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回粮食本来的芳香

 悠哉乐哉 2015-07-30
  自然,不仅在于他的美,更在于自然的和谐!顺乎自然,天地和谐,风调雨顺,孕育万物!人与自然和谐,人才能和谐,五脏和谐,百病不侵!而今,科技的发展,人类欲望的膨胀超乎自然,欲望破坏一切,自然会遭到惩戒,这病那灾老少皆宜,还在那胡吃海喝,胡造神侃!农药化肥抗生素不过瘾,没把人毒死,就再研究转基因,到底要把人类从大自然转出去,可悲的是,别国都认识到了,都反'转',而中国人,就算不考虑他人灭绝中华的阴谋之说,静下心来,掰开脚丫子好好想想,也该理出个四五六来!好在,好在,有那清醒之人,什么也吃的不是本来的味道了,理出原因,不用研究,不用哗众取宠,不讲正义凛然,不讲爱国大道,不讲爱护苍生,扎进最古老的方法,种出最原始的粮食果蔬!
    农民兄弟乐队一首《我的番茄是干净的》,在畅快又有趣的歌曲中,或许能让人有所触动,而自然农耕之美,您也一定向往!请看这几位,看看我们大众。。。

                                  自然农耕之美,您也一定向往(文图)

 


 

归去来兮

 

近年来,各地出现了许多回归传统的农人,他们不用化肥、农药、不用除草剂,采取传统的种植方式。

这种回归的传统农业,现在成了新鲜事物。就像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的那样“善万物之得时”,他们是古老而独行特立的生产方式,更是一种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

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在每个人心灵的深处,也许都有着一片葱茏的沃野等着我们归来。

自然农耕之美,您也一定向往(文图)

 

陈立业种地

 

             

现在种地,离了化肥、农药、除草剂能行吗?能行!清苑县农民陈立业就这样种,不仅自己吃着健康,而且靠种地致富发家。

带领着37户农户成立生态农业合作社,成了北京市场上的抢手品牌。传统的种植方式,成了当今农业多元生产方式中的一个新亮点。

 自然农耕之美,您也一定向往(文图)

我为什么不用化肥、农药?

 

夏日的一天,记者来到清苑县李庄乡北李各庄村西一大片豆地里,这里是陈立业的小生态农场,大片的庄稼绿油油的的,正茁壮成长

蟋蟀、蚂蚱在田垄间快乐地生活,一群麻雀落下又飞起,不时有青蛙在呱呱地欢唱。陈立业拄着锄头擦着汗介绍,旁边的玉米、豆子都是我们合作社社员们的,我们的土地连成了片

合作社现在共有200亩地是这样种的,我家就占了70多亩,就是累点,靠我一家人锄地锄不过来,常常要雇人拔草,拔一个小时给人家8块钱,都是雇村里的妇女,一天挣个百八十大家也乐意。

地垄里,被锄掉或拔起的杂草被阳光一晒,就枯萎死掉了。

相比陈立业家每天人工除草的劳累和繁忙,远处的农田里都静悄悄的,他们的主人用很短的时间喷一遍除草剂就完工了。剩下的时间,有出去打工的,有闲在村里打麻将的。

55岁的陈立业种了大半辈子地,现在成了另类,他说,其实过去一辈一辈几千年,都是像我这样种。

陈立业在村里是个能人,开过小卖铺,出外倒腾过小买卖,现在还担任着村支委。他年轻时是个文艺青年,爱读书,爱好画画、雕塑,村小学校园里的雕像就是他当年的作品。

他还是村里最早的网民,“我不整那些没用的聊天,谈情说爱的,这么大岁数了,整那个会破坏家庭,没意义。我的网友知识分子多,许多是专家教授。”陈立业从有了网络,感觉天地宽了,生活的空间就不仅是北李各庄了。

老伴说,即使是现在农活这么忙,晚上老陈还是天天上网,有时整宿整宿不睡觉。

陈立业回归传统农业不是一时冲动,是他多年观察、思考的结果。

“现在村子里,半身不遂的多,患癌症的多。就说这癌症吧,我们这里叫‘噎食’,老辈子得这个恶疾的非常少,比如骂人时都说你干了缺德事会得噎食,而现在,死一个是癌症,再死一个还是癌症,许多只有四五十岁,再小的也有。除了癌症要不就是心血管病。我就想,可能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出了问题。病从口入,最大的原因一定在吃的食物上。”

北李各庄远离都市,附近50公里内无化工企业,地下水堪比优质矿泉水,陈立业请人化验过。空气、水都没有问题,陈立业想,那一定是粮食和蔬菜的问题了。

“呋喃丹降解需要二三十年、草甘膦30年不降解……”当陈立业在网上看到他日常使用的农药残留的危害时,心惊肉跳的同时,他在琢磨着,要换一种种地的方式。

 

找回粮食本来的芳香

 

四年前,陈立业开始了他的农田实验,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用传统的方式种地。

当年秋,他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种下了小麦,没用化肥,只用了自己积攒的牛粪。第二年春天,麦蒿长得老高,他也不除。在自己的菜地里,他又种了草莓和各类蔬菜,全不用化肥农药,就为自家吃。

麦子收获了,别人家一亩地可以打1200斤,他家只有500斤。小麦加工成面粉,他家临街住,妻子烙饼时,陈立业乐了,烙饼的香气飘得满大街都是,撕一块尝尝,就是从前纯正的味道。

在网上,他结识了许多致力于传统农业的专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是他的好友,他带了一袋面粉去找蒋高明,蒋高明仔细研究了他的样品,鼓励他:就这样干,这样的面粉在北京市场上可以卖到三倍的价钱。

闻听此言,陈立业很兴奋,回村他就发动乡亲们,他在村里是支委,有一定的号召力,另外,陈姓是村里的大姓,八代以上是一个祖宗,他在村里是大辈。

先是堂侄陈会占决定跟他一起种这不用化肥农药的庄稼,后来同宗的兄弟、侄子、孙子们,加上外姓的一些朋友,一共37户,成立了“清苑县原生态农作物专业合作社”,联合签订了不用化肥、不打农药、不使用除草剂、使用传统自留种种植的协议,由陈立业负责寻找市场销路。

选定这些社员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这37户的土地都连成一片。

陈立业成了“社长”,他说当领头人就得奉献。不用化肥,不等于不施肥,为了解决肥料问题,他找到了临近望都县的一个占地28亩地的大型沼汽站,沼液过去对方都白白放掉,他通过人情关系,人家答应白给他用,因为当地的村民都不用。他买了四个大罐来回拉,等合作社浇地的时候,直接将沼液放在水垄沟里,谁家都能施上肥。

庄稼长了草,合作社的男女老少一起上阵,大家在一起嘻嘻哈哈就把活干了,虽然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样种地累,但毕竟都是庄稼人,农活也都能拾得起来。

 

 

 

不是“多”就是“好”

 

第二年麦子丰收,合作社的社员们不敢多想,指望每斤小麦比平常的多五毛到一块就行,但没有想到,原来指望的火爆销售的场面一直没有出现,除了北京一家公司购买了1500斤,其他十几万斤小麦都积压在陈立业和社员们手里,眼看卖不动,就要当普通小麦卖掉,而按普通的小麦卖掉明显要亏本因为他们的产量比用化肥农药的要低一半。

为了找销路,他背上样品跑北京,为了省下住宿的钱,夜里他就睡火车站。

但大家也没有埋怨他,因为他为大家免费拉沼液搭钱出力,开始卖的1500斤也是先卖别人的,又是自家爷们,能说什么呢大不了自家吃。

没有想到,到了11月,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听说了他的事情,来给陈立业和他的合作社做了一期节目,一下子火了,每天购买麦粉的、咨询的,打得手机发烫,很快,合作社的十几万斤小麦,除了之前无奈当平常小麦卖掉的、留种子口粮,都销售出去了,价格是普通小麦的两倍。

喜庆之余陈立业又注册了商标“沃翠源”有了自己的品牌,自己加工,盖起了石磨面粉加工厂,石磨面粉、手工挂面、五谷杂粮等等产品种类也丰富了起来。

大家一合计,不用化肥农药,省下了一大笔钱;即使再刨除人工的费用,这样的收入也比使用化肥、农药合算,不是“多”就是“好”,这些农民们一下子明白了这个理儿。

自然农耕之美,您也一定向往(文图)

73岁的陈林普是陈立业的本家大哥,也是他的社员,除了摆弄自己的六七亩地,老人家每天牵着自己的大骡子帮村里人耕耘,每天要走上百里路,老人家说,看看我们,吃我们自己种的这“真粮食”就是觉得有劲儿!

陈立业现在种的多,他除了自家的六七亩地,还有66亩杂地,一家一小点,别人都不种,他都给承包过来,自家种。他的两个女儿、儿子,都是大学毕业,现在都跟着他打工种地。

开始,老伴孩子们也喊累,现在谁家还在日头底下汗流满面的种地?但过了一段时间适应了,一家人又觉出了这是健康的生活,陈立业原来的高血压等毛病都不见了,老伴的身体的一些小毛病也不翼而飞,孩子们都觉得精力旺盛,不再怕干体力活。

现在粮食卖出去,算盘一打,收入很可观,儿子觉得比出去上班要好的多,而且,跟土地打交道,活得踏实。

 

最宝贵的财富是诚信

 

除了自家和社员们身心的健康,土地也健康起来,过去青蛙和蚯蚓几乎绝迹了,现在他们的土地因为几年没有使用化肥和农药,又成了青蛙和蚯蚓的天堂。

一场大雨过后,陈立业低洼地里的水淹了麦子,别人家高出一截的麦子都倒伏了,他的麦子依然挺立。

麦子收了种玉米,也是传统老品种,不过陈立业和社员们没有将玉米作为生态粮食向外推,只是按普通玉米卖给收饲料的。有客人来说可惜,但陈立业他们觉得夏天的麦子就赚回了普通的农户一年的收入,再加上种玉米省下的化肥、农药的开支,已经很赚了,人不能太贪心。

回归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但陈立业不排斥现代农业技术,能使用机械的都使用机械,比如收割机、播种机等,因为是合作社的土地连成片,用起来也方便。

现在他的主要营销方式是通过网络,他们有自己的网站、博客、微博、微信,55岁的农民陈立业是网络高手,他会及时将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发布出去,让他们的客户们了解自己的地是怎么种的,比如为了预防虫害,他就把制作、喷洒辣椒水、大蒜水的过程转播出去。

北京有个有机农夫市集,是讲究生活品质的白领小资购买生态粮食、蔬菜的市场,陈立业或者儿子每周都会去北京赶一次集,许多人吃了他家的粮食成了回头客。他家在淘宝上也有店,在保定居住的女儿女婿负责,这样合作社的产品销路很通畅。

至今他家的粮食没有进超市,因为没有有机认证。有机认证不仅要花一笔钱,更让陈立业难以接受的是,许多认证机构花了钱就给填表发证,有的都不需要到地里来,很不靠谱。他想,如果拿了证不按有机种,谁来监督呢?

陈立业认为,最好的认证就是口碑,就是良心。和土地一样,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他不贪大,社员都是自家兄弟爷们,知根知底,谁也瞒不了谁。现在县里、乡里都把他的合作社当品牌,但他不敢发展新社员,就是怕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造假,就坏了大家的牌子。现在他的合作社统一安排收获,各家除留口粮种子外,他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这样,自己心里就有了底。

除了作为主粮的小麦、玉米、黄豆,他还种植了几亩地的杂粮,如绿豆、红小豆、谷子等等,他种的都是传统种子,他说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好种子不能失传。

“钱不是最重要的,我想让更多的人都吃上原生态种植的粮食,更多的人都健康、少生病,这才是我的理想。”农民陈立业如是说。

 

 

 

 

蛙声一片中的乡村梦想

    

用有机生产的方式,回归传统,这条看似土得掉渣的农业道路,却代表着最先进的发展方向。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种田园诗篇般的和谐画卷,正被各地的有识之士悄悄展开。

 

孙家寨的莲藕:不用化肥膨大剂夺高产

 

孙家寨是邢台威县一个著名的去处,自从三年前,孝子书记付宏伟(本报2012年感动河北提名奖获得者)回到村里,村庄就变了。自然农耕之美,您也一定向往(文图)

付宏伟原来在石家庄做医药生意,个人生活小康之后回村报恩,照顾村里那些留守的老人。他被乡党委任命为村支部副书记,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每天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送饭,每月初一十五为全村的老人们免费提供敬老餐,农忙季节为顾不上回家做饭的乡亲免费供午餐,在村里举办孝道文化讲座……,几年下来,孙家寨成为“河北省文明生态村”,付宏伟也多次为省市县各级党委表彰。

秋天的孙家寨分外美丽,特别是老人活动中心外的30多亩荷花,荷香阵阵。荷花盛开时,红白紫青,宛如仙境。

荷花底下是莲藕,莲藕是威县政府近年大力推广的一个农业项目。孙家寨的莲藕是其中之一,获得了县扶贫办十多万元的扶助。

去年,孙家寨的莲藕创出了牌子。今年,还没有到收获季节,村里就接到了许多外地订户的电话,许多订户都是熟人,他们去年吃过这里的莲藕。

荷塘里蛙声阵阵听起来很惬意,付宏伟在秋阳里一脸灿烂的微笑,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去年,村集体承包的这30亩“白玉莲”莲藕获得了5000多斤的亩产,比平常方式种植的莲藕每亩高出2000多斤,被当地的农技人员视为奇迹。

去年种莲藕时,付宏伟就和乡亲们合计:咱这首先供村里的老人们吃,健康是第一位,决不用化肥农药膨大剂。

种莲藕不用化肥膨大剂能行吗?一些“有经验的人”很担心,但付宏伟和乡亲们坚持着,他们在挖掘机开垦好的莲池里仔细翻土,然后厚厚地铺上一层农家肥,将莲藕种下后,引来清水,在村里老人们每天的期盼中,莲藕发芽了、后来小荷冒尖,后来荷叶连片、荷花朵朵,最重要的是,荷塘边24小时播放着德音雅乐,休闲的老人们爱听,莲藕青蛙也在听,古典诗词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丽画卷重返乡村……

等莲藕收获,孙家寨的莲藕一下子出了名,不仅产量高,而且吃起来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真空包装,从藕塘直接到高端客户,很快就一抢而空,赚的钱又用在供养村里老人身上,成为良性循环。

除了莲藕,付宏伟还发动村民种花生,花生成长过程中病虫害少,可以不用农药,肥料用鸡粪,不用化肥除草剂,产量比用化肥的一点不差,这种天然的花生村里再组织榨油,成为孙家寨村的另一个特色产品,目前,河北大学老干部处、石家庄弘贤幼儿园、以及深圳北京一些知名企业都订购他们的花生油,在淘宝上也卖。

没想到,两件特色农产品的畅销如此容易,付宏伟原本是无心插柳,他开始的目的都是先让村里的老人吃健康的食品。而许多客户订购的理由是,我们相信付宏伟的人品。

 

 

重要的是品质,不是产量

 

在河北,还有一位最著名的传统农业的回归者——枣强县东紫龙村青年农民安金磊(2012年本报感动河北人物)。自1997年承包了村里40亩薄地开始,他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杀虫剂,不除虫,每年种几亩谷子喂鸟,用传统方式耕种,坚持最简朴的传统生活方式。自从他的事迹在本世纪初被好事的网友传到网上,他就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不夸张地说,安金磊已成为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农民。

自然农耕之美,您也一定向往(文图)

一位熟悉安金磊的媒体人说,众多媒体对安金磊的关注的背后除了当代人对食品安全的隐忧之外,更多的是对现代生活方式、价值观的反思。

安金磊家的小农场已经经营了17年,现在,他家已经成了国内外崇尚自然田园生活的知识分子们心中的“圣地”,一年四季,他家的客人不断,来体验生活的、获取经验的、拜访采访的,林林种种,客人们来了想住就住,想吃就吃,想干活就跟着干活,先来者是主人,安排后来的客人。

十几年过去了,安金磊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都市的白领放弃了城市的高薪回乡种地,当然,都是走安金磊的路子,不用化肥农药,采取传统的方式与土地亲近。

近年,在北京、广州、上海等都市,还出现了规模越来越大的“新农夫运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主体都是城市白领,一种追求身心和谐的生活方式随着传统农业的回归而出现。“新农夫运动”发源于美国,这一新潮与安金磊的自然农耕有诸多相似之处。

在省会石家庄周边,近年还出现了许多“周末农场”,农民的土地被分割成几十平米或更小的小块,承包给城里人,农民负责按传统的方式施农家肥、拔草,城里的消费者周末赶来,在自家地里劳作,管理收获蔬果,体验田园之乐,也让自家的餐桌上多一份健康和安心。

安金磊家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年几乎是静止的,唯一的变化是他成了名人,村民们开始认可他这个“另类”,在种菜、甚至种口粮时开始有人跟他学。

安金磊取得了村人羡慕的成功,他家的棉花被高价收购,他家的粮食许多网友想买都买不上。随着多年不用化肥农药而带来的地力复苏,他家农产品的产量,仅比普通农家少一点点。

安金磊却认为,经济效益不是他追求的目的,外界很难理解他的本意:“人们不算长远的账,只关心自己的钱包,连自己的健康都不在乎了,谁又能计算出污染一滴水的代价?如果地里的地力在一年一年恢复,生态系统在好转,这其中的代价无法用金钱来计算,更重要的是,自然的田园给了人最健康的生活”。

 

“退步原来是向前”

 

付宏伟、安金磊们回归传统的农业试验,虽然他们的产品没有打有机的品牌,但事实上,与近来开始风行世界的有机农业生产异曲同工,正如古人说的那样“退步原来是向前”。

河北省农业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志斌介绍说,国际上对于有机农业的要求还要复杂,在种植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不接受转基因和辐射技术,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不添加增白剂、防腐剂等任何化学物质,另外对产地的水、空气的质量也有严格要求。在河北,各地均有一些农民合作社和小型企业从事有机农业生产,但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胡志斌估测,全省此类小型农业企业的数量当在两千家左右。

“有机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因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胡志斌说,现在有条件搞有机生产了,可以不像过去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年代一味去追求产量。

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已成为本国农业发展的优先目标。

河北农业产业协会调查中发现,深泽、平山、遵化等地都涌现了成功的有机生产企业。但全省大部分有机生产农业企业或合作社艰难维持,还有一些半途而废或真伪混杂。

有机农业生产意味着更大的人力成本的投入,农产品卖高价也是很自然的事,目前,大部分企业采取的营销策略是有机认证,但一纸证书的认证很难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中国社科院一直关注这一领域的专家邢东田对记者讲,有机产品的造假,几乎比贩毒还大的暴利,谁去市场买粮买菜也不可能都去化验。消费者与农场主的信任,是有机农业存活的关键。

在安金磊、付宏伟等人的经历中,对于他们人品的信任使他们的产品轻易间供不应求。从“道德农业”带动出一个“道德产业”,付宏伟对记者说,全国各地,这样种地的人还有许多,其目的都不是为了逐利,都抱着一个善良的愿望,为了更多的人吃上健康食品。

安金磊的许多观点发人深省,他说,自然农耕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是不可能做的,古人说小聪明、大智慧,大智慧就是对天地和生命的尊重。现在一些人欲望很高、获得了很多,大大超出了他的生活所需,这是他们对于生命的认识出了问题。

胡志斌认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对农民的品德教育是重要的基础之一。政府应积极引导、推动。

河北农科院一位专家认为:我省的北部山区、太行山的低山丘陵区和坝上高原区,其无机农业不发达,具有发展现代有机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小,畜牧业比重较大,有机肥来源广,劳动力充足,在这些地区不走弯路,直接发展现代有机农业。

王先生是石家庄在涞源县经商的一位企业家,每年,他都要向当地的农民订购大量不用化肥农药的土豆玉米,回城分送给朋友们。

王先生说,朋友们都反映,这些原生态的食材真香,都是“小时候的味道”!而且都惊奇,用羊粪蛋培育的土豆的个头都像用了化肥、膨大剂!可惜,我一个人力量小,如果,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帮助山区的农民发展有机农业,让他们的健康的农产品有销路,引导他们愿意种地,环保、扶贫、公益、健康,一举多得,这将是一个朝阳的事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