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

 BJ书商 2015-08-08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戏曲故乡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宗教仪式中祈福或酬神的歌舞。千百年后,由于滑稽戏和说唱等艺术形式的加盟,最终形成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形式——戏曲。同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一样,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的艺术瑰宝。
    宋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百姓追求生活享受,官方倡导寓教于乐。集多种表演艺术的杂剧出现,广受欢迎。再经金代院本和诸宫调的发展形成的元代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历代剧作名家辈出,戏曲舞台遍布村镇,戏曲文物丰富多彩,有着“中国戏曲艺术故乡”的美誉。尤其晋南临汾一带,自古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成为宋元戏曲艺术成长的一片沃土。直到今天,我们仍能领略到异彩纷呈的戏曲文物遗存和经久不衰的戏曲艺术传承。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第一单元  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蟠螭纹编钟  春秋  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出土


       编钟是用作宗庙祭祀与宗族宴飨时的打击乐器。使用时大小相次悬挂起来,用木槌敲击。礼乐制度中编钟的数量与悬挂方式也在贵族阶级中有分等级、定名位的作用。此套编钟的铜胎质量上乘,造型优美,表面经过仔细的打磨加工,纹饰秀丽,是同类器物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陶埙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万荣县荆村出土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用细泥捏塑而成。山西万荣县荆村遗址出土的3个陶埙中,其中一个已有两个音孔(约为4、5千年前的一种二音孔陶埙,能吹3个音);另一个最古老的一音孔埙,距今已有六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陶舞俑  战国  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出土


这一队九个陶舞俑,制作纯朴,随手捏成,不假做作,各具姿态,纯真可爱,极为难得,表现出高度的塑造工艺。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俳优俑铜镇  西汉  山西省朔州市平朔汉墓出土


这组俳优俑铜镇出土于山西朔州市的一座西汉墓葬中,出土时分置于四角,下面有案榻残漆皮和朽木痕。西汉时,家庭常用的坐具有席,榻和床等。席软而易卷,所以需器物来压角。镇正是汉代家庭用具中常见之物,用作席子四角的压镇物。从四件铜俑镇出土的情形推测,它们当是压在铺于榻上的席子四角的器具。 4件铜俑镇高5.5厘米至7.5厘米,均双膝跪坐,头戴风帽,姿态各异,表情夸张。或显委屈,或作嬉笑,或在与人打招呼,或已经笑不能支。它们线条洗练,突出勾勒了人物的神情,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仿佛把人带到一个嬉笑戏谑的表演现场。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俳优俑铜镇细观


       俳优,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有俳谐性质的综合技艺表演者,包括乐舞、杂技、滑稽等多种技艺。先秦时期,俳优多为侏儒,他们作为奴隶从事这一“调戏为事”的职业。两汉的俳优身份依然低微,但除了侏儒外,还有一般人也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他们几乎全为男性,上身赤裸,身体肥胖,面目丑陋,表情夸张。我们现在看到的这4件铜俑镇也有这些特征。两汉时期,娱乐内容大大丰富,俳优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文献中关于俳优的内容很多,但是俳优的具体情状如何却不得而知。山西博物院展出的这4件俳优铜俑镇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为探究两汉时期的社会娱乐生活增加了直观材料。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盛世乐舞


       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西域的歌舞传入中原。南北朝末期盛行一种有故事情节、化妆角色、伴唱和管弦伴奏综合表演的歌舞戏,当是戏曲的雏形。唐代政治稳定开放,经济发达,文化昌盛 ,不断将外来的文化因素融入中国传统,迎来了音乐歌舞艺术的高峰。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骑马吹奏乐俑  北齐武平元年(570年)  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女舞俑    山西省太原市出土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琵琶俑  北齐太宁二年(562年)  山西省寿阳县贾家庄厍狄迴洛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骑马击鼓乐俑  北齐武平元年(570年)  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


       宋金墓葬砖雕中多有表现音乐舞蹈的“伎乐俑”。伎为舞伎,乐为乐工。这种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统称为“散乐”。乐器组合有两种:一种以大鼓、小鼓、腰鼓、觱篥和拍板为伍,其声激越,称为大乐;一种以笙、排箫、觱篥、嵇琴和方响为伍,其音清美,称为细乐。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金代砖雕伎乐俑  山西省襄汾县出土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舞蹈俑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装孤色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末泥色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吹笛俑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舞蹈俑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金代砖雕伎乐俑    山西省新绛县大李村出土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打鼓俑(左)、砖雕腰鼓俑(右)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舞蹈俑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吹笛俑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打鼓俑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吹觱篥俑


       筚篥,又称篥、笳管、头管、管子,是由古代龟兹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簧管乐器,这个乐器名称就是从古龟兹语的译音而来的。分为大筚篥、小筚篥等种类,声音低沉悲咽,故又有“悲笳”和“悲篥”之称。筚篥在汉魏时代由西域传入内陆,至唐代已盛行中原,成为唐代宫廷十部乐中的主要乐器。隋唐宴享的胡乐中,以龟兹乐为主,此外天竺乐、疏勒乐、安国乐、高昌乐中都有筚篥。它在我国一直流行了两千多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唐代诗人李颀有诗《听安万善吹筚篥歌》,诗中写道:“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傍传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世人解听不解赏,晨飙风中自来往。”
       金代,筚篥已成为一件常见、通用的乐器。在目前出土的很多金代砖雕墓中,都可以在伎乐俑的行列中看到吹筚篥俑的身影,吹奏筚篥的乐师似乎已经是金元时期乐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件现藏于山西博物院的金代砖雕吹筚篥俑,出土于山西省襄汾县,它宽19.5厘米,高40厘米,厚6.5厘米,雕刻细致,形象生动。画面中的乐师身着宽袖深衣,头戴花冠,两手抱持筚篥,正在用心吹奏,嘴角微微露出笑容,仿佛在吹奏一曲令人愉快的曲子。这件生动的砖雕吹筚篥俑和同时出土的一整套伎乐俑,完整再现了一千年前活动在当时戏曲音乐文化渊薮的晋南地区的演艺盛况,为我们追溯中国音乐史、戏曲史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线索。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拍板俑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元代砖雕伎乐俑  山西省侯马市出土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腰鼓俑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舞蹈俑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方响俑


山西博物院巡礼:(20)戏曲故乡——百戏率舞 祀天娱人 - 蒙骑之子 - 蒙骑之子
砖雕吹笙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