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今夜星光灿烂 2015-07-31
经历了三个小时的车程,在暮霭夕阳中,我们裹着冷冷的空气走进这陌生又熟悉的校园。作为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的一员,跟随学校领导参加5月初的招教工作,我第一次走进了这里——河南省实验学校林州校区。放眼望去,广场、建筑、花圃,处处透着新奇;但步入教学楼,熟悉的感觉又扑面而来。
  
  “让每个孩子阳光灿烂,培养有民族灵魂、世界眼光的现代人”——这标语鲜明突出地悬挂在教学楼大厅的墙壁上;几乎所有的廊柱上,都展示着一幅幅出自学生之手、生动活泼的线条画;推开教室门,所有的桌椅相对排列,教师可以自由地在每一个座位旁穿梭;空调后,几株盆栽,一排名著,整洁雅致的图书角让人驻足流连;教室门口张贴的“经典品读”“古苑漫步”“散文之家”等“课程超市”的提示牌,命名雅致,墨香缭绕……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恍惚穿越时空,以为自己身处郑州的校园。
  
  是谁?将省实验二中的一切搬到了这里;是谁?让我校多年的改革实践成果在这里一一彰显?
  
  为进一步发挥省属实验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放大和输出,我校不断派出骨干教师前往各地。从郑州东区到西郊,从新郑到林州,从贵州的山村中学,到新疆的兵团学校,处处留下我校教师上课、评课、培训的身影。时至今日,我校已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在这些地方奋斗过。前面提到的林州校区,正是应林州市人民政府对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承诺而建,而我校一批批骨干教师犹如远征军背负行囊前赴后继,将省实验二中这张响亮的教育名片,阳光般地直接播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然而,这些远征军的将士们,注定要牺牲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奉献更多的假期和亲情:从整合课程资源到开发特色课程;从制订学科学习“毕业标准”,到给学生成长“开药方”;从实行班级组改革,到开设课程超市;从制作教学切片,到建设6个“1+1”素质教育培养体系……他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将省实验二中的教育成果原汁原味地带入各地,为这些校区的孩子打上了省实验二中的教育烙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学生。他们,把关怀和爱给了学校的学生,却把等待和思念留给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去林州的路上,担任林州校区学生处主任的李德江老师接到了女儿的电话,当得知刚回郑州的爸爸又迅速折回林州时,女儿一声长叹,轻轻地说:“那您路上慢点,抽空要回来吃饭啊!”林州校区执行校长于宏伟,肩负着带领教师团队、将林州校区建设成另一个省实验二中的使命,两年来常驻林州。听说,每当于校长要返回林州时,他10岁的儿子都抱着爸爸不愿撒手。于校长说:“咱们省实验二中向来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林州校区又多是寄宿制学生,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做人、学做事,这些都渗透在每天的吃、穿、住、用、学里。身为校长,我必须和他们同学习同生活。只是,离自己的孩子远了——远有远的好,孩子跟我更亲了,就是每次离开时,孩子哭得我心酸啊!”
  
  上学期,我校开始了党员教师林州支教活动。本学期初,又有26名教师主动报名。不知有多少领导和老师因公舍私,全方位支持林州校区建设。李涵校长置女儿的重要考试于不顾,王曦主任主动放弃去武汉和亲人团聚的机会,倪鹤英老师推掉市教研室请她前往开封做报告的邀请,刘艳老师连给父亲过70大寿的时间都抽不出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是,为了回报学校多年来的培养,为了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更多地方,为了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将师德演绎成了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在教育的蓝天下,在中原大地上,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你们,是我们,更是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