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永信“下半身”的问题远不如上半身多

 CLib 2015-08-05

 - 社会 - 来源:周忠侠博客

每过些时日,少林寺和释永信总会陷入舆论漩涡。这次举报主要集中在“下三路”,举报人甚至供出释永信“下身细节”,力证大和尚有作风问题。而如今,很多信息表明,释永信已被“控制”,所有的猜测都离真相不远了。

       众所周知,经过一系列的商业操作,“释永信”这个名字早已和少林寺连成一体,不可否认的是,在释永信的掌舵下,少林寺的香火倒是繁茂了许多,但也因此使得少林寺的对外形象与人们对宗教的传统印象相背。有人认为,假如释永信因“下半身”问题倒下,那么受牵连的不止是少林寺一方,更严重的是会导致中国社会的“信仰崩盘”。

连佛教都要反腐的社会现实,着实让人悲观。有人悲痛地在论坛里反思:“缺乏对生命的尊重,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以致我们什么钱都敢赚,什么事都敢做,没有了信仰的指引和精神的升华,一个个都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动物,满眼只有物欲的争夺,没有规则,也没有禁忌。”

如此说来,难道释永信的“下半身”问题破坏力就那么惊人?其实“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信仰”。广义上的信仰指的是“人对某种主张、主义和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所以中国人要有信仰,不一定要“信教”。事实上,有很多哲学家都反宗教,叔本华说过:“宗教通过制造心理恐慌,宣扬报应、赎罪、避祸等,来使自己获得民众的心理需要,以此体现宗教的存在价值”。

所以,即便释永信的“下半身”真有问题,也不会导致所谓的“信仰崩盘”。中国民众并不完全依赖“佛教信仰”,甚至在很多知识分子看来,中国人真正的问题是“信仰缺失”。有分析指,中国人的世俗化、功利化的这种特性有利有弊,好处自然是这样的社会不会陷入长久的狂热与迷信,众人都是将信将疑的看热闹;坏处是,也难得保持坚定、执着的信仰。

究其根本,释永信的“上半身”才是问题。马丁路德金嫖过娼,搞过婚外情,但“自由斗士”的贞节牌坊照样久立人间,人们仰慕“精神教主”,不是因为他们不犯错,而是这些人除此之外都体现出怎么样的高贵品质。释永信也许是少林寺的救星,但他忽视了佛教的天然使命:教化。多数人对佛僧的印象,停留在“隐于世俗之外,皓首穷经,不问世事,艰苦朴素”的境界,而释永信忽略了民众的信仰需求,一意孤行走商业化路线,舍本逐末。少林寺在宗教性与世俗化的多个侧面中,变成了是非之地,远非宗教和修行问题了。而这个是非判断,现在因为举报人巧妙利用媒体,公正第三方的缺失,也变得愈发困难。

中国精英近年来的丑闻频出与其说是他们相比于前人堕落的飞快,倒不如说中国的媒体自由程度相比于从前有了质的提高。恰恰因为此,大师的闹剧与精英的丑闻也越来越成为纯粹消费的对象,而并非榜样的垮掉或是道德的危机。当信息不对等的崇拜被大众传媒消解之后,所谓精英的倒掉已经越来越不具备道德危机或是信仰危机的普遍意义。

今天中国的所谓“信仰危机”,或许是新的信仰成型的过程。

正所谓,永信非“永信”,正义非“正义”,释永信的腐败问题更像是分赃不均后的惹火上身,体现出一种中国式的“撕裂”,哪是什么信仰问题,这背后明明就是经济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