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史记| 八国联军占北京普通群众“莫不同声感颂”

 孙维宏的图书馆 2015-07-26

 


斯大林欣赏地图


据斯大林时期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的访谈录记载,他从格鲁吉亚第一书记姆格拉德泽那里听来一件事:二战后,有人把一张标有新国界的苏联地图送到了斯大林的别墅,斯大林就用图钉把地图钉在墙上,对着身边的人点评欣赏了一番地图上的新疆界。


“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情况吧,”斯大林说,“我们的北部地区现在一切正常,平安无事了。芬兰大大地得罪了我们,所以,我们把边界线从列宁格勒向前延伸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自古就是俄国领土!现在又回到我们手中,在我国,白俄罗斯人现在可以生活在一起了,乌克兰人、摩尔达维亚人也都生活在一起了。西部地区也已经平安无事。”


至于东部边境,斯大林的感想是:“千岛群岛现在归属我们了,萨哈林岛(库页岛)全是我们的了,瞧,这有多好!旅顺和大连,都是我们的。”斯大林还特意拿烟斗在中国境内扫一下:“就连中东铁路也是我们的。中国、蒙古,都平安无事。”唯一让他还不满意的,是高加索以南地区。这本访谈录曾在中国数次公开出版。


被删除记录的雍正遣使俄国


在沙俄的外交档案中,有两次雍正年间遣使俄国的记录,出使规模甚大,商讨的问题也相当重要。但蹊跷的是,这两次出使记录在清朝官史只字未提,连民间记述也是到了清末才有出现。


从俄方记录看,清使非常慎重谦逊,完全把俄国当做一个平等邻国在尊重。清使到莫斯科,携带珍贵的银貂、锦缎等礼物,使节还对安妮女皇行三跪九叩大礼;俄方也不怠慢,同样回赠锦缎、貂皮多件。双方商讨的问题解释了清朝的这等态度:清使一是希望俄国在清军对准噶尔的讨伐中能够合作或中立;二是希望能接触迁居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落。俄方对清朝前一个要求表示谅解,对后一个则婉拒。除此之外,还有希望通过俄国中介出使土耳其等奇怪请求,后来并无下文。


清朝官方抹消这段历史的理由自然不可考证。比较合理的推测是,乾隆在位期间,终于击溃了准噶尔这个历经康、雍两朝讨伐都未灭的心腹大患;土尔扈特也已经回归,再留着这些过去有求于人的记录,实在于乾隆的“十全武功”有碍,何况与俄国也长期相安无事,索性就把那些“无价值”的档案抹掉了。


张献忠政权里的传教士


张献忠农民军建立大西政权时,两位天主教传教士——利类思和安文思正在四川传教。张献忠称王后,在礼部长官吴继善竭力推荐下,把两名神父也召到了成都,“待以上宾之礼,请两位司铎驻成都,以便顾问。”每月每人拨给库银十两,并赐“天学国师”之号,受领袍套。张献忠还曾当众对两人许诺:“尔等现居蜀中,将来吾当为尔等建筑教堂,奉祀天地大主。”


张献忠很看重传教士的学识,他让两位神父用红铜造了天球、地球各一,另造日晷配合,置于宫中,视为异宝。但他那喜怒无常的诡异性格同样令传教士吃尽了苦头。有太监向其密报,说传教士藏有天学之书未报,张献忠一听就“咆哮如虎,怒骂之声远近皆闻,欲置二司铎于死地”。后又因为神父制造天地二球有功而未加伤害,却迁怒于告密太监,要把他处死,幸好神父从旁劝解才赦免其过。自此以后,张一直怀疑神父们“外顺诚而内叵测”,他决定离开成都前往陕西抗清时,将传教士羁押在其军营里。直到他中伏身亡,清军将领肃王才把俘获的两名神父送回了北京。

随兴编出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为出色的童话及绘本,它原本是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送给一位小姑娘的礼物,而这位小姑娘——爱丽丝·李德尔就是童话主角爱丽丝的原型。


1862年7月,道奇森在靠近牛津的一艘游船上旅行,同游的有牛津大学副校长亨利·李德尔的三位女儿。为了消磨时光,道奇森编了一个“越荒诞越好”的故事,讲给女孩们听,他挑选了最疼爱的爱丽丝做主角,而船上其他游客则被他变成了鸟类,道奇森自己是一只装模作样的渡渡鸟。后来,这个故事以《爱丽丝的地底冒险》为名被记录下来,道奇森精心绘制了童话的第一个绘本,作为圣诞礼物和“夏天的回忆”送给了爱丽丝。这个手绘本相当精致,爱丽丝被画得很成熟,道奇森照搬了前拉斐尔派的风格来描绘这位女孩。


制作这份礼物的同时,道奇森自己也意识到了童话的潜在价值,他改编了原版故事,将长度扩张了一倍,加入了三月兔等经典角色,并选中政治讽刺画家约翰·坦尼尔来绘制书中的插画。坦尼尔是个要求严格的人,第一批印刷的2000册书因他嫌弃印刷质量而遭废弃,图书的正式发行也因此拖到了1866年。随着《爱丽丝》的走红,这一批“次品书”变成了收藏家竞逐的珍品,现在在稀有图书市场,一本1865年版的《爱丽丝》能卖到几十万英镑。


八国联军占北京时的国人心态


从1900年7月攻破京城,到次年6月撤离,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内驻扎了近一年时间。光绪、慈禧两宫出狩,京城的治理系统也为联军替代,由各国分段而治。对这种统治,京师普通民众多以实用主义心态处之,从最初的惊惧,变得对英、美、日等军“莫不同声感颂”。有民众集资,捐送万民伞给三国统帅钦差,“以表谢忱”。美国军官特尔森赠予小米若干石请绅董赈济贫民的善举,更为他获得一“美界知府”美誉。


京城士人的心态则要复杂得多,他们既为外人统治感到屈辱,却又不否认部分联军的治理。翰林高记载过一场典型的士人争论,最能反映他们的心理。争论因传闻“美官将归”,美军辖区将并入德管,区内居民集体挽留美军而起。士人黄石生觉得“留美官即背本朝”。士人乔茂萱则认为:“如洋兵要走,而留美兵,尚得谓为背国;若畏德人将管美界,而留美以拒德,则未为非也。”另一位称“九愚”者亦附和乔说:“如美界将还国家而留之,则大不可;如要让德,留之何不可,况为商民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