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有墨庄传承谱:
|- 真瑞氏
詹大有(文华斋) --- 乾行氏 ---|- ... --- 说庭氏、文星氏、骏记, 等
|- 小竹氏(少竹山房) --- 允成氏(成记)
传承谱对应时期:
乾隆早期 --- 乾隆末期至嘉庆 --- 嘉庆、道光年间 --- 咸丰、同治、光绪年间
关注詹大有墨,纯属偶然。玩收藏就是这么有意思,当你深入进去,会发现有许多学问。每一件器物流传至今,不单单只是一件器物,而更重的是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背景、家族渊源等,这些信息都会润物细无声地反映在这些器物之上,当你了解把握了其传承的脉络时,那么判断的正确性就会大大增加。
最开始收墨时,曹素功、胡开文系墨名声大,故关注颇多,而詹大有系墨的名气没有那么大,因此没太在意。一次,墨友相聚时谈论起清墨墨色,感觉所接触到的晚清墨与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大厂的墨相比,墨色并不出众。后试了一锭号称乾隆时期曹素功墨,墨色也不算出众。当时,心里充满了疑惑,为什么会这样?清墨品质原本就很平平吗?还是坊间流传,墨过一百五十年胶性减退而不可用?
一时间,有些茫然。一次偶然,朋友推荐了詹大有小竹氏(少竹山房)墨,试墨图上墨色表现极佳。上手一试,然也!

之后,对于名声显赫的曹素功、胡开文系墨以及小众的詹大有系墨到底孰优孰劣,真是难以下结论。 随着对清墨知识的深入学习,长期的疑问终解。
因为曹素功、胡开文系实力强,销售好,故曹素功、胡开文系各时期的墨板后期被不停复制使用,因此不同时期相同款式的墨就有很多。正因如此,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给曹素功、胡开文系墨品的断代造成不少麻烦,误判着甚多。道光之后,墨行业制墨品质下降不少,而将这一时期墨误断为之前所制的,与实际道光及道光之前的对比,墨色已经远逊后者。詹大有系因墨名气不大,特别是乾行氏之后的小竹氏,存世时间仅仅在嘉道年间,道光之后因转为允成氏(成记)而终止,效仿者少,因此鲜有误判之墨。这才会出现詹大有小竹氏墨墨色优于曹素功、胡开文系所谓同期墨的情况。
平日收墨,完品墨卖家是不会让你先试后买的,因此收以前名气小一些墨庄的墨似乎比名气大墨庄的墨要安全可靠得多,这也是我偏好詹大有墨的重要原因。
下图两锭墨重四、五钱,为嘉道时期完品詹大有小竹氏油烟墨。对于这款墨,早前赵老师与上海陈兄曾经上手试过,并对墨色赞不绝口。当年有幸收入这两锭墨丝毫没有犹豫,一直也没舍得破身开磨,但其墨色出众是毋庸置疑的。






下图三锭道光年间詹大有小竹氏墨,为松烟加了点油烟,或漆烟感觉。




此墨雕刻上的精致细腻也是称道的,其为立体雕刻方法,较晚清墨模雕刻手法上更显精湛,立体感极强。此版式也是后期十八大学士版式的前身。

墨磨面光亮如镜,墨色黑而润,层次丰富,叠加效果非常不错,为松油或松漆佳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