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探究课堂到翻转课堂

 江山携手 2015-07-26
      十多年课改之路:从探究课堂到翻转课堂

                            吴志铉

中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年路程。总结这十多年的课程改革,从课改之初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努力打造探究式课堂

    课改刚刚兴起之际,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局面:教师处于极其强势和中心的地位,可以完全依据自己设计的“教学路线图”,滴水不漏地按照预设的教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至于学生的独立思考、互动探究、生成问题、大胆提问等等,则完全不被重视,更难以看到差异学习、分层学习等个别化教学的踪影。很多接受能力较弱、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态中被处于边缘状态,成绩日益下降,最终完全丧失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一教学状况,课改之初,我们努力在课堂中营造探究式学习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师生互动、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凸显学生的地位,破除教师为中心、强势主导学生思维过程的教学状态。在教师们的努力下,课堂教学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也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空间。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个问题:课堂的时间就那么多,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系统的讲授,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情形。因为,讲授的时间多一点,探究的时间就被排挤了,而探究的时间多一点,系统讲授的空间就被压缩了。在现行高利害的考试制度面前,很少有教师敢于轻视系统讲授。教师们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尽管课改的目标强调探究式学习,然而在很多课堂,所谓的探究只是作为一种陪衬,或是被用来作为一种上公开课的点缀。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改革,差不多成为学校和教师彼此“心照不宣”的惯例。

    第二阶段:“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为了改变课堂中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之间的矛盾,于是我们看到,出现了以山东杜朗口中学为代表,并以“导学案”为特征“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可以被看作是课改进入了第二阶段。既然讲授与学生互动、体验、探究等学习方式存在着时间上的冲突,何不把其中的一部分,即原本在课堂上教师系统讲授的部分移出课外,让学生课前进行前置性学习,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导学案。在很多地方,导学案被赋予各种名称,如讲学稿、预习单、学习指导单等等。不管怎么称呼,其实质是一样的,先自学老师安排的文本材料,然后带着自学的收获和体会进入课堂,从而为课堂上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活动、分享活动、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以导学案为代表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氛围有了更进一步的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彰显,教师为中心的一统天下的强势局面得到了抑制。课堂上不仅有了预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生成,学生个性化学习有了一定空间,主动学习的习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

    但是在推进先学后教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又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导学案的引入,有其特有的局限:它是文本式的学习材料,不生动、不形象、学生自学时占用时间过长,无法永久保存,也不便于经常性的回溯复习。最最关键的是,基于文本材料基础之上的导学案,没有充分利用日益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巨大影响的优势。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完成一份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与完成一份不得不应对的繁重的作业几无区别。学生学习兴趣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激发,整体的学习负担也并没有因此减下来。

令人鼓舞的是,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学习平台的创设,为改变上述状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两年出现并迅速风靡全球的慕课风暴和翻转课堂教学形式,提供了一条新的改革路径,使得我们在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的班级授课制度之下也能适当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一出现即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几乎涵盖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的全部特点和优点:在线大规模教育、云计算、学习分析系统、个性化学习环境、开放式学习内容、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等,它代表了未来教育的一种发展方向。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为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者免费学习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了几乎无限的空间。时至今日,网上通过谷歌、百度等检索与慕课、翻转课堂相关的各类信息已超过600万条。在这样一种由信息技术发展进而影响到教育形态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课程改革不妨说进人到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慕课和翻转课堂

    这一阶段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教师首先创建学习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在线学习),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互动,并留出更多的时间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业。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混合式学习究竟有哪些优势?

    首先,比较导学案的学习方式,它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通过教师精心制作的学习微视频,为学生的自学创造了更为优质和适合的学习条件。微视频形象生动,短小精悍,知识点突出,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反复播放,永久保存,并能做到大面积、大范围资源共享。

    其次,它能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探究,真正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可以自己掌握学习的节奏。经常遇到一种质疑,认为观看微视频的过程,只有灌输,没有探究。其实不然。学生在学习微视频的的过程中,不但要弄清原理,还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天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为课堂真正实现深度探究作好准备。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状态之下,自学能力在得到发展,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怎么能说没有探究呢?相反,这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探究,况且这种究并不不妨碍课堂上的更进一步的深度互动和探究。

    第三,由于有了微视频的前置行性学习,课堂上的教学氛围必然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翻转课堂倒逼教师改变一讲到底、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教学行为摸式。当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大致了解和把握之后,教师该怎么教,怎么讲,怎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这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有人说,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降低了教师的作用,其实恰恰相反,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的预设课堂,现在有了更多的生成。学生先学之后既有收获,也有困惑和问题想在课堂上提出,这就逼着老师更重视学情分析,做到更有针对性的辅导、讲解。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当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慕课和翻转课堂毕竟只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如需普遍适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例如,如何编制利于学生自学的高质量的微视频,不同学科的微视频编制有什么不同特点,翻转的课堂教学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有没有规律可行,是所有学科都能“翻转式”学习,还是只有部分学科能进行“翻转式”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等等,这一切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教育探索和实践。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模式,不可能指望在短短的一两年或者三五年就能取得显著成效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摸索,取得经验,改进不足。尽管如此,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强大推动力,我们的课程改革一定会跨上一个新的台级,离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距离会越来越近,从而真正培养出我们所期望的更有活力、更会自学、更能独立思维、主动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创新型人才。   

摘自2014.8《上海教育科研》

(转载教育科研博客http://sylnnw.blog.163.com/blog/static/509789942014916613219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