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楷书四大家与书圣王羲之

 图101 2015-07-31

说说楷书四大家与书圣王羲之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朝的欧阳询(欧体)、唐朝的颜真卿(颜体)、唐朝的柳公权(柳体)、元朝的赵孟頫(赵体)。

我们先来说说被后世称道的欧体吧!唐朝初期的欧阳询书法初学二王,他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很出名啦,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这里顺便说一句,我现在练的也是欧体,虽然大多时候是硬笔书写钢笔字,可间架结构起笔顿挫完完全全是欧体的范儿,作为欧阳询老先生的徒子徒孙我也希望将来能将欧体发扬光大呢。

说完欧体,再说说颜体。颜体的始祖也诞生在唐朝,名叫颜真卿,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常常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颜体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度庄严雄浑,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气势,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以至于后世乃至今日,但凡做官之人大都喜爱书写这种字体,以追求一种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的笔势。

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的是柳公权。柳公权是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与肥厚的颜体恰恰相反,柳体楷书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柳公权四十多岁时,当朝的皇帝唐穆宗曾问及用笔之法,柳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随为后人称道。

楷书的发展在唐朝达到了鼎盛,因此楷书也往往被称为唐楷,在唐朝之后的几百年里,楷书却渐渐地放慢了前进的脚步,逐渐没落了起来。直到元朝才又出现了一位楷书大家——赵孟頫, 赵体以风流著称,用笔圆转,清腴华润,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赵孟頫的书法集各家之长,讲究用笔,结构谨严。行笔婉转流畅,结体骨肉停匀,深受人们的喜爱。据说赵孟頫可以日书万字,下笔如有神助,乖乖,试想如今即便是用电脑一天打字一万也要手软的。就这样勤奋的赵孟頫在六十岁后,书风变得苍老而洒脱,笔力愈加深湛,结体章法渐入化境,终成划时代的大家,对元以后的中国书画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讲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要发问了,“楷书四大家怎能没有王羲之?他可是书圣呀?”没错,王羲之被奉为“书圣”自然不是浪得虚名。他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王羲之的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楷书四大家以及众多的书家在初期都是毕恭毕敬的来临摹王羲之的字,学习王羲之的用笔和法度。可以这样说王羲之是千古一人,作为书圣的王者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楷书四大家正是继承了王羲之的衣钵才将楷书发扬光大的,没有王羲之在书学领域的造诣与努力追求创新就没有楷书四大家的辉煌成就。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
欧阳询(557441) 初唐书法家
颜真卿(709—785) 唐代书法家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 唐代书法家
赵孟頫1254——1322 元代书法家

说说楷书四大家与书圣王羲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