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光明觉照网小编:常法 夏天,黄昏时分,雨后的空气总是令人心旷神怡,第一缕晚风吹来难得的凉爽…… 这氛围!真的很合适活动一下,不是吗? 之前我们提到了要讲“一个穴位”、“一个动作”和“一件小事”,在上一次讲完了“一个穴位”,今天要说说“一个动作”。 什么动作呢?——踮脚! 很简单吧?谁都会的动作,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说起来,大约养生爱好者和瘦身爱好者们应该都知道,这个动作可是“时尚健康圈”都知道的一个小窍门。 我们来解析一下。 踮脚这个动作可以分成“提脚跟”和“落脚跟”两个步骤。提起时,小腿的肌肉进入紧张状态;放下时,肌肉又回到放松状态。如此反复,长期练习,一来肌肉得到了锻炼,可以增强弹性与柔韧度,也可以让腿形更好看一些;二来,通过肌肉的紧张与放松,可以调节血液的运行与供应量,从而影响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对于血压和心率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三来,由于这个动作相对于放松状态,需要我们有意去保持平衡,所以会让我们下意识地就对于不良姿势自动矫正,也能锻炼我们的平衡系统;再有,这个动作虽小,但也确实是一种运动,又基于前面几点综合作用,这个动作对于人体体液分布和运行也有着调节作用,可以起到减脂、消退部分类型水肿的作用,像是下肢静脉曲张之类的疾病,也可以通过坚持做这个动作的练习,来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这些只是从现代医学来看总结的几点简述,从中医角度讲,这个动作其实来头不小。 《引书》是中医在导引与养生方面的一部重要古代书籍,这个“导引与养生”,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运动与健康”。在《引书》中有“敦踵以利胸中”的说法,这里的“敦踵”就是踮脚这个动作。这句话里的“胸中”,可以解释成“胸腔之内”,也可以解释成抽象的概念,比如我们常说的“心中”或精神状态。由此可见,踮脚这个小动作,做好了的话,一方面可以对于心肺起到保健作用,这与刚才讲过的现代医学的认知是相符合的;另一方面,可以对人的精神情志起到缓和作用,比如对精神压力大、疲劳导致的烦闷等起到减压、放松的作用,对一些偏于抑郁性的心理疾病也有着一定的预防效果。 从经络角度来看,这个动作主要刺激了足部三条阴经,即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中医常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为“罢极之本”、“气血调节之枢”,这三者对于人体的气血津液与精神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刺激这三条阴经,对于养生保健是有着非常的作用的。再从这点入手分析踮脚这个动作,一来可以通过三条经络的作用,调整人体水液代谢和分布平衡,从而达到减肥、消水肿、防治小便不利或大便溏泄等作用,对于男性的前列腺疾病或男女阴部湿痒等疾病有着一定的缓解效果;二来,通过脾经和肝经的作用,对于脾胃和胸胁部的问题起到调治作用,比如食欲亢进或减退、胸胁胀满不舒、口苦等,对于女性乳房的健康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三者,也是通过刺激脾经与肝经,以此能达到平衡人体肌肉脂肪,提高活力、耐力,改善或增强人体运动机能;四者,通过刺激肾经,对于补肾气,调阴阳有着良好作用,有着一定的滋阴降火、清热除烦、健脑益智,以及养颜保健的功效。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没有说全,而对应到具体情况来分析,能说的就更广了。仔细观察的话,其实这个动作早就在被我们运用,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而已,比如小孩子学舞蹈的话,有一个基础的动作就是按照节拍踮脚的练习;学生时代的广播体操里,难免见到这个动作或这个动作的变形;现代的健美操中,这个动作也有出现;很多传统锻炼的方法里,也常常出现要踮起脚的动作,在八段锦里最后一个动作——“背后七颠百病消”就是要做踮脚这个动作。 这个动作,常用、常见、作用广,做起来呢也没有什么过多的限制,不方便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场地、时间状况来随机练习。 时间实在不充裕的话,也可以把走路的时间利用起来——不用特别刻意把脚跟抬得太高,只要注意控制每一步脚跟不要踏实,而是虚步,这样就好。需要说明一点,类似于穿高跟鞋或是用东西把脚跟垫高这样的“非主动踮脚”可不算数哦! 办公族也可以在坐姿状态时练习踮脚,把每一次“提脚跟——落脚跟”的动作时间间隔延长,让小腿保持一定的紧张感,这样既有助于避免长久坐姿跟下半身带来的各种疾病,也能保持腿形,还能辅助提升人的精气神、调节姿态,一举多得。 平时的练习,或站或坐皆可,根据自己身体承受情况,可以慢慢延长脚跟提起停留的时间。要注意的是,提起和放下都应柔和,不要过快和用力。有人一听说这个动作好,回去就练,结果搞得楼下生气,自己也只能保持个“三分钟热度”,为啥呢?就是犯了这个毛病——过快、用力。一听说这方法好啊,趁着高兴劲儿,赶紧来两下,结果搞得自己脚跟痛了、小腿很快就感觉酸麻没法坚持做了,而且太快、力气用得大了或者放下时没太快收住,就导致落地落得太重,搞得地板砰砰响,楼下还寻思这位干嘛呢这是!赶上楼下的住户心情或脾气不好,天天被砰砰这么一阵儿,可不就要生气了吗? 如果自己时间、空间上都方便的话,建议可以学着做一下这个“背后七颠百病消”。 说“百病消”,当然一是要长期锻炼,二是最好能把八段锦一整套做下来,三是这个不是现代认为的一下子就没有症状了叫病消了,而是说通过锻炼让人体内部状态渐渐改善,从而达到真正的健康状态,这样一个过程。 具体怎么做呢? 有个口诀: 两腿并立开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 脚跟抬起稍停顿,下落震地全身安, 呼吸均匀把足颠,吸起呼落一周天, 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 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 分步来说一下: 预备姿势:两脚并立,足尖朝前或微微向外分开一点,膝关节放松或微曲,身体正直自然放松,脚趾抓地。 动作: (1)两足跟同时提起,离开地面1~2寸,踮足,足趾抓地,两手掌面轻按于后腰部。上身正直,挺胸收腹,头向上顶,似全身向上做提举势,背部肌肉可以保持轻度紧张。同时吸气。 (2)背部肌肉放松,足跟轻轻下落,但并不完全落地,虚着地。同时呼气。 (3)反复做7次。回到预备姿势,足跟落地时控制好力度与速度,使落地时轻震地面从而微微震颤身体,这样可以轻度震动脊柱,达到自我按摩的效果,类似于古代另一种养生方法“震髓法”,对于神经和骨骼系统,都是比较好的保养。 (4)整体可以重复做1~3组。 别看这个动作不起眼,坚持天天做可也不算容易,但长期坚持的话,可以平调气血阴阳,尤其对于补肾健脾,效果良好。像上次我们讲到的承山穴,还有很多其它小腿上穴位,自己按摩不方便的话,就不妨来做做这个动作。 夏天是养阳气的好时机,也是水肿、心血管疾病、脾胃疾病多发的时期,正好应该做些简单的锻炼来养生。踮踮脚,正合适。 今天就到这里,下次我们再来说说“一件小事”。 别看着屏幕啦~快去踮脚咯! 猜您可能还会喜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