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葡萄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昵称26809777 2015-08-04

重庆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最热月平均气温2629;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0001350mm,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O%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O%~8O%,重庆夏季高温多湿:平均年日照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葡萄的栽培受到一定限制。随着避雨栽培技术和适宜栽培品种的推广应用,近十年重庆葡萄产业发展较快,优质早熟葡萄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益,但是生产上仍存在许多问题待解决。

  一、生产现状

  重庆地区1958年已在缙云山国有农场开始集中栽培葡萄,并开展葡萄科研工作。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又开始大量引进了近100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但大多数品种因病虫害严重和品质较差而被淘汰,仅剩巨峰和红富土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得到发展。不过,由于栽培技术不到位,管理粗放,葡萄品质不好,效益?不高,到本世纪初以前仅为零星栽培。本世纪初,随着葡萄抗病品种的推广,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控产栽培避雨栽培等优新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重庆葡萄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据生产统计数据,2011年重庆市葡萄生产面积达705333hm,总产量872t。在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的基础上,重庆市已建立起多个每667m产值超过5万元以上的葡萄生产基地,使葡萄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在高温多湿寡日照环境中种植葡萄积累了成功经验。全市葡萄栽培分布区域较广,各区县均有栽培,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周边地区,如璧山、大足、巴南、渝北、南岸和江津等区县。其中,璧山县已建成万亩葡萄风情园。另外,万州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其周边地区也有大面积葡萄栽培。重庆目前主要栽培抗病性强的葡萄品种,如巨峰、巨玫瑰、夏黑、红富士、蜜莉等,其中,巨峰占80%以上;巨峰、巨玫瑰是精品葡萄园的主栽品种,占90%以上:蜜莉生长健;抗病性强,粗放管理,丰产性好,果实蜜甜,早熟,是璧山片区的主栽品种,占当地葡萄栽培品种的80%以上。随着避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比昂扣、醉金香、藤稔、维多利亚和无核白鸡心等品种在重庆地区也有栽培。目前重庆葡萄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因技术水平高低不一,信息交流不够畅通,葡萄园都在各自在摸索发展,栽培模式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精品果园:高标,管理精细,技术水平较高,生产优质果品,主要采取果园直销,高投入高产出,效益显著。如南岸区吴小平葡萄园。

  (2)观光果园:葡萄生产与观光旅游业相结合,以葡萄生产为基础,配套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如巴南区接龙葡萄观光园。

  (3)大面积生产果园:以村社为单位,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集中发展葡萄生产,果品进入市场流通。如大足铁山葡萄产业带。

  (4)零星栽培果园:农民利用当地土地资源,以家庭为单位发展葡萄生产,一般面积较小,生产风险较大。如北碚区静观葡萄园。

  二、发展优势

  1、重庆气候温暖,春季回暖较早,有利于早熟葡萄发展。在重庆地区,露地栽培巨峰葡萄萌发时间比北方地区早30-60天,比上海地区早15-20天;成熟期比北方地区早35-55天,比上海地区高15-20天:一般在4月中旬开花,6月下旬至7月中旬成熟,是生产早熟葡萄的优势区域。

  2、重庆是山高谷深,小气候多样,适宜多个葡萄品种种植和栽培模式。重庆海拔多在175-400m,最高27968m,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坪坝只占了2%,可根据不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葡萄品种进行栽培,也可根据不同海拔地区生产不同熟期的葡萄以满足市场需要,延长葡萄采收供市期。另外,重庆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可以葡萄生产为基础,结合当地人文资源条件,在城市周边地区发展葡萄观光旅游业。

  3、生产成本相对较低。重庆地区冬季无严寒,葡萄的藤蔓不需要埋土防寒越冬,相对北方寒冷地区生产成本要低重庆地区无霜期长,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葡萄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葡萄产业是劳动力密集、技术要求高、管理精细的产业,重庆地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发展葡萄产业劳动力有保障。

  4、重庆消费潜力巨大。近年来,重庆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们消费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尤其是城市家用汽车拥 有量比例较高,为发展城郊高效农业和观光旅游、休闲葡萄产业提供了条件。当前,葡萄生产效益显著,市场关注度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并吸引了一批建筑、机械等其他行业资本参与到葡萄生产中来,加大了重庆葡萄产业的发展实力。

  三、存在问题

  1、重庆日照时间较少,降雨量大,生季雨热同季,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特别在5-7月幼果和新梢生长季节高温多湿,霜霉病和黑痘病等病害发生严重,露地栽培在雨季难于喷施药物,病虫害防治较为困难。重庆为寡日照地区,6-7月持续较长时间的阴沉多雨天气,果实着色较差,葡萄品质受到一定影响。

  2、重庆为气象灾害多发地区,特别是7-8月高温伏旱天气对葡萄生长影响较大。据试验分析,葡萄在35以上高温环境下易发生日灼,不但影响果实品质,而且顶端幼嫩部位易遭受伤害,并造成正常叶片过早脱落。所以,夏季高温是发展葡萄生产的一个限制因素。

  3、重庆葡萄产业发展较晚,科学技术支撑不足,迄今还没有形成针对重庆地区高温、多湿、寡日照生态环境的葡萄栽培品种和栽培技术的集成,果农栽培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葡萄园管理水平高低不一,严重制约了重庆地区葡萄产业的均衡发展。

  4、重产量、轻品质,优质果品产量少,知名品牌较少。重庆地区仅有吴平葡萄等几个知名品牌,大面积生产的葡萄产品品质低,形象差,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当前葡萄市场热销条件下,生产者大多追求产量,对果品质量要求不高,导致高档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推广较为缓慢,葡萄质量安全控制较为困难。

  5、重庆葡萄生产基本上是鲜销,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较少,基本上不进行冷库存放,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同时,葡萄产业与观光旅游产业结合不够,葡萄产业没有充分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四、发展思路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目前重庆市还没有制订葡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各地自行发展,面积增加过快,产地布局不合理,建园水平低,品种选择混乱,管理技术落后,市场风险加大。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订重庆葡萄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发展规模、生产方向、品种布局和栽培模式。

  2、加大科技投入,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发展品种,研究形成重庆地区不同区域环境合理的品种布局,并根据不同的品种进行葡萄栽培技术集成。建立葡萄栽培示范园,开展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工作,推广优新品种和栽培管理新技术,辐射带动大面积葡萄产业发展,推动全市葡萄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3、推广避雨栽培,生产优质葡萄。影响重庆地区葡萄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生长季节雨水过多,采用避雨栽培能有效防止降雨对葡萄生产的影响,降低土壤水分和果园湿度,有效减少霜霉病、黑痘病等病害的发生,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节省农药和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提高葡萄着果率,减少裂果,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优质稳产栽培。另外,也可在适宜区域进行葡萄促成栽培,控制葡萄成熟期,延长采收上市时间,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4、加强葡萄生产监督,确保果品质量安全。鼓励果农进行葡萄产品质量认证,严格执行国家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等生产技术规范,安全使用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确保葡萄果品质量安全。

  5、开拓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创建品牌,形成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葡萄名牌产品;确定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节会活动,开发市场空间,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同时,重视葡萄采后商品化处理,建立以小型节能型保鲜冷库为主体的保鲜设施设备:重视包装设计,提供不同规格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6、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例如璧山县将万亩葡萄园与百年教堂文化相结合,举办露德葡萄文化节,打造以葡萄创意休闲旅游为主体的欧式风情小镇,实现葡萄生产、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葡萄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