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授人以渔奇文馆 2015-08-05

为什么要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更新时间:2013-07-05 17:06:33 点击:355

一是党和政府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而厂务公开正是广大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实现中原梦,共筑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依靠工人阶级,必须紧紧依靠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厂务公开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厂务公开工作;全省各地级市都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并将这项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纵观中国近代企业发展史,众多企业的发展兴衰充分证明,没有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做大做强,走向没落是必然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发展的成败和教训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近年来,为什么国家一直大力推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体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是因为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厂务公开工作是一种成熟的企业管理办法,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运行情况下的进一步完善,是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行之有效的办法。俗话说的好“生意好做,伙计难搁”。这是一些老板的心里话,也是一些企业的真实写照。办企业不易,最难是管理。要明白,厂务公开不是走形式,尽给企业添麻烦的,而是要通过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促使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因此,要把厂务公开工作放到团结和凝聚职工向心力,促进企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中来认识和把握。

三是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些说法:非公企业,企业是老板的,老板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是老板自己的事情,厂务公开应该在国有企业推行,非公企业无所谓、没有什么必要等等。是这样吗?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中,不仅企业所投入的物资是商品,其使用的劳动力也是商品。投资者只有在市场上将这两种要素购买并且将其结合起来,才能生产,也才能真正构成企业。在市场经济下,不管是国有制企业,还是非公企业,劳动者和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根据“出资方式”的不同,各自都对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经营享有不同程度的决策权、管理权及剩余价值的分配权,都享有尊重对方权利的义务。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厂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是职工作为劳动者投入人力资本的权利,这种权利是通过“合资”的形式合理合法取得的。而不是说,厂务公开应该在国有企业推行,而在非公企业无所谓,没有什么必要。

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成熟经验。目前,全球现代化企业的制度正从“资本管理”向“资本+人力管理”演变。吸收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在西方国家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如德国推行劳资双方推选同等数量的代表,共同决定企业管理;日本推行企业与职工共同组成机构,劳资协商生产计划、经营方针、技术培训等企业重大问题;在美国有些企业允许职工代表列席公司董事会,鼓励职工购买企业的股票,使职工成为企业的股东。由此可见,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更不是国有企业所独有,在非公企业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在非公企业推行厂务公开,劳动者与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地位的平等性是前提,劳动者主人翁地位是基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本质要求,现代企业管理是内在动力,四者紧密联系,是指导非公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强大理论武器。

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要求“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实践证明,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职工理性表达利益诉求,有利于企业充分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有利于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民主意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觉地把履行社会责任与创建和谐企业统一起来。特别是通过建立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等创新形式,采取公开民主的办法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把小微企业的职工组织起来,发挥职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为破解经营管理难题、推进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

六是开展厂务公开有好处。

1、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一家非公企业而言,其财产是个人的,企业主拥有对资产的处置权。作为资产所有者,“你说了算,但不一定你说了对”,为了使你说了对,必须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通过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形式,吸纳企业广大职工的智慧,在决策中吸纳民智,使决策趋向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实现劳资双方由对抗转为对话,由对立转为合作,不仅可以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权益,而且可以加强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沟通,减少磨擦成本,把诸多矛盾消除在事前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最终达到劳资双赢。

2、提高了企业职工的团队精神。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是由出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三个利益主体构成的,这三者是一个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利益共同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只靠投资者、经营者是不够的。组织职工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给劳动者以应有的尊重,不仅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潜能,更能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参与性,使其树立起团队精神,进而直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通过厂务公开树立起企业团队精神,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生存能力,更具活力。

3、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素质。近年来,有些企业年年招工,岁岁走人、职工流失性大,岗位稳定性差,被戏称为“办培训班”。据我们调查,主要原因是有些企业对职工的精神生活漠不关心,企业“死水一潭”,职工除了干活,就是吃饭睡觉,过得不潇洒,有的甚至因厌恶这种工作而选择离职离岗。要承认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点,他们不但追求物质的要求,更追求精神的满足。“锅热饼才贴”,企业只有真情对待职工,职工才能无怨奉献。所以,企业应积极开展厂务公开,发动职工建言献策,提合理化建议,搞小改小革,参与工资协商、劳动争议协调、劳动保护监督等活动,充分发挥其当家作主作用,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的良好氛围,塑造“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形成“团结友爱、爱厂如家、忘我工作”的强大的向心力、亲和力和凝聚力,这既有利于职工把实现人生价值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自己看作是企业的一部分,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又有利于企业主把职工视为最主要的资源和财富,视为真正的发展之根,去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这样,企业主和职工都觉得是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工作;职工在企业工作顺心了、有前途了,就会带领更多的人来你的企业效力。

4、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企业是创造效益的,企业以追求高额利润为最高目标。一种管理制度,企业愿不愿意接受,主要看这种制度能否为企业带来效益,如果投入与产出成不成正比,那么是很难得到推行的,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它就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不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家设备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电焊条是肯定少不了的。如果一名职工气顺敬业、技术娴熟,他一天可以为企业节约焊条10根左右。相反,如果这名职工对企业存在不满情绪,对企业的不满又得不到合理的诉求,那么他就会把对企业的不满发泄到企业的生产中,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每天多用10根左右的焊条。这样里外一算,按市场价计算企业一天就会有20元左右的损失。这是一家企业老板的肺腑之言。

5、实现了“企业要效益,职工得实惠”双赢的局面。事实证明,只有着力解决好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关心职工成长成才、生产生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就一定能最广泛最充分地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实现职工得实惠、企业得效益、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的良好局面。

(摘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