动内静、内动外静、动静结合、进步神速的练功特点,成了大多数人健

康身体的首选功法。

三、锻炼方便、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

站桩功因为以站立姿势为其基本的练功姿势,所以基本不受场地限制,如不考利环境问题,可以说只要能容纳一个人站立的空间就可以进行站桩功的练习。

双脚并拢的站桩方法称之为立定式站桩法,一个脚立地的站桩方法称之为金鸡独立

桩。因此站桩练功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练习,当然也需要注重练功环境的选择。要特别注意不要因为自已练功而妨碍他人的生活和自由,比方说马路上,自由市场内这样的场合就不适合健身锻炼。

不受时间限制是所有中医健身法的共性,有时间体力好的人,可以站的时间长一些,工作忙时间紧的人,可以站的时间短一些,没有时间的人,站个五分钟也管用。一套站桩功,如果每个桩站一个小时,那中医健身桩中的五个基本桩,你一个上午也站不完,如果一个桩只站三分钟,那你只需十五分钟就练完了。所以在练功时间上,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灵活安排。

形体要求

古人讲,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讲的就是我们练功中所应该保持的基

本形体姿势。其中的站如松就是指站桩功而言的,要求人在站桩时,躯干、四肢要保持一定的劲力,如青松般挺拔、舒展大方,脚踏大地,头顶蓝天,气势如青松翠柏一样挺拔刚强,有茫茫宇宙唯我独尊,气吞山河,肃穆庄严,任你风吹浪打、雨雪冰霜、狂风雷震,我自巍然不动的英雄气慨和青松风格。再配合手势的千变万化和心法,就构成了站桩功的基本架构。这也是任何桩功的共性,即形意结合,古今中外慨莫能外。

       刚开始学习站桩功的人一般都要从重形开始,即先学会标准的形体姿势,再结合意识思维的修炼。随着练功的深入,逐步由重形慢慢过度到重意,达到“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境界。再继续前进则无形无意,人往哪里一站就马上进入了混沌状态,虚无飘渺,形神一体,天人合一,其外相肃穆庄严中带着慈悲安详之状。至于呼吸在初学阶段一般是自然呼吸,等有了一定的体会之后,就可以慢慢的将呼吸融入形意之中,达到了三条合一的境界。

       当然在练健身桩的人群中,有好多的病号和年老体弱者,要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站桩姿势。站桩从姿势难度上分,可分为高位式站桩、中位式站桩、低位式站桩及立桩四种。高位式站桩为膝关节微曲的站桩方法,消耗能量小,适合于年老体弱和病患者锻炼。中位站桩是介于高低位之间的一种站式,膝关节夹角140度左右,消耗能量适中,适用于体质较好的人锻炼,大部分练中医健身法的人都可采取此种位式练习。低位站桩架势低,膝关节夹角90度,消耗能量较大,适合于身体强壮或是病情较轻的人练,一般的武术站桩都要求达到这样的标准。另外一个桩功就是立桩,即两腿不弯曲,如自然站桩、光照站桩等。身体直立式站桩适合于膝盖不适和习惯此式的练功者。总之,四种姿势你可以灵活选择,但要想出功夫,就需要有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锻炼精神,要尽可能的选择难一些的桩法来锻炼,这样进步才快,收效才大。标准的形体动作都写在了健身桩的口令词中,但不管你选择那种姿势的桩功,不论你是刚开始学习站桩功的新人还是训练有素者,每次练功开始时的形体要求都要有站如青松的精神状态,带着这样的状态进入到功态中,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呼吸自然、形意相合

站桩功和其他健身法一样,在锻炼至高级境界时,三调是融为一体的。一般情况下

健身桩的锻炼都是采用自然呼吸的方法,但一些特殊的桩法也有注重调息胜过形意的,其调息之法会根据练功目的的不同而设计出不同的呼吸方法。中医健身桩有千变万化的特点,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双手的位置变化和意念的千变万化上,呼吸往往会随着意念的变化和身体素质的需要进行设计和调整。

       站桩过程中手和意念的千变万化是建立在两腿不动的基础上的,这充分体现了阴阳学说的理论内涵,一阴一阳谓之道。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站桩功中双腿不动为阴,手和意识的千变万化为阳,阴阳永远是相互对立共生共存的。在意念和手的千变万化中也有一个永远不变的规定,手的位置和意念的位置永远是高度统一的。在意念的变化中,也有一个永远不变的规定就是我们所思所想的图像都必须是光明积极向上的,是让人高兴、愉快、新奇的意念。另外一点就是其意念都必须在体内,这叫做精神内守,只有内守大自然的能量才能灌注全身,收获身体向健康方向转化的能量,这就叫做意念的不变,仍然是变与不变的统一,这就是中医健身桩的意念特点。

       在手的位置方面,因为手势和意念均能造成体内能量的运动、集聚和变化,因此两者一定要统一,分则效用降低,失去形神一体的修炼原则,造成神形分裂。和则神形一体,阴阳统一,效用倍增。在站桩的过程中我们的意识主导行动、方向、和目的。两腿用力下蹲是我们产生能量的基础,手的配合增加了体内场性浓度变化的速度,促进了细胞的开和运动,而意识的灌注会集合全身和宇宙的能量向一个点运动集聚,加快了此点由量到质的突变,使我们功力倍增、开发智慧、身体健康。这样三位一体的锻炼方法,凸显了中医健身法独有的特点。

 

第二节  功法详解

      

预备式

动作要领:双脚并拢,周身中正,

两臂自然下垂,舌顶上腭,下颌微收,

两眼轻轻闭合,全身放松。

 

 

 

一、筑基功系列桩

       第一式、培元桩

       口令词:左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腿微下蹲,

两脚尖内扣,两手自体侧上起与肚脐平高,十

指相对,间距约15厘米左右,掌心向内回照

肚脐。

      

第二式、自然桩

       动作要领:接上式,两腿微起,两膝微曲,

松胯收腹,两手垂于体侧,掌心向内,肘关节

微曲成半圆,十指分开,指间关节自然微曲,

掌心内凹,掌面距两胯20厘米左右,回照两

胯。

      

第三式、贯通双天桩

       动作要领:接上式,两

腿微下蹲,左手(或右手)

沿督脉向后致命门,掌心向

内回照命门,右手(或左手

)上提回照肚脐,两手平高

互相回照,贯通双天,全身

放松。回照时两手的位置可

以互相转化。

      

(上两个桩架为贯通双

天桩的正面照,下两个桩架为

贯通双天桩的侧面照)。

 

收功式                                                                                                           收功式

       动作要领:一手捂肚脐,一手捂

命门,双腿慢慢直起,稍停,后手沿

督脉向前,双手重叠捂在肚脐上,左

脚同时收回,静养,两手下落还原体

侧,全身放松。

二、强气活血功系列桩

       第一式、三圆桩

       动作要领:左脚分开与肩同宽,

脚尖内扣(足圆),两腿下蹲,两手

上提至胸部,两臂如抱树状(臂圆),

手心相对,十指张开如抱球(手圆),

全身放松。

      

第二式、强心桩

       动作要领:接上式,双腿不动两

臂内收,左手近照心脏,右手远照心

脏。左手距左胸约15厘米左右,指

尖不超过乳头,右手距胸部35厘米

左右,两手平高,指尖要指向身体,

全身放松。

      

 

 

收功式

       动作要领:两腿直起,两手重叠

捂胸部(颤中穴),稍停,两手下落

捂在肚脐上,静养,两手分开还原

体侧,全身放松。

 

 

 

 

三、开智功系列桩

      

 

第一式、光照站桩

       动作要领:接上式,两腿直起,两手

侧起举至头顶上方向下回照,形成光照

站桩,全身放松。

      

 

 

 

第二式、马步站桩

       动作要领:接上式,双手掌心

向下,慢慢下落,经面部下落至胸

部合掌,双腿同时下蹲,形成马步

站桩。下蹲,同时赤龙搅海,舌头

在口腔内来回转动,金津玉液下咽

至丹田,全身放松。

      

 

 

 

收功式

动作要领:接上式,双腿直起,

左脚收回,双手体前下落捂在

肚脐上,静养,双手分开还原

体侧,两眼睁开,收功。

 

 

 第三节  双手回照法

通过调整两手回照身体的距离,来健康身体、祛除疾病的方法,就叫做双手回照健身法,即双手回照法。

双手回照法是中医健身桩的主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健身桩千变万化的特点。双手回照法以藏象、五行学说的理论为基础,以场性理论为指导,结合病理状况,将意识思维灌注其中,使形意相融、理发鲜明。

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五脏系统涵概了人体的全部。通过对藏象理论的学习,我们会对自我生理机能、特性和构成有一个详尽的了解,会知道我们的身体是有无数个各自独立单元连结在一起的复杂结构,弄清楚这些单元的相互关系,才能了解创立回照方法的原理。

藏象学说的理论,为我们防病治病,锻炼强身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健康身体的方法论之一。虽然以此为基础,人们创立了无数种强身的方法,但要找出真正能体现出藏象理论内涵的方法却不多。双手四照法,顺势而生,满足了大家的心愿。

一、双手回照法所尊循的原则

(一)那里有病就照那里

回照,即是双手共同照射身体的意思。回是双手弯回来,用手心回照身体的意思。照是照亮、照射、照顾的意思。

实施双手回照时,双手和病患处的距离要有远近之分,一手远,一手近。远手距病患部位的距离大约30-40厘米,近手一般15厘米左右。15厘米也就是一拳头多一点的距离。因为只有双手的距离不对称,有远近之分,双手与身体之间才会产生场性浓度的不均衡、才会产生压力差,手离身体近,手与身体之间的场性浓度就高,压力就大。手离身体远,手与身体之间的场性浓度就淡,压力就小。在压力的作用下,高浓度就会向低浓度流动,进而会促进被照射部位的气血运动,引力场的变化,又一定会作用于场中的物质,促其病变部位发生变化,从而治愈疾病,使人体恢复健康。

在身体恢复健康的过程中,患病部位的场象也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场象是场性的外在反应,从每一次的双手回照开始,场象就开始起变化,随着场性的时浓时淡,场象也时暗时亮。就在这样的变化中,人体的气血运动有不通顺到畅通,各脏腑、器官、组织就会有失调转变至正常,人体之神也从衰弱走向旺盛。当场象全部恢复到了明亮、均匀的正常状态时,身体就恢复了健康。

(二)根据脏象理论确定回照方法和手势

首先说明一点,根据脏象理论而确定的回照手势可以和意识图像强加法的配合应用。

五脏系统涵概了人体的全部,各个系统间其生理活动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本系统间的脏腑、形体、官窍其功能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是我们创立双手回照法的理论根据。比方说心血不足的回照方法,从各系统功能的相互联系看,心主行血;肝主藏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精可化血;肺为宗气之主,可助心脏以行血。如此等等,我们就可以创立出一系列的回照方法,比方说远手照心脏,近手照肝脏,即调肝血补心脏。近手照脾胃,远手照心脏,即调脾胃的能量补心脏。近手照肺远手照心,即调肺气以助心脏行血。除此外,我们还可以创立出连环手法;比方说,可以先调肾精补肝血,再调肝血补心脏。回照的方法是,先近手照腰部,远手照肝部五分钟,然后近手照肝部远手照心脏。也可以先调脾胃能量以补肺,然后再调肺部能量以补心。回照的方法是,第一步先调脾胃的能量,近手照胃部远手照肺部,第二步,近手照肺部远手照心脏。为了安全和强壮心脏的需要,就需要把调到心脏的血液利用强心功的手法,让其运转起来。强心功在中医健身桩中叫强心桩。是根据心脏的构造和功能特点创编的。心脏分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管供血,右心房右心室管回流。回照的手势是,左手近照左心房左心室,左手指尖不能超过乳房头,手掌与身体相距约15厘米,也就是一个拳头多一点的距离,右手远照右心房右心室,手掌与身体相距约30-40厘米,两手要平行,动作要圆中带柔。这个方法可给左心室左心房加大压力,使供血量增加,右心房右心室减少压力。因为供血量的增加使四肢部血管的末端,末稍部的压力就增高了,必定要增加回流心脏的力量,又因为右心室右心房的压力低了,回流的阻力也就低了,会增强血液回流到右心房右心室的速度,供血和回流都增加了,心脏的血液就充足了。血液充足才能使心神得养,心气旺盛,心脏的功能就加强了,心脏也就健康了,这就是强心功的原理。回照心脏的手势,各种各样的心脏病变都能用,没有心脏病的人也可以用来保健心脏,加强心脏的功能,可卫护心脏不受病邪之侵,并且效果很好。每次回照的时间短则十五分钟,长侧不显。

上面讲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回照方法,叫做五脏能量互补法。也叫三式相连回照法。当然以此为例我们还可以创出四式相连回照法,五式相连回照法等,这只是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好不借调他脏的能量,因为脏腑能量是非常宝贵的,不应随便调动。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从下丹田接调能量到病患处。下丹田称之为气海、能量库,在这里我们称之为能量之海,多调一些没事,只是每次在锻炼结束时,可做几分钟回照小腹的手势,以起到引气归元、气沉丹田的目的。这就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回照原则。要想创编出正确、有效的回照手势,就一定要认真学习藏象学说的理论知识,要搞清楚脏与腑、腑与腑、脏与脏、脏与奇恒之腑之间关系的理论,这是我们创立五脏系统回照方法的理论指南。只有将理论弄通弄懂,溶汇贯通,熟记于心,了如指掌,我们才能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根据身体素质的千变万化,创造出得心应手、正确实用的回照方法来。

二、本脏腑系统间的回照原则和手势

五个脏腑系统功能各异,各司其职、彼此协调合作是生命进程的保证。每个脏腑系统都有各自的组织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理特性,因此其所患之疾也是多种多样,难计其数。因为篇幅问题,不可能逐一例举其回照方法。但我们只要把握住人体之所以患病的基本原因,就可以创编出相应的治疗手势来。综合起来人体之所以患病的原因也就两条:那就是患部能量多与少的问题,能量太多,会形成聚集,不能疏散开来,就会形成堵塞,可见炎症、上火、肿瘤等疾病;能量不足会导致其功能失调,不能完成其担负的任务,而导致身体出现酸疼不适、萎缩、萎迷不振、骨质疏松、脏器下垂、浑身无力等症状。回照的方法是,能量聚集不行所形成的病变可以把能量调走;因能量不足而形成的病变可以补充能量。即实则疏之,虚则补之。回照手势的补泻原则是:近手为泻,远手处得补,下面就是各脏腑系统中一些常见病的回照手势。

(一)心系统病变的回照手势

心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其形圆而下尖,如未开的莲花。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理论来确定心脏的位置和形象。尽而确立我们双手回照的位置与意念图像的清晰性。

心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血脉,主藏神。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意思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与本系统形、窍、志、液、时之间的关系是;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属络于心于小肠,相为表里。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与自然界夏气相通应。

1、小腹经常疼痛不适与心气不足的回照手势

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小肠是小腹部的主要器官,小腹部的任何病变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根据脏与腑之间的关系理论,心与小肠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心主血脉,心阳之温煦,心血之濡养,有助于小肠的化物功能。小肠主化物,识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和水液,其中浓厚部分经脾气转输于心,化血以养心脉。如果心经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引起尿少、尿赤涩剌痛、尿血等小肠实热的症状。回照的手热是有火则泻,近手照心,远手照小腹,时间不能过五分钟,因心脏的能量不能调的太多,否则易造成心气虚弱,会弄巧成拙,一天可以多照几次,就可解决。第二步近手照小腹,远手照脚指,把能量通过脚趾排出体外。也可以将小腹部的能量调到腰部,这样一举二得,回照的手势是近手照小腹,远手照腰部。如果再加意念配合,可用吃黄连和冰块的图像配合。因为苦与寒可以泻火,这样效果更快更好。

反之小肠有热,亦可循经脉上熏于心,可见心烦、舌赤糜烂等症状。回照手势,近手照小腹,远手照脚指,再加寒冰的图像助之。如果小肠虚寒,化物失职,水谷精微不生,日久可出现心血不足的病症。回照的手势是,双手回照小腹,时间不限,可意想太阳、火焰的图像在小腹中,以增加疗效。

2、头部胀痛、高血压、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的回照手势

成年人正常的血压标准为收缩压,即高血压120水银柱高,低血压即舒张压80水银柱高。如果低血压超过90水银柱高及高血压超过140水银柱高,称为高血压。如果低血压低于60水银柱高及高血压低于90水银柱高,称为低血压。高血压病属中医内科眩晕、头痛等病的范畴。故和头部胀痛、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一同讲解。回照的手势是,近手照头部疼痛一侧,如头不太疼痛,可照印堂部位,远手照小腹,但远手的指尖不要向下,要与小腹平衡,使能量留于丹田,每次五六分钟,结束后再加做强心功的回照手势15分钟以上。

3、低血压:与高血压的手势相反,也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近手照小腹,远手照心脏,先把能量调到心脏部位。第二步做强心功的手势,使调到心脏的气血运动开来,加大供血量和回流的速度,使血压归于正常。

4、冠心病

冠心病,中医学叫“心痛”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系指冠状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以心肌缺血为主要特征的心脏病。冠心病临床上可分为隐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类型。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年老体弱,肾气渐衰,温养无权,终致心肝脾肾俱亏,功能失调。实者,气滞、血瘀、寒凝、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不通则痛,而发胸痛。临床上又以虚实夹杂之证为多见。回照手势,分四步:第一步,调丹田能量至两肾,先温补肾阳,近手照小腹,远手照腰部。第二步“水生木”,左手近照腰部,右手远照肝部。第三步,肝(木)生心(火),右手近照肝部,左手远照心脏。第四步强心功。这样通过调整多个脏腑,就可以达到强身和治疗的目的。

5、脑血拴

脑血拴病人,一般情况下,一指手有运动障碍。因为大脑与人体的运动功能正好是左右对称,一般是左脑管右侧肌体,右脑管左侧肌体。回照的方法是,那侧的手能动就照那侧头部,这样正好治疗的是对侧运动不变的躯体。

6、脑血管硬化

近手照硬化的血管,远手照头的另一侧,也可以照头的其它部位。

7、甲状腺机能亢进

也叫甲亢,眼睛突出和鱼眼一样,脖子粗,一运动就心慌,消瘦,是右心房血液回流慢引起的,因此必须增加心脏回流。回照的手势是,近手照脖子,远手照心脏。

(二)肝系统病变的回照手势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肋之内。肝者,将军之官,谋虑生焉。成年人肝的重量在男性为1230—1450g,在女性为1100—1300g。肝血液供应丰富,为棕红色,质软而脆。肝的形状很难形容,人体解剖书上说肝呈楔形。“楔”是填充器物的空隙的木撅、木片等。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要想知道其更分明的形态特征,可买一本人体解剖学翻阅。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胆附于肝,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属络于肝与胆,相为表里。肝在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

1、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为多见。

慢性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胆慢性炎症,属于中医内科学胁痛病的范畴。慢性肝炎的症状是乏力,右肋或双侧部不适或隐痛,食欲不振,其次有腹泻、底热、失眠、小便黄等。回照的手势是,右手近照肝部,左手远照小腹部,把肝部能量引向小腹。要想速度快一些,可将远手指尖向下。

肝硬化,是肝部细胞运动量少了,能量不足,肝脏的机能失调,使人常感有肝区不

适、疼痛、逐渐消瘦、疲乏等症状。回照的手势要分四步走;第一步左手近照小腹,右手远照肝部,把能量提到肝脏。第二步,双手不对称回照肝脏,使能量在肝部运动,温暖肝脏,去除硬化。第三步,把肝脏的能量调到心脏,右手近照肝脏,左手远照心脏。第四步做强心功,使肝部能量参与到全身的能量循环之中。

2、胆囊炎和胆结石

两种疾病,虽病名不同,但都是能量的聚集,同用一个回照手势就行。右手近照胆区,中指尖要弯曲,指向胆部,这叫做场中加场,是场的叠加性在治疗中的应用。手指尖的细胞运动所辐射出来的能量集中,威力大,必然要刺激胆囊的细胞运动,胆区的细胞一运动,胆囊的炎症和结石就解决了。左手远照腹部,时间每次六七分钟即可,也可以配合意识图像,可以意想炸弹、地雷、炸药包、激光在结石的部位在爆炸,结石被击碎,思维要灵活,这样效果更好。这个动作还治胆壁增厚、胆管炎、胆道息肉。

3、少阳头痛

两太阳穴不适或疼痛,近手照太阳穴,远手照体侧。太阳头痛针灸效果很好,上病下取之,绝谷穴一针而已。绝骨在足踝外侧上三寸。

4、近视眼

近视眼大多数属于轴性近视,当调节作用静止时,平行光线入眼后,在视网膜前聚成焦点,而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圈,不能结成清晰影像的眼,称近视眼。近视与近视眼的含义不同,近视是指在常态调节情况下,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检影为近视性屈光不正,使凹透镜可提高远视力的近视状态。近视眼为屈光不正的一种类型,包括所有眼轴长度与屈光力不对称所造成的近视状态,习惯上把近视等同于近视眼。远视力检查,视力小于1。0(国际标准视力表)为近视。

  肝开窍于目,故眼疾多与肝有关。肝属木,肾属水,肝肾同源,滋水可以涵木,故调养肝肾可以养视力。回照手势分三步;第一步,近手照小腹,远手照腰部,先涵养肾水。第二步,左手近照腰部,右手远照肝脏,肾水生肝木。第三步,右手近手照肝脏,左手远照印堂,把肝的能量补到眼睛上。

5、青光眼

青光眼是具有病理性高压或视乳头血流灌注不良合并视功能障碍的复杂眼病。由于眼内压升高而引起视乳头凹陷,视野缺损,最后可以完全导致失明,是致盲率极高的严重眼病。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有明确的全身活局部疾病引起者称继发性青光眼,反之则为原发性青光眼,由遗传因素造成的称先天性青光眼。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肝经阴阳失调,气郁化火,气血失和,经脉不利,目中玄府闭塞,气滞血瘀所致。眼部气血壅滞不通为其病机关键。临床上以头痛、眼痛、虹视、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

肝开窍于目,目病多从肝论治。本病因肝经气血瘀滞于局部而发病,故治疗该病也应该从调理肝经,疏通眼局部的气血着手,回照手势分两步走;第一步,近手照眼部,远手照肝脏,先把能量降至肝脏,降低眼压。第二步,右手近照肝脏,远手照小腹,以疏肝气,使肝经畅通,可结合眼部的按摩和督脉健身法的锻炼效果很好。

6、白内障

有的白内障与糖尿病有关,要结合治疗,可先做治疗糖尿病的手势,然后再回照眼部。回照的方法是,指尖弯曲,意想指尖在眼底向回照。

7、泪囊炎

眼睛长期流泪,泪囊有炎症。回照的方法是,一指手照眼睛,意念眼睛清亮正常,消除炎症。

8、眼睛能量不足

眼睛的前面老是有黑点,有远影,这是肝气能量不足,甚至是肾气能量不足。调治方法分二步;一、近手照肾,远手照肝脏。二、右手近照肝脏,左手远照眼睛。

(三)脾系统疾病的回照手势

脾与胃相连,位于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左季肋的深部,附于胃的背侧左上方,扁似马蹄。祖国中医学把胰脏纳入到脾系统所在。脏象学说中的“脾”作为解剖学单位,就是现代解剖学的脾和胰,但其生理病理,又远非脾和胰所能囊括无余的。

脾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运化,统摄血液。人出生后,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和胃的生理机能。脾和胃同受水谷,传布精微,为生命动力之源泉,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属络于脾与胃,相为表里。脾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与长夏之气相通应,旺于四时。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痛病的范畴。主要是指因各种因素引起的胃粘膜呈现局部或广

泛的充血、水肿或萎缩、糜烂、增生。慢性胃炎临床可分三型;即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病状较轻,往往缺乏明显临床症状,多为间断性上腹隐痛,堵塞不适,若饮食不慎、情绪抑郁或受寒凉侵袭时症状加重,甚至引起急性发作。回照的手势是近手照胃底部,远手照小腹部,把胃部聚集的能量调到丹田,一次五分钟。可意想胃部有一个金色的太阳,温胃祛寒,疏通气血,恢复健康。这个回照手势也可以治胃窦炎、胃底有气、十二指肠溃疡。

萎缩性胃炎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并具有持续性,如食欲减退,食后腹满、暖气,上腑钝痛等。其特点为胃酸分泌过少,无烧心或吐酸症状。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虽是多种多样,但在临床上,以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证候最为常见。通过场象观察发现患萎性胃炎的人其肝胃之间的场象发暗,毛细血管瘀滞不通,胃底内阴影集中。因为毛细血管血瘀,血液流动产生影响,造成了胃壁的动脉大血管怒胀,因而产生食后腹满之症。胃壁及粘膜失去活力而萎缩。要解决萎缩性胃炎,就要把肝胃之间的微循环疏通,使气血流畅,肝气得舒,萎缩性胃炎就好了。临床上效果达90%/。回照手势分四步走:第一步,调小腹能量到胃部,先使胃的能量充足,即近手照小腹,远手照胃部。第二步,将胃部充足的能量调向肝部,以疏通肝胃之间及本体的毛细血管,使胃部血液流向肝部,使萎缩的胃粘膜慢慢的舒张开来。然后变换手势,再将肝部的血液引向胃部,即右手近照肝部,左手远照胃部,使肝胃之间的气血运动,能量运动活跃起来,充分的活血化瘀,舒展胃壁,然后再将血液引向肝部,即还原左手近照胃部,右手远照肝部的手势,这样使肝胃部的血液来回运动,来回调动,最大化的改善了肝胃之间的气血运动,使气血流畅,为疾病的恢复创造了条件。第三步,将进入肝部的血液引向心脏部,以防能量过多聚集而使肝区发生憋闷和肝阳上亢,即右手近照肝部,左手远照心脏。第四步,回到心脏的血液要流通开来,做强心功的手势。这样全身血液活动加强,使心脏健康,心神旺盛,调节全身机能恢复正正常。这四步回照手势也治疗脾肿大,效果一样很好。除此之外,加强中医健身法的锻炼,可以配合按摩等。

肥厚性胃炎多表现为类似溃疡病的症状,频繁上腹疼痛,烧心或反酸,碱性药物能使疼痛缓解,食欲大多无明显变化。临床上以上腹不适、疼痛为特征。回照手势是近手照胃部,远手照小腹,时间五分钟。然后近手照小腹,远手照胃部,再近手照胃部,远手照小腹,使胃部的能量上下运动起来,最后把胃部多余能量,下归丹田。注意一条就是照胃部的手其中指可以弯曲,使场中加场,这样可使引力场的作用加强,就加快了胃部肥厚部位的能量运动,但也不易太急,每次以感到舒适为度。

2、胃下垂

含肾下垂、子宫脱垂(阴挺)、脱肛等。都是因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致使脾气不升而所致。中医治疗此病常以健脾升陷的补中益气汤治之。回照的手势是,近手照胃的下部,手心稍微上托,远手照上腹部的上部,使气机上行,托举胃升。也可以分两步,一步近手照小腹,远手照脾胃,先使脾胃部的能量充足。第二步如上,其效果更好。其它部位的下垂手法,除做这两个回照手势外,可再增加双手回照本脏器的手势。只要脾胃得养,中气十足,脾气升举正常,其病自然治愈。另外可加强中医健康法的锻炼并结合按摩效果更快、更好。

3、糖尿病

脏象学说将胰脏归于脾系统。不注意对脾胃的保养是得糖尿病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临床以高血糖为其主要标志。其基本生理病理改变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体内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的代谢紊乱。临床表现为多饮烦渴,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伴有乏力,精神不振,皮肤干燥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等症。

本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其病因病机为素体阴虚,禀赋不足,五脏虚赢,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复因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导致肾阴虚损,肺胃燥热;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临床表现以肺热津伤为主者,称之为上消;以胃热炽盛为主者,称之为中消;以肾阴亏损为主者,称之为下消。三消常合并出现,或各有侧重。

回照的手势是,近手照胰脏部,远手照腹部,远手的掌心要稍向上,有托扶胰脏之意。糖尿病人,因三多一少,故能量极度缺乏,要保护能量不流失,再配合按摩和健身法的锻炼,使各脏腑全部强壮起来,胰脏就会恢复健康。

4、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主要有两种,凸起的和凹陷的也就是坑的。凸起的伴有大便干燥是胃火引起的。回照的方法是,近手照胃部,远手照小腹部,火就下行,一泻肚就好了。

凹陷的,大便不干,这样的不能泻,是胃炎膜细胞有炎症了。回照的手势是,近手照口腔,远手照胃,使能量下行补充胃部。这种口腔溃疡有十几年治不好的,要有耐心,可结合健身法的锻炼和按摩效果非常好。

5、大便干燥与泻肚

大便干的回照手势是,近手照胃,远手照小腹。泻肚的回照手势是,近手照小腹,远手照胃,并结合健身法的锻炼效果很好。

(四)肺系统疾病的回照手势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气管、支气管)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肺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肺在五脏六腑位置最高,覆盖诸脏,故有“华盖”之称。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属络于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在五行中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1、肺结核

在中医学肺结核名肺痨。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患者可排出携带大量结核菌的痰,污染空气,再通过呼吸道传染给健康人,引起慢性肺部感染,可扩散至全身,并在组织内长期潜伏。本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机体的抵抗力和细菌侵入的数量与毒力强弱有密切关系。祖国医学认为,肺结核的致病因素,不外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是指痨虫传染,内因是指内伤体虚,气血不足,阴精耗损。病理性质主要在于阴虚,病位主要在肺,易累及脾肾,甚则传及五脏。民间称之为“肺痨”、“痨病”、“虚劳”、“虚损”、“痨痰”等。临床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胸痛、全身疲倦乏力、精神不振、消化不良、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

回照的手势是培补元气为第一步,双手对称回照小腹,使气沉丹田,能量归元,小腹饱满,气血充足。第二步,双手回照两肾,增加肾部的能量聚集和运动。第三步,一手近一手远回照两肺,再结合中医健身法的锻炼,特别是结合调息活血功的锻炼,会有根治之效。

2、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

肺主气,治疗肺部疾病,要注意调整呼吸,一定要结合做中医健身法之呼吸活血功和呼吸通督功的练习。静卧时,以多练顺呼吸法为佳,使气机上下运动顺畅。然后再做回照法,即一手远一手近回照肺部,两手的距离可以调换,使两肺能量互相撞击,气血运行活跃起来,并意念两肺清亮正常,注意休息,两肺就会逐渐走向健康。在治疗过程中,会有吐痰的现象,这是好现象。

3、鼻子病变

鼻子病变主要有慢性鼻炎、急性鼻炎、鼻渊症、鼻息肉、鼻甲肥大等。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所以称鼻为肺之窍。鼻子具有主通气和主嗅觉的机能,这两种机能的正常发挥,都必须依赖于肺气的宣发运动。因此说鼻子病变一般皆和肺有关,肺部能量的不足和肺部能量过度的聚集是其主要致病根源。回照手势是:慢性鼻炎,鼻子呼吸不太通畅,与肺气不足有关,第一步调小腹能量致肺部,近手照小腹,远手照肺部。第二步,把肺部能量引到鼻子,近手照肺,远手照鼻子。第三步,用单手的食指和中指单照鼻子,那侧的鼻吼不同就用那侧手照效果很好。

急性鼻炎是由肺炎引起的鼻炎,是肺部能量太高所致,首先泻肺火,近手照肺部,远手至体侧与近手平行,回照肺部。这个手势也治感冒和肺火太大。

鼻渊症,流鼻水,中医叫脑漏症,是鼻了和印堂部位能量不足所致。近手照肺部,远手照印堂,也可以用一指手照印堂,但掌心要向上照,使能量不向下运动。

鼻息肉、鼻甲肥大,是肺部能量不足所致。气通周天才能彻底治愈,回照的手势是,双手重叠,相距十厘米,中指均弯曲,指向鼻息肉或是肥大的鼻甲,意念鼻子清亮正常,可以想象用意识之刀把其割除。

4、重感冒

重感冒中医叫伤寒。感冒发烧,一般可以打点滴退烧比较快,回照手势是近手照胸部,远手与近手平行于胸把臂伸至,手指尖指向身外,把肺部能量泻向体外以降烧。发高烧病因较多,要找出病根对症治疗才能彻底除根。

(五)肾系统疾病的回照手势

1、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萎缩、肾衰竭、肾结石、肾气虚

几种病看起来病名不同,但病因基本相同,都存有先天不足、房劳过度、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风邪外袭、湿毒浸淫、湿邪侵袭、药毒伤肾等,病机以肾虚为主,虚实夹杂,并以肺脾二脏功能失调有关。因此在做回照手势时,要做到标本兼顾,治本之法就在以强肾、强脾和强肺。治标之法即祛除湿虫、水气、血瘀等。手势回照加中医健身法的锻炼和按摩可以治标治本,恢复健康。回照方法可以有三种,第一种滋补强肾法:第一步,近手照小腹,远手照腰部,调丹田能量以补肾。第二步,双手回照两肾,要一手远一手近,利用不对称照法,以增加肾部细胞的活跃度,如果有结石要弯曲中指,使场中加场,加大场的强度和压力,有利于结石的排出。第二种,补肺益肾法:第一步近手照小腹,远手照两肺,调丹田能量以补肺。第二步,近手照肺,远手照腰部,使金能生水,以强肾补肾,然后也可以再做回照两肾法。第三种健脾补肾法,近手照小腹远手照脾胃。第二步,近手照胃部,远手照腰部。

2、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综合症,是人生理上一个特定转变的过度时期,男女皆有,但以女子较为明显。一般情况下,女子49岁前后,男子64岁前后,由于卵巢或睾丸功能减退,性激素明显减少,致使正常的丘脑下部、脑垂体和性腺之间的平衡关系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内汾泌失调,出现一系例的神经功能紊乱的症候群,称为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医辩证为“脏燥”、月经不调,心悸等。病因病机为肾气渐衰、冲任脉虚、天葵将竭、生殖机能逐渐减退以致衰失,不能正常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因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是妇女生理活动的根本,中医治法以补肾,调合阴阳为主。回照方法仍然分两步走。第一步,一手近照腹部,远手照腰部,调丹田能量以补肾。第二步,双手同时照两肾,要一手远、一手近,并交替进行。再加中医健身法的综合锻炼以调和阴阳,就可平安度过更年期。

3、脑萎缩或感到脑空、脑疲惫等

都是脑部能量不足的问题,要以补肾壮腰,使肾精气充盈,化髓充足,髓充脑,脑健康。回照分三步曲:第一步,双手不对称回照两肾,先补肾精。第二步,补肾还脑,近手照腰部,远手照头顶,使能量上行于脑,补其不足。第三步,双手不对称照头部,是头部气血运行旺盛,调和能量,促进大脑功能恢复。这几个手势也治眼底萎缩,所不同的是近手照腰部时,远手要照印堂。

4、耳鸣:是能量不足,肾开窍于耳,可先补肾,即可先回照腰部,然后近手照腰部远手照耳朵,再配合健身法的锻炼。

5、耳聋:一手远一手近,远手照不聋的耳朵,近手照聋的。如两耳皆聋,则交替进行,意念两耳之间以明亮耀眼的光柱联结,可立竿见影。

6、耳底生疮、旋耳疮

这是耳底有炎症。回照的手势是,近手照病耳,远手照身体的外下侧。并注意洗脸、洗澡时,耳朵不要进水,以保持耳内卫生,免受感染。

7、颈椎增生

治疗颈椎增生,要场中加场,近手照颈部,中指弯曲指尖指向颈椎部,放松身体,场性叠加可使能量增强,远手照腰部。

8、腰腿痛

腰腿痛是腰部及下肢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本病原因复杂、涉及甚广,现代医中,腰背部炎性病变,如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纤维组织炎或肌筋膜炎、类风湿关节炎、骶髂关节炎、膝关节炎等;腰椎退行性变,如老年骨质疏松症、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椎管狭窄等;以及腰腿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的各种急、慢性损伤,均可引起腰腿痛。

本病属中医学的痹症范畴,又称腰腿痹、骨痹、肾痹等。痹症为本虚、标实之征。肾虚是本,风寒湿邪及外伤闪挫造成的瘀滞是标。

治疗首先要以补肾、强腰、健骨和祛风、疏经、活络为主,这样才能使气畅血旺,筋膜得以濡养,使正胜邪却,邪去正安,痹病得除。

回照要分三部走:先以强肾,然后局部。第一步,调丹田能量至腰部,后天补先天,即近手照腹部,远手照命门五至十分钟。第二步,两手同时回照两肾,要一手远一手近交替动作,时间不限,越长越好。第三部,那里有病、那里疼痛就照那里。举例说明:比方说膝关节疼痛,可以取坐位,两手一远一近各照一个膝关节,可以五分钟交换一次,使远手变近,近手拉远,交替进行。外加健身法的锻炼,保持乐观心态,持之以恒,一定会得到理想效果。

三、头部的保健方法和一些常见病的回照手势

(一)调整头部场性法

人的头部没有什么病变,目的是为了激发头部细胞的变化,改善气血流动,健康大脑,是对整个头部进行能量的调整和补充的一种方法。两手掌心相对,一手近一手远,可以在头部不同的部位轮翻进行回照,每个部位不超过五分钟为宜。

(二)微循环障碍

场象反映头部有模糊的暗区,症状是头昏而不痛,可诊断为头部微循环不畅通引起头部昏晕。回照方法是,对准暗区,一手近一手远,照亮照通。如不能看到场象,可凭感觉回照头部不适之处。

(三)开天目

回照的方法是,两手重叠相距十厘米,中指同时弯曲,回照印堂。近手中指指向印堂,远手中指,指向近手背部。并结合意念神光穿过印堂照亮玉枕。

(四)舌有齿痕

舌有齿痕,并伴有舌头满口肿大,是三焦水路不通。要回照身体的三个部位。第一个部位,先双手回照小腹,以培补元气。第二个部位中焦,双手不对称回照脾胃、肝胆、胰脏是中焦能量运动变化,血液流畅,水路得通。第三个部位,回照胸腔,强壮心肺功能,加强气血运行。结束时再回照小腹,使气沉丹田,水路通畅,全身健康。

(五)牙龈萎缩

能量不足,近手照下丹田,远手照牙龈萎缩部位。

(六)面神经麻痹

中医叫吊线疯。嘴部歪邪,其面部局肉一侧紧,一侧松。可近手照紧的一侧,远手照松的一侧,能量疏通,局部组织功能就会恢复正常。

(七)慢性咽喉炎与嘶哑

是能量不足所致,与胃肺二脏皆有关系,双手回照炎症部位,并结合健身法的锻炼,可以治愈。

(八)急性咽炎

能量过高,病因较多,远手照小腹,近手照咽喉,将能量调至腹腔。如果发生浓胞,致使呼吸困难,要速到医院手术治疗。

(九)腮腺炎

是肺火加胃火引起的,是胃热加肺热,单纯胃热引不起腮腺炎。回照的手势是,近手照胃部,远手照肺部,要和药物一起治疗。

(十)慢性疲劳综合症

基本特征为休息后,不能解乏。西医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和现代病。中医认为是脏腑精气亏损、神疲精弱、气血内亏或外邪入侵,客于肌肤关节,致使气血不通,表现为乏力,全身疼痛等。

回照手势:第一步:培补元气以祛邪侵。双手不对称回照小腹部,使丹田元气充足,祛邪气,强营卫。第二步:回照中焦温脾胃,双手不对称回照中焦,右手近照肝部,左手远照脾胃,疏肝健胃,五分钟,然后转双手对称回照中焦,温中和胃,使后天能量充足,功能正常,四肢灵活,筋脉畅通,肌腠得养。第三步:强心功,调整胸部场性,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气血流动。这种方法对治失眠也特别有效。

四、特殊病变与特殊的回照手势

恶性肿瘤被我们例入特殊病变,是多种原因引起人体细胞反应性增生,而形成的异常新生物。恶性肿瘤生长块,常侵入临近组织,并可随血行等迅速转移,其质地坚硬如石,形状多不规则,大小不等。场象表现为边缘不太清楚,但中间带有点状的如颗粒状黑点,且不均匀。恶性肿瘤又称之为癌症,常发于中老年。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除相应的局部表现为肿块高低不平,推之不移,按之如若牛皮一般的感觉,溃烂后翻花,色紫恶臭,疼痛剧烈等症状外,常伴有全身迅速消耗衰竭。

中医学认为其病因较为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为六淫侵袭,内因为七情刺激和正气不足。

回照方法:即多人联合回照法,我称之为多人联合攻击法。特殊的疾病,非用特殊的方法不能应得效果。肿瘤之病机在于气血痰凝,瘀积为毒,当于行气散结解毒为主。因为癌症是高能量的聚集,要消散祛除聚集,非有充足的能量不可,回照的人数起码要三个以上,三至十人为宜。方法,以患者卧床为例,大家站立床侧,不要把患者围严,留出缝隙,以利能量散发。每个人伸出一指手,指尖指向患者患病部位,如果己扩散可指向全身,大家全身放松,一边照射,一边意念对方清亮正常,并默念口诀3389675,这样每次七分钟左右,每天三四次,效果很好。

这种多人联合回照法,是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回照法。当多人照射一个人时,这个人就变成了能量之源,成了光之源,必定要产生反射,能量就又回馈了照射的人,当你给癌症病人照射后,你有时会有一种饱满感,好象长功力了,这就是反射的效果。这种回照方法又简称多场回照法,可以适合任何人,治任何病都可以用,保健也可以用。比方说大家围一圈,一个人一个人的轮流站在中间让大家照,这样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都会有大的变化,增长功力,走向健康。

这个方法练过功的人可以用,没练过功的人也可以用。要求在照的时候要忘掉自己,全身心的服务对方,这样心才能空,才能有所得,因无私才能产生力量,治病的效果才会好。除此之外,还要求癌症病人一定要配合治疗,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要看透人生,看透一切,放下一切,乐观会产生和谐,乐观会放松精神,乐观会使心情舒畅致气血畅通,通则不疼,就可确保综合治疗的成功。

五、实施不对称回照法应坚持的原则

什么是不对称呢?就是两个手到身体的距离不一样远。即一手远,一手近的回照方法。

不对称回照法造成了手与身体之间的场性浓度不平衡,场的运动特点是高浓度向低浓度流动。在引力场的作用下,在场性的高速运动中,就改变了场中的物质属性,就会使我们的身体走向健康。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说:“物质在其周围的空间产生了引力场,引力场又作用于场中的物质”,以及“引力场越强长度和时间的效应越明显”等科学理论,就是我们双手回照法的理论基础。

不对称回照法,造成了引力场的强弱不同,变化较快,因为引力场的强度和时间成正比,故双手回照身体的时间越长,身体内的能量变化就越大。所以在应用不对称回照法回照身体时,要对回照的时间灵活掌握,某些部位的回照时间不宜太长,如时间稍长,能量运动就会太过,对身体健康会产生不利影响。而有些部位的回照时间可以无限长。所以我们回照的时间应有一个标度,以什么为度呢?以我们的身体感觉为度。练功结束后,身体感觉舒服,就说明回照的时间和方法是正确的,否则就是不正确的。不对称回照法除强心功外,回照的时间,以五分钟为正常标准。五分钟变换一个手势,是不对称回照法要坚持的一般原则。强心功的时间不计长短,是不对称回照法的特殊原则。不对称回照法的特点是速度快、效果好。

六、根据人体生理结构确定回照手势

双手回照法的目的是健康身体、治愈疾病和开发潜能。根据人体生理结构的特点,为了健康身体的时效性和简单化,我们选择了人体的五个部位,作为保健身体的主要点位。因人体素质千差万别,回照法也就千变万化,但不管手法如何变化,这五个点始终是所有回照方法的中心。

这五个点依次是头部、胸腔、中焦、腹部、腰部。仔细想一想,这是不是身体的五个重要部位,有一个部位不健康,人体就不可能健康。平时只要经常应用我们的双手回照这五个部位,就可以确保身体的健康。

第一个点是我们的小腹部:小腹部被誉为元气之海,是人体能量的海洋,又被称为下黄庭、下丹田、下气海、能量库等。各派功法都讲究气沉丹田,都讲究筑基,都讲究打基础。凡是小腹部动过手术或生过孩子的女同志,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手术过后,身体感觉轻飘无力,不要说干体力活,就是走路都会一晃三摇的,为什么呢?丹田没有元气了,泄了,就和大树一样,没根了,只有摇晃了。一般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通过休养,空荡的小腹才能逐渐的变得饱满,人才能精神起来。这就说明了下丹田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我们要搬动重物,双手向上用力、身体气机下沉才能搬的起来。再拿家庭来说吧,丹田元气不充盈,冲任二脉亏虚无助,就不能怀孕,无后代家庭就不能幸福。所以下丹田不但是我们人生的根本还是我们事业的根本,没有了丹田气的支撑,我们将一事无成。就人体修炼来说,下丹田能量的充足与否,是决定我们修炼功夫高低的关键,是我们在探索人体科学中能走多远的能量基础。就像盖楼一样,万丈高楼来自于地基的坚实。

第二个点是我们的腰部:肾居腰的脊柱两侧,左右各一。肾藏精、主水、主纳气。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全身阴阳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命门向下的倒三角区域被佛家称之为“雪山”地带,道家称之为“金鼎”,其实是人体的精华能量,真气的生成和储存之所,也被称之为下智慧库。所以肾脏还是我们的智慧器官,“技巧出焉”。肾精充足,则化气充盈,真气、元气充足则命门气动,经脉畅通。张介宾说:“人之所赖者,唯有此气耳”。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人体能生生不息,有懒元气之充盈。故腰部健康则肾脏健康,肾脏健康则身健慧开。

第三个点是我们的脾胃和肝胆的部位:即我们的中焦部位。脾胃乃人体的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具有运化水谷精微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机能,是人体生命活动得于维持的枢纽器官。肝主疏泄、主藏血,是调畅全身气机,调整脏腑经络之气运行和调节血量运行的脏器。肝主谋略,胆主决断。中焦气机充足、肝强胆壮,则人谋略出众,胆气豪壮,决断果敢。即强壮的肝胆是确保我们在人生的海洋中搏击风浪,干大事成大业的保证。神光课程讲绿光是事业财富之光,就是具于肝的这种功能而言的。故肝脾健康,能量充足,则全身气机流畅、血液充足、肌肉饱满,经脉柔顺,四肢灵活。人才能有运筹帷幄的智慧、决胜千里的勇气和健康长寿的基础。

第四点就是我们的胸腔部位:心肺位居胸腔,是人体的主要器官。

肺的生理机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为着生命的终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是人体生命的象征,肺的呼吸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人的健康和生存。

心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血脉,主藏神。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循脉而流于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关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既是一切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宰,又包括了生命活动外在的体现,其中又将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归为狭义之神的范畴。心还有“任务”之功能。《灵枢·五色》说:“积神于心,以知往今”。《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颤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这两段话的意思是说,心脏是思维器官,并具有接收信息的功能。颤中是心之喜乐,能量运动的场合,人的个性藏于心脏,因此胸部又是舒展个性之场所。

胸部又称中丹田和人体的信息库,因此胸腔健康,则心肺健康。心肺健康,则人体的气血充足,气血充足人体才能健康、才能优化人的性格,生发智慧,接受信息,才能打开我们心灵的眼睛。进而为我们探索人与大自然的奥妙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胸腔部位非常重要。

第五个点,就是我们的头部:故人云:“头者,精明之腑”。又曰:“脑为元神之府”。《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元神藏于脑中,为生命之主宰。元神存则生命在,元神败则生命逝。得神则生,失神则死。脑与心通,主宰人的行为与思想、精神和情志。脑部能量充足,可见人记忆清晰,思维灵敏,语言流畅,情志正常。头的印堂部位被称之为人的第三只眼睛,是我们观察未知世界的视窗,双手回照头部,能激发脑细胞、激发松果体的感光功能和脑垂体的活性,可以使我们具备观察未知世界的能力,是我们通向明心见性的通道和桥梁。脑垂体能量充足,功能正常,是我们平稳度过更年期的保证,也是防止老年痴呆症很好的方法。头部为我们的五官所居之地。明·王惠源说:“五官居于上,为知觉之具,耳目口鼻聚于首,最显最高,便于接物”。清·王清任在《医林攻错》中说:“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另外西医学理论也说,脑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是人体的智慧器官。总之,五官是人体的主要信息来源之所,大脑是人体的信息储存、加工、发放之地。因此大脑是我们的理性思维器官(心为个性脏器),加强对头部的回照,不但能加强五官的功能,而且还能提高理性思维的能量,使我们心脑一体,心脑相同,理性能很好的约束个性,从而优化性格,改善气质,搞自我的形象和素质的作用。因此说,头部乃我们的重中之重。

这五个点,几乎涵盖了人体的全部。中医健身桩就是抓住了人体的这五个关键部位而创编的。坚持站桩,每练必照,不拘时间长短,是双手回照法,在健康身体,治疗疾病,改变人体场象中的具体应用。与其它回照法相结合,展现了两手回照法的全貌。

中医健身桩法无定法,回照健身法也是千变万化。但回照方法不管怎么变,都始终是以人体的这五个点为中心的。人往那里一站,两腿分开下蹲,双手回照小腹,也就是下丹田,要求两手对称,圆阔大方,从外表看,形松劲展,圆方刚柔都有,这是标准的回照姿势。站如青松,稳如泰山,气沉丹田,力拨千均。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手势可以变也可以不变,要根据需要而定。站桩的时间可以自我控制。五个点,一个点可以回照五分钟,五个点二十五分钟就照完了。如果一个点回照一个小时,五个点五个小时才能完,时间可长可短,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身体素质的承受能力灵活而定。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动作站桩的时间够长,内力聚集到一定的强度时,其身体会产生内动和涌动,也就是内在气血运动的翻江倒海和外在微微涌动的结合,这也是动静兼容实质展现。身体的外静内动既是一种强身的过程,也是一种境界,到了一定的程度会有内动带动外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发功。在中医健身法的锻炼中,自发功,叫做人体的自我调整功能,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自我调整的能力,但要注重以内动为本,外动为副。内动无限好,外动细轻柔。内动是人体变化的关键,外动是人体变化的条件。我们所谓的人体外动,不是大动、狂动、无直径的动,而是讲究身体微微的动,轻柔的动,并且手动,脚不动。当内在的动带动手臂动时,两手回照的位置可能要发生变化,就会产生出各种对称或者说是不对称回照方法,这是身体自我调整的需要。有对称回照到产生不对称回照,或者是有不对称回照产生出对称回照,才是身体真正需要的回照方法。当照到一定的火候,人体内部又变化了,场性就又会重新运动和调整,双手的位置就会又产生新的变化,不要管继续照。就这样,通过双手位置的不断变化,身体素质就会得到改变,当身体的气机气部畅通了均匀了,回照的两手,就会自然恢复到刚开始回照位置,这是能量运动的结果,是身体自我调整的一种方法现象和过程。如果再继续站下起,内部的能量又会重新聚集翻腾运动,由内及外,又会产生出新的各种回照手势,到了一定时候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这样,人体能量的运动,伴随两臂的姿势的变化,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使人体万象更新,走向智慧和健康。

手势的千变万化,都是在站桩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手势的变化,就是一个桩法,手势的千变万化就等于桩法的万变千化,因此我们就说中医健身桩的桩法既少、又多。少者五个,即五个主要点位的回照方法,或者说是只有一个,一站忘我了事,多者无数,千变万化。这就是根据身体结构创立双手回照法的理论和内含。

七、双手回照法施实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一)关于回照手法的选择问题

回照法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健身方法,还可以调治人体所有的疾病。回照的方法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两个原则进行把握;有功能的人当看到被照的部位场象变化了,感觉舒服畅通了,那这个回照方法就是对的。没有功能的人要凭自己的感觉来办事,回照一段时间后,如感到身体变化了、舒服了,那这个方法就是对的,否则就是不对的,就要马上改变回照的方法。

还不能熟练掌握回照方法的人,在平时,一要多向老师请教。二、要多认真学习藏象学说和场象学说的理论,明白人体五个脏腑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本系统之间的构成关系,功能问题,这样在不远的将来自己就会创造手势了,并还能够指导别人,理论联系实践,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二)关于能量的调动问题

在调用人体能量调治疾患时,一般情况下,要少借用,或不借调脏腑的能量,在万不得己时调用了,过后要马上补充上,以防止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出现虚亏之象。比如说心脏,心脏是人体的主要脏器,一般不要调用,如万不得己调用了,过后要做强心功加以补充。我们可以从小腹借调能量,小腹是人体能量之海,可以多调一些,但过后要做回照小腹的手势以弥补之。

(三)平衡与不平衡回照法的使用原则

双手回照身体的距离相等,叫做平衡回照法,否则就叫做不平衡回照法。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理解平衡回照与不对称回照的理论。平衡回照,一般用于保健,时间可长可短。不对称回照一般是用在疾病的治疗,因为只有不平衡,能量才能流动快,治愈快。如果一种病让你碰上了,书上又没有回照这种病的手势,那你就可以用平衡回照法直接去照那个部位。直接去照病患处,一般情况下,大都也会见效。

(四)要形神一体

另外两手回照人体是指手心对着身体,而不是手背。在这里大家要记住一个概念,即在回照身体的过程中,掌心和手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能量运动的方向。我们意守的部位,就是能量运动、聚集的部位。要注意形体动作与意识的相互配合,要形意一体,也就是说要神形统一效果才能最好。千万不能我们手回照一个部分,意识想着另一个部位。这样就不会有好的效果,身体素质也就不会有大的变化,要治疗疾病就是一句空话。因为你形神分离,就做不到专一,三心二意是什么事也办不成的。

(五)回照结束时要做回照丹田的手势

在锻炼身体,或者是用回照法治疗疾病的过程结束时,一定要做回照下丹田,也就是回照小腹的手势,因为你借调了丹田的能量,回照一下,也正好可以做个补充,也好把身体纷乱和游走的能量收回来,做到气归丹田。把全身的能量归于下丹田,人体的能量才会上虚下实,才能增长功力,走向健康,也是防止气留上焦,造成气滞、叉气和走火入魔的必做之法。

(六)其他问题

回照法可以单独做,也可以把它融入到静坐和站桩中。要彻底治愈疾病一定要多管齐下,回照法只是中医健身法治疗方法的一种,它建立在健身锻炼的基础之上,与按摩、医药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回照法可以照自己也可以照别人。给别人照射一般都是用十指的井穴照射,人多时,可以分成几个小组,互相照射。人多场性浓,力度大,治疗快,不但效果好,而且还能开发潜能,增强功力,可一举数得。

在大家互相照射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想着对方好,特别是被照射的人一定要忘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的心来接受大家的照射,这样才能和大家心心相应,信息才能畅通,才能接收到大家的能量,效果才能好。实施照射的人也一定要有无私无我、真诚合作、讲究团结、互相爱护、互相鼓励的心,全身心的投入进照射别人的过程中,只要无我了,能量才能折射回来,自己也才能收益。要把这个治疗的场合,锻炼的场合,建设成一个温暖的、欢乐的、幸福的、充满美好希望的大家庭,这样我们的目的就一定会达到。

以上就是回照法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能认真学习,并能学以致用,在亲身的实践锻炼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为弘扬和传播祖国的传统文化,为创立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五章   散步健身法

散步健身法又可称之为摆手运气法,是中医健身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易学易练,方便自然,健身效果好,是老少皆宜,行走站立皆可实施的健身方法。

参考消息2010年8月30日第七版刊登了一篇文章,叫“散步健体也健脑”。文中介绍了英国《每日邮报》网站刊登的一篇叫“为什么散步能增长智力”的文章。文章指出,“我们都知道,散步有助于身体健康,现在研究又发现,散步还能使人更聪敏,而且,这并不需要健步如飞。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以适合自己的速度每周散步三次,每次40分钟将有助于提高智力。科学家说,适度的散步能够增强大脑各部件之间的联系,延缓与衰老有关的脑功能下降,甚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脑部扫描,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近100名原先不爱运动的人,在经过一年的每周散步几次的锻炼之后,其认知能力与那些只进行伸展运动的参与者相比大大提高了。研究负责人啊特·克雷默说,此前研究曾发现,运动能提高脑部特定结构的功能。而这次研究还发现,即使最温和的运动也能改善重要大脑网络的协调性。”

这篇文章为散步健身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证明了散步健身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散步健身法由呼吸活血功第一式双手前后摆变化而来,除具有双手前后摆的健身功效外,还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双手前后摆动的幅度根据人的素质、感觉、好恶、需要可任意变换,方便自然。

动作要领:周身中正,目视前方,舌抵上腭,下颚微收,面带微笑,意注丹田,全

身放松,意想神光照体。首先做一边活血功的第一式(双手前后摆)。动作要领是:接预备式,左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曲,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后,双手前后摆动,同时配合用鼻呼吸,顺序是吸——呼,吸——呼,吸——吸——呼,如此为一遍,共做8遍,收式,两膝直起,两脚不动,恢复自然站立姿势。然后开始自然行走,走动时,身体要中正,两腿随自己的意愿、状态,自然走动,两手十指上翘,掌心尽量与地面平行,随着两腿自然前行的节奏,两手同时做前后摆动的动作。和呼吸活血功一样,两手向后摆动时吸气,向前摆动时呼气。这样随着两腿的走动,在一吸一呼之间,气机会自然的下沉丹田,小腹也会出现自然的起伏运动,保持这样的状态,随着呼吸的自然进行,气机在体内会自然的聚散、升降、出入,腹部也会有一紧一松的感觉,起到了和畅脏腑、疏通三焦、能量自归丹田的作用,为人体的健康长寿聚集了能量基础。

因为小腹的自然起伏运动,不仅促进了脏腑内部的气血循环,还起到了变相按摩脏腑的作用,特别对中下焦的脏器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随着锻炼的深入,体内的新陈代谢会加快,在小腹内物质与能量的不断转换中,各脏腑会逐渐健康、健壮起来,尽而后天返先天,使元气生发、丹田饱满、万象更新。又因为散步走是四肢和全身的协同运动,就又起到了健四肢,畅通全身经络和健康全身的作用。练之妙处,神清气爽、体感轻盈、四肢灵活、全身混元一体,人在光中、光在人中,你会越走越想走,越走越舒服,越走越轻松,沉浸其中、乐意融融,有时会感觉如腾云架雾,有时又感觉如仙鹤飞翔。是非常好,又随时可以练的健身方法。

在漫步走的过程中,双手摆动的幅度和力度,决定了气机聚散和升降的位置。双手同时做自然的前后摆动,可气沉丹田和启动下焦的能量运动。如果两手向后摆动时稍用力、速度稍加快,向前摆动时顺其自然,保持这样的状态,不但可以加大吸气量,还能促进气体的顺利呼出,进而可使肺活量增加,身体的储氧量提高,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快,净化人体、健康全身。如果向后摆动的幅度和力度稍加大些,就会造成中焦部位的起伏运动;进而对脾胃、肝胆、胰脏都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对于慢性胃炎、糖尿病、肝胆病变都会有很好的调整作用。如果两手摆动的幅度再大些,就会造成两肩胛部位的开合运动,对于防治颈椎病变、胸椎病变、都会有很好的疗效,并且随着两个肩胛的开合运动,还会使胸部的气机运动发生变化,这就直接强化了心肺的功能。

另外在双臂前后摆动的过程中,因为我们两手的上翘,就会使手掌上的能量场和大地的能量场互相吸引、交合、变化,这就能很快的启动两手上的气血运动,促进两手细胞群的吞吐功能,畅通手三阴三阳经,两手会有发麻,涨满、舒服的现象出现,久而久之,会使两手上的能量场非常强,为别人治病时,只要你一伸手就见效,可收获到治病救人的功夫,增长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总之,通过两臂前后摆动的幅度和力度的变化,就可以达到气通三焦、健壮五脏、畅通全身经脉、灵活四肢、活跃全身关节、关窍,达到健康全身和生发智慧的作用。

这种走路的方法,可以随时随地的练习,刚开始学散步健身法时,可在行走前先做两遍呼吸活血功中双手前后摆的动作,以帮助启动丹田的能量,然后再走其效果更好。等你有功底了,方法熟练了,就不用借助其固定的动作了,在走路时只要你双手一摆,气机就自主的动起来了,并且是随摆随动,练到一定程度,你就是坐在凳子上,随意摆动双手,腹部内的气机也可以随时动起来。在走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行走方式的自然变化,特别是两臂、两手动作的变化,你上翘的双手有时会自然而然的垂下来,但两臂还是共同的前后摆动,你的两手会感到被两团如篮球大小的气团包围着,两个气团随着两臂的前后摆动也自然的运动着,此时你的双手、两臂都会感到非常的舒服,你要顺其自然继续走,当走到一定程度,你两手的摆臂动作可能又要回归到我们正常走路时的动作,即变成了一前一后的交替运动状态,继续走,两手前后摆动的幅度会出现大的变化,小臂摆动的会非常高,每摆一次手都会达到对侧的胸部,每一步迈的会非常的大,胸会挺的非常高,真的是昂首挺胸、大步流星的在向前走,而且还会感到神清气爽,神采飞扬,继续走两手的动作还会变,有时突然想来一段小跑,那你就跑一段,有时两手可能想捶一下腰,那你就边走边陲,此时人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体的毛孔已经打开,微循环通畅,生命代谢旺盛,已达到了天人合一、身形合一的境界,所以会越走越有劲,越走越精神。如此等等因人而异,这是人体内部气机被调动起来的缘故,精气旺盛,以神驭气,是人体之神正在调整人体时的生命现象。因为人体之神是人体内最高级的能量,主宰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具有神奇的智慧,他能根据你的环境、条件、需要作出最适合你的运动程序,因为你每次走路的时间和路径都已浓缩在了你的潜意识之中,因此不管你的走路动作如何变幻,到每次走路结束时,双手还会回归到刚开始时的姿态,潜意识已把你的结束时间精确到了秒的程度,每次都会让你感到恰到好处。

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体之神总是用它高级的智慧在尽力调整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健康,只要你稍微做一下努力,人体之神就会借机帮你实现自己的愿望,散步健身法就是我们为人体之神调整人体提供的一个平台,干任何工作都一样,只要你肯努力,人体之神都会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人体之神是我们最为忠实的朋友和伙伴,不但可爱更可亲可敬,每念及此,在我内心的深处,都禁不住要喊一声人体之神万岁。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不懂珍惜自己的身体,纵欲癫狂、不求上进、损精耗神,致使身体虚败,最后是一蹶不振,一事无成。因此说散步健身走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是悟道的过程,更是健康身体和开发智慧的过程。通过走路会使我们充分领会到散步健身法的奥妙,体会到人体本身的奥妙。达到了这样境界,不但你的健康有保障了,你会感到你的生活更有意义了。

散步健身法以其自然、轻快、自由、效果好的优点很受大家的喜爱,但在这里有两个事项需要注意。在走路中姿势动作的千变万化,说白了,就是走路中的自发功,是身体放松后潜意识在发挥调整身体的能动性,因此就需要做到相应的控制,不要任其发挥,动的过多、动作过大,在外部形态上也不好看,还要消耗过多的能量。要适当的动,以身体感到舒适、精神饱满为主,如果走完路了,感觉累那就是过了,下次就要减少走路的时间和路程及动作的幅度和力度。要潇洒、大方、轻快的漫步,不要太追求自发动作的出现。第二个问题是要注意不要饿着肚子或在身体疲惫时进行漫步健身法的锻炼,物质是身体健康的基础,没有了物质作支撑,就不会产生出维持人体健康的能量,气血就不会壮,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锻炼,不仅不能健康身体,还会消耗掉本来就不足的能量,得不偿失,甚者还会神形分离至身不由己,出现出偏的现象,这一点要切记。当你太累或饥饿时就不要练了,要以休息为主,其实你仔细想一下,人在饥饿时,不光是锻炼身体不会出效果,干什么工作也不会干的太好。因此说锻炼身体是一门科学,一门学问,需要认真对待。不过你也不要草木皆兵,一般人是不会在饥饿时锻炼的,只有少数人会傻呵呵的这样干,只要你记住上面两条,就不会出问题,就一定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有一种走路健身的方法叫竞走,是国家的田径项目,效果很好,但就是动作稍难些,其动作要领有时连专业的运动员都不能很好的掌握,因而很难普及。为了把这样的一中健康方式利用起来,我们在散步健身法的基础上,又编创了半竞走的健身方式。

什么是半竞走呢?回答是只求形似、不求形真,即就是不太讲究竞走动作的精准度和严格性。竞走讲究摆臂、摆胯及前脚掌触地、后脚跟提起的协调性,我们不讲,我们只要求走出一个形状来就行了,走路的动作有些像竞走的样子就可以了。可按自己的身体状态,自我把握动作的幅度和力度,只要意到形似就可以了,目的是健康身体,不是为了参加比赛,所以叫做半竞走。

动作要领是:仍然舌抵上腭,在散步健身法的基础上,只要把两手上提,转掌心面对小腹两侧,稍用力提肩、扭胯,两臂交替做前后摆臂的动作,就可以变成半竞走式。半竞走式,因为两臂和两胯的同时摆动,就同时疏通了全身的气血运动,特别是疏通了两肩胛、两胸部的上侧部和两个环跳穴及两股骨沟部位的能量运动,打通了躯体与四肢间的八大通道,因而其健身的效果就非常的好,是值得推广的健身方法。

漫步健身法,可以作为一切健身方法的辅助方法来进行练习,特别适合清晨、与傍晚散步时练习,在平时行走时也可以练习,当你什么时候越走越有劲、越走越轻快、越走还越快的状态出现时,你三焦的气机就畅通了,上部就空了,下部就实了,上虚下实了,我们才能形如龙、走如风,身体才能健康。祝大家走出健康来、走出智慧来、走出功夫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