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学堂|刘保和:温散温养有重叠,条分细缕来分辨 [中]

 qlxzwx 2015-08-01



那么,对于肝脏疾病,“温散”与“温养”分得清吗?事实上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分不清的,是重合、重叠的。如在王旭高治肝第二十法(一法曰:温肝。如肝有寒,呕酸上气,宜温肝,肉桂、吴萸、蜀椒。如兼中虚胃寒,加人参、干姜,即大建中汤法也)本条“温肝”显然是针对“肝有寒”,是针对寒邪的,要“温散”,所用药物是“肉桂、吴萸、蜀椒”,但在其后第二十八法“补肝阳”,显然要“温养”,用的药是“肉桂、川椒、苁蓉”,只有苁蓉一味与本条不同。那么,是否就证明苁蓉是“温养”呢?也不能。因为在第三法“柔肝”法中,又曰“兼寒,加苁蓉、肉桂”,这里的苁蓉又成了温散而针对寒邪了。或曰这里的苁蓉是针对肝阳虚而生的虚寒,那么肉桂又是针对什么呢?在以上“柔肝”、“温肝”、“补肝阳”中,均用肉桂,那就证明肉桂既温散又温养,显然没有特异性。

余下的就只剩下吴萸一味药了,只有这一味药才是王旭高心目中独一无二的“温散”药,因为在第二十法有,在第一法“疏肝理气”中,“兼寒,加吴萸”,也有,足以证明是“温散”。由此可见,在以上诸法所用药物吴萸、苁蓉、肉桂、川椒四味中,苁蓉、肉桂、川椒均重合、重叠,既用于温散,又用于温养,只有吴萸一味,独用于温散,足以证明对于肝脏病而言,“温散”与“温养”“事实上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分不清的”。而且,就吴茱萸而言,前人也是用其既“温散”又“温养”的。如用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主要就是“温散”,用于四神丸中,主要就是“温养”。

那么,为什么惟独对肝脏病而言“温养”与“温散”分不清呢?这是由于:①肝阳不足常由寒邪所致,而且肝阳不足与肝感受寒邪证候大体相同,补肝阳也就散了寒邪,散了寒邪也就补了肝阳,两者常互为因果。②肝阳主升发之气,向上、向外,而不论“温散”与“温养”,最终结果都是有助于肝阳旺盛而升发,两者的结果是一致的。

那么,难道在肝脏的治疗中“温养”与“温散”就完全相同吗?也不是,因此笔者才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分不清,有一小部分还是要分的,如以吴茱萸与肉苁蓉而言,吴茱萸的确偏于温散,而肉苁蓉则的确偏于温养,因为前者辛温燥烈,而后者则甘咸温而柔润也。这就说明,在临床治疗肝阳不足或肝寒疾病时,肉桂、川椒可以通用,而肉苁蓉尤其适用于肝阳不足者,吴茱萸尤其适用于寒邪伤肝者,所应注意者仅此而已。


栏目主持:刘观涛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