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时间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表现
(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
(3)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扩展。
4、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起救亡图存的民族民主运动。
二、短暂的春天
1、时间
民国初期(1912——1919),一战期间
2、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表现
(1)厂矿企业增多,扩建企业(规模扩大)。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2)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和实业团体,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4、结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三、曲折的发展
1、时间
1927——1949(国民党统治时期)
2、阶段
(1)较快发展(1927——1936)
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表现: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2)遭受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
原因: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
表现: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3)陷入绝境(抗战胜利后)
原因: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官僚资本也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