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毒性药 别再谈之色变

 雨润秋实 2015-08-02

毒药是中医治疗重症、危症与疑难病症的有力武器,然而目前临床上常见医生闻毒药而色变,将中药当陪衬,仅用陈皮、枳壳、竹茹、桔梗之类,所以常收效甚微,无形中把中医降了层次,从“治病、救命”变成了“调理”。更因多种复杂因素,眼看着许多有中医特色且临床有效的制剂,因含有毒性药物(如重金属等)而退出市场。同时,与毒性中药使用相关的医疗官司也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运用毒性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保证医疗安全?


1用好毒性药治大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 赵进喜


中医临床疗效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毒性药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毒性药物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民间流传的“三两三”中的那个三分,好多都是毒性药。很多传世名方和被公认为疗效显著的成药,如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等都含有毒药,仅靠陈皮、枳壳、竹茹、苏叶这些药物治疗大病、危症、疑难症不现实。


现在开发的中成药为什么疗效常不突出?主要就是用开汤药的思路来开发中成药,平常开汤药300g、400g的方子,开发成中成药以后才折合为45g左右,疗效当然不可能太好。好的中成药,其中一定要有毒药、好药,还有所谓“细料药”。因此,要想治大病,真正提高临床疗效,用好毒药非常有必要。


炮制很关键,也要注意煎服法。比如川乌、草乌的用法,川乌在酒里的副作用更大,引起心律失常是致命性的,而且具有偶然性和个体差异。药典规定川乌、草乌剂量很小,应该尽量遵从。曾见天津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家伊永禄教授、老中医王世福教授常用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治疗心血管病与类风湿等疾病,很受启发。但应该注意的是,应用附子、乌头是为了治病,还是为了止痛,如果仅仅为了止痛,则临床意义大打折扣。类风湿关节炎等难治病,如果用乌头汤真能解决问题,才有冒风险的必要。


临床实践中,医生首先不要害怕毒性药,若不敢用毒性药,便失去了进步的机会。但看病不是斗狠比胆大,一定要以患者健康与医疗安全为前提。如果小剂量就能取得疗效,决不用大剂量,小剂量无效,再渐渐加量,这不失为一种临床可行的思路。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毒性药呢?多拜名师,学习其宝贵经验,然后自己试用于临床,方能逐渐积累成自己的经验。熟读经典,但亦不可尽信书。比如张锡纯认为水蛭水煎不好,当用生水蛭粉冲服。虽然从节省药材、保护中药生态的角度来看,应该提倡用散剂冲服,但并不能说明水煎无效。《伤寒论》里有抵挡汤、抵挡丸,教材说抵挡汤力量大,治疗膀胱蓄血重症,抵挡丸治疗蓄血缓症,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抵挡丸比抵挡汤更厉害,一看吃药后的反应便知。抵挡汤是“大便利则已”,是通大便的;抵挡丸是“晬时当下血”,吃完月经就来了,所以它的力量更大。


所以开丸药时,当分两套思路:一套是养生方思路,比如薯蓣丸,就是那种典型的后世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另一套思路就是大黄蛰虫丸、抵挡丸之类的治病方。不用毒性药,想治大病不可能有疗效,张山雷有一句话:“非人参、附子、石膏、大黄不能起死回生”,这四味药就是典型代表。若没有这四味药,不能起死回生。此外,学习传统著作也需要结合现代药理知识,比如乌头、附子的有效成分不是“乌头碱”而是“乌药碱”。乌药碱需久煎才可煎出,而乌头碱经久煎会被分解,因此久煎后效果更好。当我们明了毒性药的药理知识,用药时便可有的放矢,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2局部外用减少毒性吸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 储真真


西医对很多肿瘤没有办法,当医者看到病人痛苦的时候,不能因为这个药有毒性就不用了。癌症的病机主要是癌毒,用毒性药物治疗就是以毒攻毒。全蝎、斑蝥、蜈蚣还有守宫,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它们具有抗癌作用。这些药物的临床用量也比较大,在病人有肿瘤转移的时候,全蝎的用量会用到15g,再配上守宫或者土元,效果会更好。


局部肿瘤形成比较明显的,比如乳腺癌或是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一些毒性比较大的药物外敷。外用的时候,毒性吸收会减少,所以我常把一些毒性药物加大剂量外敷,确实有效,如生半夏曾用到20g。还有如在用蟋蟀、蝼蛄的时候,一般都是打成粉后用醋调制外用,用完之后有些病人局部会有瘙痒感、起水泡,但复查显示某些病人的包块确实缩小了。局部用药,尤其是局部外用毒药有利于提高疗效,而且可保证患者的安全。


3多继承前辈用药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刘 宁


应用毒性药要注意继承前辈经验,同时自己要多看书,重视日常积累。临床治疗痛症、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类疾病等,开始主要是以乌头、附子、细辛、麻黄这一类药来止痛,有疗效,也有的出现副反应,远期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通过针灸,应用神经触激术,就是对神经附近进行强烈的刺激,患者会有一个放电样向下肢窜的感觉,同时结合对膀胱经的刺激,各种神经痛基本可以缓解,效果非常好。


中药和针灸作用是一样的,中药的作用就是兴奋神经,但一旦血药浓度降下去,它还是处于抑制状态,针灸就是直接作用在局部以后,使得卡压、粘连消失。对于皮肤病,比如部分顽固的牛皮癣患者,一般苦寒清热凉血药无效,结合《外科正宗》所论,用大剂量的麻黄、桂枝发表,虽然暂时可能加重,最终还是能取得特殊的疗效。当然,这些方法的应用,一定要在取得患者信任的基础上进行。


4拿捏药量和辨证缺一不可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 贾海忠


运用毒药,首先要从量上着手,把握好毒性药的用量。“毒药缓投”或者“重剂缓投”,一点点加量,患者不舒服的时候,就不要加量了。高明的中医用药不在量大,做到用小剂量药物解决问题才是真本事。但有的药物确实需要大剂量使用才有疗效,如茯苓治疗心律失常,我常规用量为60~90g。


解毒还与服药方法有关。烈性药物、毒性药物要饭后吃或者同饭一起吃,因为吸收得慢,所以比较安全。马钱子的毒性是蓄积性的,有脊髓兴奋作用,表现为僵硬、抽搐,临床一般小剂量使用,慢慢增加,多从0.3g起,之后0.6g、0.9g、1.2g,而且用五天、停两天,或者用4天、停3天,可以避免蓄积反应。我常用王清任《医林改错》里的龙马自来丹(即地龙、马钱子)治疗肿瘤、癫痫,嘱患者用黄芪赤风汤送服。


此外,运用毒性药还要重视辨证。通常我们在辨病而不是辨证时,药物毒性就容易出现。比如利水,这不是辨证,而是对一个症状的治法。如腹水水肿,若辨证不彻底,只辨为“痰瘀交阻”、“痰毒”、“热毒”,没有辨证到具体脏腑、寒热虚实、气血阴阳,这样不行。


同样的病都用同样的药物,这就是辨病用药,没有从深层次了解不同病人病因的差异。我们用中药不能按中药药理去使用,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才能使疗效得到提高。比如麻黄也能够降压,如果病人晨起高血压,头昏脑涨,晚上打呼噜,用麻黄就能把血压降下来,因为麻黄宣肺,不打呼噜,脑供血改善了,早晨高血压自然就消失了。我有一个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小方子,包括石菖蒲、熟地、麻黄,睡前两小时服药,第二天如果口干、头昏脑涨减轻,说明有效,这些都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经验。


5毒性药治肿瘤要注意哪几点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医师 黄金昶


药物各有偏性,中医就是以此偏性治病。什么是毒性药物?乃指相对毒性较强者,或药物的中毒剂量和有效剂量比较接近者。肿瘤科运用毒性药就比较多,而且都是大剂量应用。肿瘤有其自身的特点,肿瘤之所以难治是因为既有功能性病变,也有器质性病变,既有全身病变,又有局部病变。局部病变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消除局部肿物必须用毒性药物。比如莪术,我给肿瘤患者一般用到10g甚至20g,因为肿瘤病人需要大剂量的活血药。


正确应用毒性药物,方可提高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那么使用毒性药物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第一,了解副反应。从古至今,所有文献提及的副反应都要仔细研究,虽然不是每个病人都有,但需要向病人交代清楚。比如斑蝥有心肌损害、面容肌损害、胃肠道反应、小腹痛等,壁虎治淋巴结肿瘤比较好,但有时会出现口干。


第二,重视炮制方法。比如蟾皮,它主要有消化道反应、心脏损害,我们可以通过炮制把毒性减轻。古人把蟾皮放酒里烤,温度超过110℃时对心脏的毒性就很轻。如用炭火烤,烤焦了其心脏毒性基本就消失了,但还有消化道反应,就是呕吐。后来有一个病人把蟾皮烤焦以后用擀面杖压,将硬结去掉,剩下的粉就没有消化道反应。斑蝥也一定要用炮制过的,闻一闻有盐味(咸味)才能用。具体炮制方法是:把头、翅膀、脚全去掉,因为40%的毒性都在软组织里面,然后用米反复炒,最后一起蒸鸡蛋羹,不吃斑蝥吃鸡蛋羹。


第三,注意服药方法与时间。比如斑蝥,空腹服用反应大,下午吃就小一点;马钱子需要用蜜丸,睡前服药,需要注意的是马钱子蓄积中毒的问题,用药3个月需要停药。但蟾皮、壁虎、斑蝥都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服用方法很关键。


第四,通过配伍减轻副反应。比如服蟾皮有呕吐的问题,可以在汤药里配伍和胃止吐的药。


第五,给毒以出路。一些有毒的药物作用完后,应尽早代谢出去,不要让它在体内停留太长时间。配伍大黄等,就能促进毒从二便排出。

第六,中病即止。即“大毒治病,十去六七”,但是肿瘤十去六七,孕育肿瘤的土壤还在,所以还需要继续用药,但药量可以小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