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活寄生汤治疗慢性腰痛 慢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因急性损伤迁延日久或腰部长期单一姿势以及经常持续负重所致。中医理论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指出了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均可致慢性腰痛,尤以40岁以上的人更易患此病。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李良业教授将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腰痛分为瘀血型、肾虚型和寒湿型三种,并以《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根据不同病情辨证加减治疗。 腰部长期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甚则腰痛如刺,俯仰活动不便,证属瘀血型者,加丹参、制乳香、制没药、土鳖虫,去秦艽、防风、细辛。腰痛酸软,喜揉喜按,腿膝无力,卧则减轻,劳则加重,反复发作,证属肾虚型者,加附子、鹿角胶、菟丝子、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龟板,去防风、细辛、秦艽。腰部疼痛,酸软无力,遇劳加重,伴有畏寒喜暖,肢节活动不利,属寒湿型者,加制川乌、地龙、红花、白花蛇,重用寄生、牛膝、杜仲、当归、地黄、川芎。 独活寄生汤在骨伤科临床应用近年来笔者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对颈椎病、腰腿痛、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伤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颈椎病 陈××,男,45岁,于1990年5月15日初诊。因长期从事教师工作,近2年来逐渐出现胸背部沉重,加重1月余。查:双臂丛牵拉试验(十),颈椎活动受限,舌淡苔白,脉弦细。证属肝肾不足,气血瘀阻型,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20g秦艽lOg防风10g细辛3g当归10g芍药10g川芎10g炙甘草6g葛根20g羌活20g白芷20g。连服7剂,复诊诸症均见好转,继服前方7剂,以巩固疗效。随诊1年,未见复发。 按: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病程长,痛苦大,常因劳累,素体虚弱,精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而致气血瘀滞,搏结于颈项筋骨,经络不通,而见颈项强痛,胸背肩胛疼痛,肢体酸胀麻木刺痛等。用独活寄生汤治以益气补血、通络止痛。 腰腿痛 齐××,女,34岁,于1991年8月17日初诊。主因腰痛伴左下肢麻木疼痛1年余。行走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查: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示:腰4.5推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舌红苔少,脉细数。证属肝肾不足,气血瘀阻型。予独活寄生汤加乳香、没药各10g僵蚕10g 虎杖10g。治疗1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继续巩固治疗两周,患者症状消失。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 按: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多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脉络受损、气血不通而致:临床常表现为腰部疼痛,伴下肢窜痛、麻痛,行走不利,甚则生活不能自理。治之补益肝肾,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王××,男,56岁,于1990年9月2日初诊。主诉双膝关节疼痛,活动时症状加重.经多方治疗无效。查:双膝关节间隙压痛,有摩擦音。X线片示:双膝关节间隙变窄。有增生现象。舌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肾不足、风寒阻络型。予独活寄生汤加何首乌20g桑枝20g伸筋草20g透骨草20g骨碎补15g。3月后诸症大有减轻,继服上方治疗。 按:此病多为年老患者,素体虚弱,肝肾不足,气血虚少,造成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而致。病变部位以膝关节为多,症见双膝疼痛,活动痛甚,行走不便,治取补肝肾,益气血,通经络。 类风湿性关节炎 马××,女.40岁.于1989年5月7日来诊。主诉四肢末节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关节活动受限。查:四肢指(趾)间关节变形,血沉60mm/小时,X片示关节面有增生现象。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20g秦艽10g 防风lOg 细辛3g 川芎10g 当归10g 生地15g 赤芍15g 桂枝10g 茯苓15g 杜仲10g 白芷20g 何首乌20g。连服3个月.症状消失,复查血沉降为正常,随诊2年,未见复发。 按:类风湿性关节炎古称历节病。缘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当风或饮酒汗出复感风邪等因素所致。症见四肢末节疼痛,周期发作,甚则关节变形,影响功能,治用滋养肝肾、补益气血,通络止痛。 独活寄生汤是由四物汤加味而成,而四物汤是补气血之基本方,也是骨伤科临床中的基本方,四物补血效非常、补气先补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笔者把骨伤科由于素体虚弱、肝肾不足、外感风寒湿三气杂合而致的一些常见病,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补肝肾、行气血、祛风湿、通经络,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独活寄生汤服用有讲究 所谓“服用有讲究”,似乎应理解为用什么剂型疗效最佳。然而,本文所说剂型,既非传统的膏、丹、丸、散,亦非现代的中成药。因为传统剂型,既麻烦又不方便,且疗效不一定理想,而现代中成药由于药味固定,不适应临床辨证随症加减,从而影响疗效。那么,本文所指是笔者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旨在提高本方疗效的剂型(亦属传统的)和服用法。 独活寄生汤不可去细辛独活寄生汤,为治久痹肝肾两虚,气血不足之常用方。其证乃因感受风寒湿邪,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所致。风寒之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正如《素问·痹论》所言:“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不仁。”肾主骨,肝主筋,邪客筋骨,日久必致损伤肝肾,耗伤气血。新世纪《方剂学》教材解释其方义:重用独活为君,辛苦微温,善治伏风,除久痹,且性善下行,以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臣以细辛、防风、秦艽、桂心,细辛入少阴肾经,长于搜剔阴经之风寒湿邪,又除经络留湿;秦艽祛风湿,舒筋络而利关节;桂心温经散寒,通利血脉;防风祛一身之风而胜湿,君臣相伍,共祛风寒湿邪。 似乎在臣药中细辛可有可无,且细辛有小毒,可用其他药代之更为安全。然笔者在临床发现,去细辛后疗效较差,百思不得其解。后读《本草述钩元》论细辛云:“究寒温之用,其在至阴之分,虽不论于补阳诸味,却能就阴分而散寒邪,即至阳之分,虽难比予行气诸剂,却能就阳分而散阴结。阴中阳通,则能资营气而使畅也!阳中阴通,则能助风剂而使行矣。至其能治风湿痹痛,亦由阳虚化风,因之化湿也。凡阳虚郁风者多化湿,不可不知。”再读名医朱春庐经验,始悟《备急千金要方》组方之奥妙:细辛有温通阴阳之能,可助诸搜风散湿之药以解痹而止痛,似有现代药理减毒增效之功效,故不仅专为寒证所设。笔者用细辛常规6~9g,未见不良反应,再者我们当地还有用细辛作为调料炖肉之习俗,可见“细辛不过钱”之说有待考证。 |
|
来自: meijingqing > 《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