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从国博士答疑“天人相宜”

 jingx 2015-07-30
李从国博士答疑“天人相宜”
作者:   阅读次数:51   发表日期:2015-7-18 17:52:10
    问:李老师,我的一帮朋友一致认为“天人相宜”这个提法特别好,直指人心,直接敦促个人自我自觉提升素质,达到天人相宜的境界。这种重申个人价值,把个人人生建设与个人奋斗直接相链接的指引,去掉了人们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对社会进步的依赖心理,非常好。请问具体要如何做,才能到达天人相宜的境界呢?
    李从国:天人相宜不仅是一个个人伦理思想概念,而且还是修行的行为。其理论价值在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天人合一”,内涵是一种封建的意识形态,其所注重的是强调:1、皇帝是天子(君权神赋),百姓是草民,天下人要一切忠于天——皇帝,目的是维护君权统治;2、限制个人发展,一切都听官府的,所有官府听皇帝的,个人生活被置于权力的一层一层的权力统治之中,个人生活的空间只局限在私人情感上面,经济生活上没有任何自主性;3、教育、驯化、奴化、灌输、洗脑,生产再生产出一代一代的一切服从封建统治的顺民、草民、百姓;4、“天人合一”中的人,指的是社会,而非个人,更不是具体的个人。一言以蔽之,古代“天人合一”是一种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这种思想中个人没有地位,如草,故称草民。上下五千年的炎黄文化中,官府从来没有与个人对话,统治阶级从来不会用眼正视个人。个人限制、个性限制的文化传承了几千年,炎黄子孙的基因里充斥着奴性,独立自主的精神几近丧失。天人相宜的伦理价值,认为个人是天地的造化,本有天地的尊严和地位,社会是由活生生的个人组成的,故在伦理中一定要恢复个人的价值,强调个人的价值,把个人、个性作为人生的主题,进一步得出人生最需要建设的是“天我相宜”,是自己与造化自己的天地相呼相应,达到彼此相宜。这种状态才是真正的、幸福的、理性的人生状态——天人相宜。故说天人相宜是私人的、个人的自我建设、自我提升的学问,与社会没有任何关系。在天人相宜的伦理里,社会只是人生的相伴,绝对不是人生的主宰。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在君王、不在社会、不在他人。这种思想伦理的提出,在一个从不正视个人的社会文化中,是一种具有真理价值的思想创新,人本归位的信仰创新。对一个鼻子一直被别人穿孔牵着当牛当马使唤的民族来说,天人相宜的思想是拯救灵魂的伦理。
    心学之圣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思想,是整个忽视个人个性的儒家思想中,很少强调个人的思想。王阳明是强调个人的。其心学的适用范围就是“个人要如何做才能达到人生的极致”。他认为人生的极致是达到“良知”的境界,而“良知”的最高境界是儒家所推崇的“内圣外王”,内心神圣,对外强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首先王阳明的“内圣外王”从头到脚都充斥着功利,“外王”就是彻头彻尾的功利;其次是谁都想当王,这天下不是大乱了吗?实质上在人的社会里,最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做到不损人利已,自己要活的同时不要影响别人活。而天人相宜思想推崇的是人需要出污泥而不染,身在江湖中心在江湖上,个人与外在的关系是和谐相处,而不是损人利己。因此人生的最高境界不是“内圣外王”,而是天人相宜。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的思想是伟大的,然而其“内圣外王”的人生境界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他伟大心学的败笔,尽管这个败笔不影响其伟大,然而败笔就是败笔。天人相宜的思想体系与阳明心学是殊途同归的。中国人民大学王世柱博士曾经对天人相宜作出这样的评价:天人相宜是良知,心灵修行是功夫,王阳明心学的新发展。
    天人相宜除了具有上述新颖的、拯救灵魂的伦理价值外,还因为其强调人生幸福的动力尽在自我自觉提升。从这个角度看,天人相宜是修行,追求天人相宜就是下功夫修行。人不仅是自然的动物,也是社会的动物。所有生命中只有人具有两面性。作为社会的动物,每个人都必须识人间烟火,必须与他人打交道。然而社会从来是一个大染缸,从来是污泥浊水。每个社会都是江湖,污浊的程度不同而已。因此人生的过程,既是一个接受污染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保持纯洁的过程。这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意义。人需要在污浊的社会保持心灵的纯洁,不是故作清高,而是因为人只有在天人相宜的境界里,身心才会与天地的脉动呼应,得天地的营养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强化我们的生命力,人只有进入天人相宜的境界才能真正得到幸福,即健康、快乐与自由。疾病、牢役、痛苦、烦恼、短寿等人生不幸,都是人生坐标不正,与天经地义的原点不相重合的产物。而追求天人相宜,就是人本的回归,就是要端正人的坐标,就是要生命人生的坐标原点。只有如此,人生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在江湖的污泥浊水中出污泥而不染,达到天人相宜,尽享美好人生。
    修行的过程,就是去掉贪欲嗔怪痴愚的过程。贪嗔痴使个人的人生远离了原点,制造了所有的来自社会的痛苦。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四苦是天经地义的,对每个人都一样,而另外四苦即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憎怨会苦、王蕴灼盛苦,则是贪嗔痴带来的。人的解脱,指的就是从贪嗔痴中解放出来。佛教的伟大,在于指出了人生之苦的原因,并指出了解脱的之道。认为人生苦难来自于贪嗔痴“三毒”,解此三毒的办法是“戒、定、慧”。戒,指持戒,即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戒掉不该为的东西。如烟、酒、色、妄、凶、奸等;定,即人心要静,要定,不为外在的变化所动,只有这样才能对外看清世道,对内照亮心灵,使自己的行为合道;慧,就是天道的大智大慧,能穿透贪嗔痴的本质,使贪嗔痴现原型,从来弃之。
    天人相宜的修行,如禅宗修行是一致的,不拘形式,儒释道的营养都可以吸取,自己适合什么就用什么。主要目的就是清除贪嗔痴。
伦理是最高的学问。任何伦理思想都不是大白话,都不是用陈述句能一目了然一思即明的。故天人相宜只对心地善良、敬畏天地、热爱生命、关怀自己、信奉文化、信仰真理的人群管用,有益。对利欲熏心者、无明愚昧者是没用的。上帝只救自救之人,天人相宜只益智慧之人。
问:原来天人相宜是智慧是这么丰富。请问李老师是什么东西引领出天人相宜的?
    李从国:是死亡,是向死人生引领我觉悟出天人相宜的。我2003年患过鼻咽癌。对一般人而言是没有谁愿意把诸如患癌的隐私说出来的。然而为了说明天人相宜的来龙去脉,我不得不说出来。我是在被确诊患癌的求生之路上,通过心灵的修行感悟出天人相宜来的。基于以下逻辑:
    一是我是一个生活得非常真实的人,我只重真实,拒绝虚伪,任何虚伪的东西无论在世人眼里多么辉煌,在我眼里是引不起注意的。如功名利禄。熟知我、了解我家乡长辈、亲属、朋友、同事们都知道我这个德性。很多贵州老乡都称我为老英雄,所指的是我敢于真实。天人相宜的本性,是真实。如果我没有真实的品性,是没有资格接近、感悟、觉悟出天人相宜来的。
    二是我认为心灵是个人沟通天地的桥梁,心灵在空灵虚静,人的身心灵与天地运动同律同韵,人在此种状态症能获得天地之力。我从肿瘤医院放疗出来后,别人曾经这样那样的关心我、以他们的智慧水平相当的策略建议如何继续治疗,如到国外去治,大力充实营养、吃中药、练气功、出家等。我没有采纳,因为我真实,我感觉到的生命力量在天地,而不在于药物。我觉得我之所以患癌,是心灵出了毛病,而不是其他原因。我如果能保持生命力在死亡线之上,我一定不会死亡。而患癌症,说明生命已经在死亡线上面挣扎着,而且一个朝向是往死里走。于是我的治疗思想是想办法通过心灵修行,去天地之力,借天地之力来充实生命力。修行中我始终紧紧团结心灵需要处于什么状态,天地之力才会附身。在追求这个状态中,什么欲望、情绪、凡事统统滚蛋,让位于求生。通过无数的反复探索,我发现了人心处于空灵虚静、物我两忘时,天人相宜,天人同律,人自得天地的力量。正是这种天地力量,把我从死神手里抢出来的。
    三是我坚持心灵修行,修到真处、实处、根处,天人相宜就自然而然地悟出来了。心灵修行的意义肯定在于追求一种最佳的人生状态。我联系起人本属天的本性,以及人必须生活在江湖的世俗人性,首先对普天下人都在追求的功名利禄进行解剖。我发现功名利禄这个大家都在追求的东西,其实不好也不坏,不是好东西也不是坏东西,其好坏不取决于功名利禄本身,而取决于人对于功名利禄的心态。于是我首先发现人生与功名利禄的关系,最优的选择是知足常乐。沿着知足常乐的心路,联系到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追踪人生的意义,我最终发现了天人相宜,这个个人人生的最佳境界。天人相宜的根在天地,叶在江湖,天人相宜就是天经地义与世俗价值相呼应,能使人生处于最佳状态的人生伦理。
    问:今天听李老师此番话,才知道人生与天地、与社会的关系竟然是如此微妙神奇,李老师的传道真使我茅塞顿开,心灵瞬间开光。原来人生如此!今后我的人生之路,就是天人相宜了。谢谢李老师!
    李从国:不谢,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