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市里,最后一只羊的故事(别看别人,就是你)

 破茧成蝶808 2015-07-25

作为情感动物和情绪的载体,人的每一笔投资行为都受到骄傲、遗憾、恐惧、盲从、贪婪、自信等情感驱使。可以说,绝大部分人在投资时,都是非理性的。最近一场暴跌暴露了我们自身的短处,小安看到微信后台,很多粉丝留言,言语之间,都有着不同的困惑。


如何答疑解惑?又是一个深夜,喜马拉雅电台还在广播着《晓说》,小安灵光一闪,干脆直接开个栏目,结合每日后台以及每篇文章后的评论,选取身边案例,答疑解惑,同时也寻求解决的办法。当然,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陈凯歌的《道士下山》告诉我们,世外高人太多,精通基金或是投资的玩家,小安想说的是,请多赐教。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进入今日主题。


最近小安一位投资股票的朋友对小安说,七月份初在底部割掉了一只股票,现在错过了反弹,还在犹豫要不要进去。


这件事情的重点在于:这位朋友非常懊悔当初割肉的决定,这是3月份入手的一只长期看好的股票,他不是玩技术的,但是对公司的消息面、基本面进行了非常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且非常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


这位朋友与小安相当亲密,当初向小安频繁推荐了这只股票的逻辑,小安也颇为赞赏,朋友当初也信誓旦旦说要做这只股票的长期股东,所以对他的割肉行为小安也非常惊讶。为了弄清楚他割肉的缘由,小安和他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小安:你觉得这个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了吗?


朋友:不,我还是非常看好它。


小安:可能六月份的大跌让你改变了对公司中期走势的看法。

朋友:刚刚跌的时候,我都是无所谓的。一方面有盈利,另一方面我再次反复审视了我所持有的股票。它有极高的安全垫,发展前景还是很好,所以即使再跌,我也觉得要坚持自己的投资信念。


小安:那你应该坚持下去啊?


朋友:这一跌就跌到七月份,我对公司的看法仍然没有改变,但是对人们疯狂的抛售感到恐惧。一瞬间我觉得,即使是价值投资者,也不能不顾及市场短期的波动,更何况我看不到这场股灾的终点。如果我不及时抽身,就不可避免要遭受更大的损失。所以我一咬牙,就卖在了最低点。


听完朋友的故事,小安想起了一则幽默: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这就是羊群效应,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甚至改变最后一个知道真相人的认知。


而在资本市场,人们也容易跟随行动,在别人买入时买入,在别人卖出时卖出。现如今,羊群效应也有可能由系统机制引发,比如证监会清配资导致很多账户不断被平仓的连锁效应。


这一效应很可能会延续一段时期,即使是比较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来说,熬过这一关并不容易虽然我们都明白反向行为是绝大多数成功投资策略的核心所在,但是具体到操作上,与大众背道而驰往往有被践踏的风险。


当回过头看,一场股灾中最受伤害的恰恰是这些当初比较坚定的人;最先被清除出局的配资反而毫发无伤,虽然它们可能是造成整起事件的导火索。


当价值投资者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时候,才开始研究羊群效应可能延续的时间,如果足够悲观,就很有可能在地板上割肉出局,无形之后成为羊群效应中的最后一只羊。


假如你在绝望时抛售股票,你一定卖得很低。——投资大师彼得·林奇


如何能够克服羊群效应呢?小安还是用羊来举个例子:在一片肥沃的草原上有几只羊,它们过得很滋润。但是某一天,一群又一群的羊蜂拥而来,草原慢慢就要被啃食成荒漠了。


有一些羊倒下了,成群的羊开始迁徙。但是如果有一只够聪明的羊,它就不应该跟着大部队,而应该留在这里,草必然会再生长,那个时候整片草原都是它的了。


当然,在这个例子里,关键就是这头羊有足够的力量,能够撑到草长出来。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从来不会关注短期的市场波动,即使是股灾来临,也面不改色。他们持有的股票穿越过数个牛熊,长期来看能有不错的收益。


但是万一没有支撑自己一直走下去的力量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承受力有正确的认知。你要知道,踩踏随时会来临,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情况,设置严格止损线,才是正解。


而说起来坚定,往往又不是那么坚定的投资者,往往就成为了羊群效应中的最后一只羊。


述说过往,可以。霸气案例,可以。独家消息,必须更可以。期待你的发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