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儋耳的来源和迁徙

 看见就非常 2015-07-27

儋耳的来源和迁徙 

儋耳乃是耳挂重环,使耳下坠拉长而得名,因为国名。始于任姓,居于黄河以北,约于商初已南迁于岭南,以后再通过雷州半岛而进入海南岛,又逐步南迁到岛南端的儋县。后来骆越人、黎人迁入,儋耳人融入于越、黎人之中,到汉代时,儋耳已成为郡,逐渐消失其民族特色。到唐代时,已不见儋耳族人的名称了。一、儋耳的来源儋耳之名,最早见于《...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72)| 被引次数(1)

兴隆洼文化“玉玦儋耳”内涵与“胆主决断”理论渊源考释 

目的:探讨8 000 a前兴隆洼文化之 玉玦儋耳 内涵与 胆主决断 理论之渊源。方法:通过对史前 儋耳 玉玦 的来源、内涵、演变之考证,深入分析、推演《黄帝内经》 胆主决断 理论的起源与演变的历史逻辑。结果: 詹 儋 聸 与 膽 属于同源分化形声字; 胆者贯也 的认识应与史前 以蛇贯耳 为表象的 物候授时 有关;...
《中医学报》  2013年 第11期 下载次数(51)| 被引次数(1)

苏东坡在儋耳 

1097年,苏东坡被贬儋耳(今海南岛儋县)时,已经62岁了,他自料此去必死,所以安排了后事。他描绘临行时的情景说:“子孙恸哭于江边,已为死别;魑魅逢迎于海上,宁许生还?”孰料在遇赦北归时,他却又唱道:“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儋耳竟成了他的老家了,变化不能说不大。促使他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当然还有别的因素,而...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78)| 被引次数(0)

儋耳”沿革及其他 

海南岛上最早出现的两个行政区域称为“珠崖”、“儋耳”郡。两郡的得名均由当地的物产、民俗而来。“珠崖”因古代海南是珍珠的产地,故名;“儋耳”因古代当地的人民“耳长及肩”,“绣面文身”而得名。“珠崖”之名久已不传,而“儋耳”则衍变成了“儋县”。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61)| 被引次数(0)

静穆的心灵崇高的人性——析苏轼儋耳 

苏轼的儋耳诗历来受到读者的喜爱。要说苏轼的代表作,当然首推黄州诗,它雄奇峭拔,激动人心。而儋耳诗呢,它平淡超然,却也令人耳目一新。苏轼贬谪海南,完全系朋党之争,毫无道理可说。这时的他,已放弃了政治追求,坦然去接受命运的摆布,达到了﹃不低头,不怨恨﹄的最高境界。只有在这个时候,苏轼才摆脱了士大夫的习气,可以说已与老...
《岷峨诗稿》  2014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9)| 被引次数()

儋耳夜书 

乙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年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人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鱼未必得大鱼也。
《阅读与鉴赏(高中版)》  2004年 第04期 下载次数(19)| 被引次数(0)

冼夫人“请置崖州”考 

崖州首置于萧梁,中唐以前一直象征整个海南岛或统领岛上各州。史志上多因循清代方志之说,以为崖州乃大同年间因冼夫人之请、朝廷才首置之于儋耳。衡诸史料,其可信者有三,不可融通者有四。结合考辨冼夫人生年,在排比梁置崖州及其唯一属郡珠崖的时间设置和治所所在的诸说中,我们发现:梁初(511年)因宋齐之治设珠崖郡于徐闻;后约于532...
《新东方》  2015年 第01期 下载次数(6)| 被引次数()

苦难与超越——苏东坡谪居儋耳的心路历程 

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六月二十日,结束三年海南流放生活的苏东坡渡海北归,写下这样的诗句: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初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首诗,既是他政治上 自我平反 的宣言书,也是他贬谪生活
《海南人大》  2014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10)| 被引次数(0)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探索湖州风暴与儋耳海啸的远因原由 

北宋末年,由于人才辈出,文坛文星璀灿,正因为人才众多,所以在政界各自有不同的见解,大家都有自己的主张和个别的意见,形成新旧两派的对立,结成革新与保守两个阵营,革新者主张 富国强兵 。保守者强调 民富国强 ,前者以强国为先,后者以养民为重,两派阵营对立,朝政左右摇摆,苏东坡于焉做了挡箭的靶子成为众矢之的,因为他生性温和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 第06期 下载次数(13)| 被引次数(1)

儋耳”澄闻 

儋耳”澄闻@陈鸿钧$广州博物馆~~
《广东史志》  2001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20)| 被引次数(1)

申说儋耳 

郭老因为笃信“儋耳即今海南岛儋县”之说,所以对古籍中所载儋耳乃北方之国的说法尽表示怀疑。他在文中援引了《吕氏春秋》中两条关于儋耳的文字。《审分览·任数篇》:“东至开梧,南抚多领,西服寿麻,北怀儋耳”。高诱注“儋耳”云:...
《郭沫若学刊》  1999年 第03期 下载次数(44)| 被引次数(0)

儋耳、珠崖郡始建时间考 

...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平越时跟市海、日南等七郡同时开制,如果(汉书)没有出现矛盾,则这一问题毋须争论。元封说的渊源始良(汉书),引起争论的根源。儋耳、珠崖郡始建时间考@梁统兴@陈献池
《海南师院学报》  1996年 第02期 下载次数(46)| 被引次数(0)

去往古城儋耳 

海南三亚汽车总站喧杂而局促。异于内陆车站的,是此处人流混挤的喧杂和局促间,有一种被大海的波浪冲刷过后的盐渍之感。从某个小小的窗口内买了一张三亚到那大的长途汽车票。那大,儋州市府所在地,奇怪的地名,是那么大?还是那个大?检票上车,散发着莫名异味的长途大巴上空荡荡的,只三四个乘客。一个身材奇矮、
《安徽文学》  2013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10)| 被引次数()

去往古城儋耳 

海南三亚汽车总站喧杂而局促。异于大陆车站的,是此处人流混挤的喧杂和局促间,有一种被大海的波浪冲刷过后的盐渍之感。从某个小小的窗口内买了一张三亚到那大的长途汽车票。那大,儋州市府所在地,奇怪的地名,是那么大,还是那个大?检票上车,散发莫名异味的长途大巴上空荡
《文学与人生》  2011年 第05期 下载次数(8)| 被引次数(0)

拔齿、颅骨改形与儋耳——原始习俗谈 

从现在身体健康的角度看,无端地拔掉牙齿或改变头颅及耳朵的形状等等,显然为人们所不取。然而我们的有些原始先民却在长期形成的风俗中,将此类事情视为必然。上古有些地区之民,大约在14岁左右有将某些牙齿拔除的习俗。这种习俗的意义可能在于表示拔牙者已经长大成人。拔牙之俗在考古资料里,多见于新石器时代的大汶
《祝您健康》  1996年 第12期 下载次数(28)| 被引次数(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