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药指导 ▎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七大策略

 益寿堂999 2015-08-07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大多具有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也不例外。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有药物因素、患者因素和临床使用因素。其中临床使用因素很关键,70%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以及严重不良反应都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本文就如何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说明。


1
注意药物给药途径

选用中药注射剂应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的一般不用静脉注射。选用静脉注射或静滴给药时应加强监测。

2
重视辨证施药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辨别阴阳、寒热、表里、虚实针对性使用中药注射剂非常重要。热证误用温热药物,易导致耗损阴津;寒证乱投寒凉药物,易导致损伤阳气。

脉络宁和清开灵注射液都可以用于脑血管病(包括中风),但二者治疗中风在病证上有差异。脉络宁注射液来源于古方四妙勇安汤和顾步汤,由元参、石斛、牛膝、金银花等组成,用于阴虚内热、血脉瘀阻所致的脱疽,症见患肢红肿热痛、破溃、持续性静止痛,夜间为甚,兼见腰膝痠软、口干欲饮;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见上述证候者;亦用于脑梗死阴虚风动、瘀毒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语言不利。

清开灵注射液由人工牛黄、水牛角、金银花组成,功用是清热开窍,豁痰解毒,适用于实热证。

参附注射液,其功能主治为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感染性、失血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所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痛、泄泻、痹症等。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人参、附子提取物。该组方其药性辛热,宜用于阳虚证(畏寒、四肢冷,甚则冷汗淋漓),伴神疲乏力、气短、语音低微等。禁忌证为阴虚证(表现为烦热、盗汗,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红苔少等)。

临床上辨证失误导致用药不当,甚或不经辨证随意滥用,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之一。

3
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

中药注射剂有其安全用量范围,随意加大剂量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医务人员应对中药注射剂的剂量给予足够重视,临床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或规定的剂量给药,不超剂量和长期连续用药。因为中药注射剂浓度与其所含微粒有一定的关系。用ZWF-4DⅡ微粒分析仪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在5%葡萄糖溶液中的微粒数,结果表明微粒数随药物的浓度而增加,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

不区分患者年龄、心肾功能等差异,一律高剂量起始用药是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一名68岁女性患者,在给予生脉注射液60 mL加入250 mL 5%葡萄糖静脉输注10 min后,患者出现大汗淋漓、胸闷、虚脱等不良反应,经停药、平卧并吸氧处置20 min后缓解。以后将原处方生脉注射液改为30 mL缓慢输注未再发生不良反应。一位62岁男性患者在连续30 d使用500 mg葛根素注射液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由用药前23 U/L上升为139 U/L,停药并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

使用中药注射液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体质等从低剂量起始,缓慢滴入,一次疗程不宜>2周,并进行安全性监测。要把握“中病即止”的原则。病情缓解后,可改用口服制剂,避免长期使用注射剂带来的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

4
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调研显示:中药注射剂合并使用抗菌药物时药物不良反应高达82.79%;合并解热镇痛药时药物不良反应>25%。目前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混合静滴,≥2组液体序贯静滴的情况还较普遍,这有违中药注射剂宜单独使用的原则。确实需要≥2组液体治疗的情况下,需适当间隔一定时间,防止2种药物在血液中混合而引起不良反应。多药合用往往导致药物不良反发生率上升,这是因为联合用药可因化学性质的变化、pH值等改变而使微粒数增加,微粒进入血管后,引起局部栓塞性损伤和坏死,如肉芽肿、微血管阻塞、炎性反应等。

中草药注射液所含成分复杂,多为大分子有机物,多药合用也会发生药效学或药动学的改变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使用穿心莲系列注射剂需谨慎配伍。穿心莲系列注射剂与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乳酸环丙沙星、妥布霉素、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维生素B6等药品可能存在配伍禁忌。

5
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中药注射剂

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用药30 min。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取积极措施救治患者。


6
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进行规范操作

把握配药后放置时间

配液时应注意药液配制顺序、加药方法,尤其是粉针剂(如双黄连粉针),应注意先将药物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常规注射溶媒中;直接用溶媒溶解,可能导致溶解不充分、微粒数增加。配药后放置时间也会影响药液微粒和稳定性,放置时间越长越会增加污染的机会。有些药品对配液时间有明确规定如灯盏花素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应在稀释后4 h以内使用。因此,应尽可能缩短药物配液后搁置的时间,最好现配现用。

严格控制滴速

静滴过快(80~120滴/min)是诱发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输液速度过快可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原有心肺疾患的患者或年老患者。建议中药注射剂滴速要适当慢些,用药前10 min内滴速宜控制在15~20滴/min并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10 min后若无不良情况发生再将滴速调至40滴/min。部分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中明确指出要控制滴速,如丹红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清开灵注射剂说明书中规定,成年人以30~60滴/min为宜;苦碟子注射液、葛根素、川芎嗪注射液静滴速度应控制在30滴/min为宜;脉络宁注射液静滴速度最好控制<40滴/min。

选择正确的溶媒

溶媒是小容量中药注射剂输入静脉的载体。药液被溶媒溶解或稀释时,药液内微粒会剧增,而不溶性微粒可引起静脉炎、热原反应、过敏反应、局部组织坏死等。溶媒的选择对于保证药物成分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参麦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等宜选5%葡萄糖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宜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


7
输液器、注射器及治疗室等问题

为了合理运用中药注射剂,最低限度减少不良反应,还应注意输液器与注射器热原是否合格,治疗室、输液室和病房是否保持清洁、空气流通。治疗室、输液室和病房最好用紫外线消毒1~2次/d。中药注射剂一般应避光、避热、防冻保存,久贮产品使用前应加强澄明度检查。
为什么中药注射剂如此受人们青睐?
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药物成分以液体状态注入人体组织、血管或器官内,作用迅速,尤其是静脉注射,药液直接进入循环系统,适于危重病症抢救之用。

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某些药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有的具有刺激性,有的易在消化道失活。如某些动物药成分以多肽为主,口服存在胃肠道失活和难以通过生物膜吸收等问题,而静脉注射,则具有可靠的药效。

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

患者处于神昏、惊厥等状态或存在消化系统障碍均不能口服给药。采用注射剂是有效的给药途径。

可以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体现了中医药的特点,应用中药注射剂进行穴位注射,有助于某些特定疾病的快速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