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羊等畜类有成群移动、觅食的行为。平时草地上的羊群都是三三两两散漫地吃草,如果突然受到惊吓,第一反应会无所适从。此时若有头羊先行起跑,众羊不知所以,必会跟着头羊往同一个方向狂奔。 ![]() 如果把羊换作人,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如果大白天突然有一个人在大街上奔跑起来,会带动不少并不知原由的人跟着跑。人们称这种盲从现象为“羊群效应”。 ![]() ![]() 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或sheep-flock effect,用来比喻行为主体在不完全信息环境下,受他人行动的影响,忽视了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他人行动的决策行为。 “羊群效应” ![]()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拉伯雷 在《 巨人传 》中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叫巴奴越的人受羊贩邓特诺诟辱,乃购其中一只头羊驱之入海。群羊见之皆起而效尤,纷纷投海,以致羊贩邓特诺为了抢救羊亦溺死海中。 这个故事不是凭空捏造,是有现实原型的。
![]() 人类社会也会发生类似现象。 人与人之间信息经常是不对称的。大部分人对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没把握的事情,往往会“随大流”。在一个群体内,有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很可能会被孤立,甚至招致惩罚。因此很多人不得已而与大家保持一致。这种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又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 我年轻时在部队服役。连队里有个副连长,每次夜间紧急集合拉练由他带队时,走在平地上故意跳跃。后边的战士看不清地面情况,以为地面有坑也都一个个跟着跳跃。可真正有坑时,这位副连长却不跳,悄悄迈过。可想而知,队伍后边接二连三发生…… ![]() 羊群效应的概念很早就是用在股票投资上的。股市里的急涨急跌现象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因为很多韭菜并不了解内幕,全凭所谓的“专家”分析,交易中必然会跟风模仿。菜市场的价格大起大落也与之有关。 ![]() 有则笑话说: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他这一喊,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他本人了。此刻这位大亨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说不定地狱里真的发现了石油!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 传销组织的洗脑正是利用了羊群效应。编造骗术的人,骗着骗着自己也信了。 ![]() 类似的还有2003年非典全民疯抢板蓝根,2011年抢购食盐…… ![]() ![]() 寻找好领头羊是利用羊群效应的关键,可以产生示范学习作用和聚集协同作用,这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 从事活动的组织者,往往对羊群效应的利用进行分析评估,做出有利的判断和举措。 ![]()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人多本身就有说服力,很少有人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不同意见。 因此,对他人的信息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还有一个与羊群效应无关的“山羊效应”,出自《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屋顶上的山羊》故事。 ![]() 山羊站在屋顶上吃稻草。一只四处觅食的狼从下面经过。山羊不无得意地嘲笑起狼来。狼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山羊,鄙夷地说,吃你的陈稻草吧!你站在屋顶上嘴巴挺硬,你敢下来吗?咱们站在同一平面上,你就会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强者。不要忘了,让你高大的是屋顶,不是你自己! 社会学家把这种借助某种优势而自视高大、目中无人的的行为称之为山羊效应。 ![]() 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处于什么位置,担任什么职务,人人都应该有自知自明,需要谦虚的心态。即使站在“屋顶”上,也要和大家站在同一高度,看到其他人的成就。正如牛顿所说:我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 还有个苏格兰黑山羊定律: 有三个英国科学家,偶然发现了黑山羊。 第一个说:苏格兰所有的山羊都是黑色的; 第二个说:有一部分羊是黑色的; 第三个说:这羊只是一个面是黑的。 该故事告诉大家,遇事要全面看问题,不能用惯性思维以偏概全。也不能在没有充分调研前就做出武断的结论。要知道,固执在某个点的想法,可能会具有局限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