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道问答】员工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冒,怎么解?

 清风徐来xx 2015-08-06



如果把企业比作成一座大厦,那么,每位员工的责任感就是铸造这座大厦的基石,责任心对每位员工来说,是必备的职业素养。


然而,快节奏的时代步伐和机械的工作流程让员工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激情,总认为现有工作没有前途,得不到提升,陷入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职业倦怠期”。没精打采、责任心下降都和职业倦怠有关,如何帮助员工克服这种心理倦怠让企业管理者费心伤神。


1
架起沟通桥梁
倾听、理解员工诉求


“一个好的管理者,会努力激发出团队中每个人的内心激情,努力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某技术有限公司架构师吴先生在猎聘同道问答上写到。


他表示,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失去兴趣时,简单“开除”固然痛快,但更好的做法是对症下“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具体到方法的落实上,吴先生建议:“沟通是最核心的桥梁,通过沟通了解员工对工作丧失兴趣的真实原因,倾听、理解员工的技能、经验或兴趣诉求,让其认清工作价值并树立合理的目标;如果是员工家庭或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可以在权限内提供一定的休整假期等措施,来缓解员工的情绪。”


2
提醒、警示、淘汰
霸道总裁之道


相较于吴先生的温柔解决之道,在北京从事保险工作的李先生的想法似乎霸道了许多。在他看来,对于非关键岗位、非资源稀缺员工,主要考虑提醒、警示、淘汰的办法;而对于重要员工,通过薪酬激励、职位提升来挽留。


“一般来讲,已形成成见的员工终究是不稳定因素,还是尽快考虑替换,人员流动是公司常态,人事部门要及时了解员工心理状态和简历更新状态,以免影响公司业务”李先生根据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3
个人?普遍?
睁大眼睛看清原因


在北京一家技术装备公司工作的龚主任这样回答:“不感兴趣,有情绪的原因有多种,如果是个别情况,就不需要对团队整体建设调整,能疏通疏通,疏通不了换人总之不要让这个症结长期存在。如果是普遍性问题,那就要注意制度问题,工作安排问题,待遇问题等等。”


卡兹曲线表明,员工在同一工作岗位工作超过5年容易产生效率低下,沟通减少的情况。所以,如果因为员工在同一工作岗位长期工作而引发了工作倦怠,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其转换部门,但必须以员工的意向为前提。


事实上,迫于现实和生活的压力,很少有人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厌恶情绪,作为领导,应时刻关注员工情绪变化,帮员工找到在工作中的存在价值。对员工来说,既然目前没有能力站在聚光灯下,不如沉下心来修炼内功,积蓄能量、奋力向前,即使做不成奢饰品,也不能成为过季狂甩的打折货,要做我们就做那个独一无二的非卖品。


本文系猎聘网(ID:liepinmishu)原创。转载授权、版权合作、读者投稿事宜请发邮件至liujt@liepin.com



想成为非凡雇主吗?点击“阅读原文”,即刻报名并生成“非凡雇主”专属H5!想成为和“非凡”站在一起的人吗?阅读原文”,了解活动详情,看看哪些企业人气爆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