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化博大精深,书体也丰富多样,各自有各自的精彩,其中楷书最见真功夫,在中国漫长的书法长河中,出现了四位楷书大家,被我们称为“楷书四大家”。 他们分别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fǔ)(赵体)。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都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从四大书法家的作品里看尽另一个时代的沧海桑田。 唐朝欧阳询(欧体) 书法家生平: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欧阳询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对书法的痴恋和天分,传说他曾重金购买过晋代书法大师王羲之的《指归图》,刻苦钻研,反复演练,而这《指归图》是王羲之传给其子王献之的传家宝,里面尽悉书法用笔之道。 除了以名师之贴起步,欧阳询本人对书法超乎常人的专注和疯狂,一次他跟书法名人虞世南外出,途中见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细心观察描摹学习了3天,可见欧阳询对书法爱好之深。 加之后来对于碑版石刻的钻研学习,为其后来后“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笔体奠定了鲜明的风格基础。所以四大家中以欧体最险峻,结构最独异。 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由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 主要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隶意颇浓,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为后世名家所推崇,有'天下第一楷/正书'之称。 元 赵孟頫:“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明 陈继儒:“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明 赵涵:“正书第一”。 唐朝颜真卿(颜体) 书法家生平: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颜真卿书法之路经遇多位名师指点,起初向名家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草圣'张旭门下,基础功底扎实,承载笔法风格丰富。 相较于欧阳询,颜真卿除了是伟大的书法家,还是伟大的政治家,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唐朝尽力。最后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 为人刚正不阿,笃实鲠直,其字亦宛如其人,正锋贯笔,不拘一格,端正劲美,气势雄厚。 代表作《多宝塔碑》 ![]()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早期的代表作品,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又名《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结构严密、秀丽刚劲,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值得反复学习。 唐朝柳公权(柳体) 书法家生平: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 柳公权小时候练字刻苦也很有天分,一年多已小有所成,但没多久,就产生了骄傲情绪,直到被一位用脚写字的老人所写“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点醒,从此便戒骄戒躁、发奋练字,遍阅近代书法,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 柳体匀衡瘦硬,颇有魏碑斩钉截铁势,骨力遒劲,结体严紧,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且颇受唐宣宗、唐文宗喜爱,声名也远播海外。 代表作《玄秘塔碑》 ![]()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书,运笔遒劲有力,内敛外拓,干净利落,别构新意。 元朝赵孟頫(赵体) 书法家生平: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赵孟頫之所以可以精究各体,与他擅长吸收各大名家的长处有关,风格婉丽流美,十分鲜明。 值得一提的时,赵孟頫是一个修养非常全面的艺术家,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代表作《三门记》 ![]() 《三门记》全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为元代牟巘撰文、赵孟頫书并篆额,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该碑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端正严谨之余,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十分适合当字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