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千年前崇拜龙 黄帝时熊图腾

 负鹏载舟 2015-08-08

八千年前崇拜龙 黄帝时熊图腾

一部《狼图腾》,让"图腾"一词着实火了起来。堆石两端还有墓葬和祭祀坑遗址,显然这条龙和丧葬、祭祀有关。这三条龙,一条位于墓葬中人骨架旁边,其形态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似乎就要驾云腾飞。

核心提示:熊作为华夏族的图腾,可谓"根正苗红",因为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公认的祖先--黄帝所在部落的姓氏。

一部《狼图腾》,让"图腾"一词着实火了起来。从当年的小说到如今的电影,虽然不断有学者站出来批判《狼图腾》的叙述缺乏学术支持,但丝毫不影响众多读者和观众被"图腾"--这一神秘又新奇的文化元素点燃兴趣。"图腾"究竟是个啥东西?我们祖先的"图腾"又是什么呢?那些藏在博物馆中的远古文物上奇形怪状的图案和"图腾"有没有关系呢?

图腾其实是个舶来品

所谓"图腾",其实是个舶来品,据民国学者岑家梧先生研究,它是北美奥日贝人的土语Totem一词的音译,意为"他的血族","种族","家庭"。1903年,清代大学问家严复在翻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时最早将之译为"图腾"。

最初,图腾对于原始人只是血缘亲属的标志,他们把自己打扮成图腾的模样,并将其确定为族群的标志。比如以鹿为图腾的部落,他们的成员也许会戴上鹿角的装饰品,而在野外看见戴有这种装饰品的人,就知道是"自己人"了。慢慢地,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原始人开始以为群体成员都是由图腾繁衍而来,从而将图腾认作自己的祖先,并视为保护神,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不断有行为体现出对祖先和保护神的崇拜。比如之前提到的鹿图腾部落,他们就会在捕猎中不再猎杀鹿,即使迫不得已吃鹿肉也会举行隆重的巫术仪式以求得祖先原谅,并在日常所用的器物上标示鹿的形象,除了宣扬自己的身份外,也希冀祖先的庇佑,甚至还以"鹿"作为自己部落的名称,进入氏族社会后,他们的姓氏也会和鹿密切相关。这些行为,都是原始人出于对图腾的信仰、崇拜而创造的各种文化现象,被西方文化学者概括为Totemism,也就是图腾主义,亦可称"图腾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多年前曾指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在广阔大地上如满天星斗般同时出现了多处文明的火花,他们各自独立发展,很多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因此,遥远的史前社会,在中华大地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图腾文化亦多种多样。

且不说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仅就华夏族而言,目前见于记载和考古发现的图腾,就五彩纷呈,足以令我们眼花缭乱了。这些图腾,不仅有动物、植物,还有非生物的,比如太阳、月亮、水、火、雷、霜等自然事物和现象,甚至有竹篮、饭箩这些看起来稀松平常的物件儿。当然,我们最为熟知和使用较为普遍的还是动物图腾。这些殊方异类、千奇百怪的动物,若全部从文物中走下来站到我们面前,那规模可堪比一个巨型动物园了。

龙的产生 远远早于黄帝时代

首先,必须隆重介绍的就是这个"动物园"的镇园之宝--龙。龙是中国文化中最神圣的动物神。如今发现最早的具有传统龙特征的形象是辽宁阜新查海遗址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玄武岩自然石块堆摆而成,全长19.7米,整体造型昂首、张口、屈身、弓背,尾部若隐若现。堆石两端还有墓葬和祭祀坑遗址,显然这条龙和丧葬、祭祀有关。这一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八千年前,我们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崇拜并信仰龙了。

比这条龙略晚一点,在距今六千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仰韶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三条龙。它们同样是堆摆而成,只不过材料高级了点,用蚌壳。这三条龙,一条位于墓葬中人骨架旁边,其形态昂首、曲颈、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似乎就要驾云腾飞。另两条也离墓葬不远,都已经非常接近我们所熟知的明清时期的龙形象,其中一条龙上还骑有一人,姿态栩栩如生。这三条龙都和虎等其他动物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发现于墓葬周围,应该和原始人守护亡者神灵的思想有关。

再晚一些,还有内蒙古赤峰市牛梁河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红山文化龙形玉器。这些玉龙,从外形上看,有的身体呈"C"形,卷尾,颈部和背部有迎风飘动的鬣毛,似乎预示它们已经积蓄了能量,正准备一飞冲天;也有的呈玦形(有缺口的圆),身体卷曲成圆形,首尾接近相连,头部肥首大耳,嘴扁平,学界大多认为类似猪的形状,故称"猪龙"。此后,还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龙出现在不同时期的文物中,如商周青铜器中的蟠龙纹、敦煌壁画中的乘龙仙人、宋明瓷器中的龙形象等,直到今天,中国还被称为"龙的故乡",中华民族也自称"龙的传人"。

众所周知,龙并非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动物,那龙图腾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一种说法认为,龙图腾的确立源自黄帝的釜山合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标志黄帝作为第一位华夏族的首领,联合了当时的各个部落,奠定了社稷江山一统的基础。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从此,中原大地上各个部族有了共同的龙图腾,统一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此开启,因而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这个故事虽然完美解释了非自然界原始存在的龙怎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听起来也令人心潮澎湃、荡气回肠,但史前文化遗址中龙形象的发现,使它不攻自破。

龙的产生,远远早于距今四千多年的黄帝时代。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龙图腾是由其他动物图腾演变而来的。早期比较具有广泛代表意义的是"蛇演变说",比如闻一多先生就说"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龙的基调还是蛇",他还认为在后世石刻和绢画中常见的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形象,可能就是龙图腾的最初雏形。在原始先民的眼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伏羲、女娲都是蛇的形象,我们原本是"蛇的后代",当蛇演变为龙后,我们自然也变成了"龙的传人"。后来,随着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出土,人们又陆陆续续发现在当地早期文明中有猪崇拜的影子,也有学者据此持"猪演变说",不过可能大多数人无法把憨态可掬的猪和威风凛凛的龙联系起来,这种说法流传并不广。

鸟图腾与太阳崇拜 促生了凤凰

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拥有鸟图腾的文明恐怕要数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文明了。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和田螺山文化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众多鸟形象的文物,比如双鸟朝阳象牙雕刻,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两只鸟头纹饰,形象逼真;还有鸟形象牙圆雕,顶部刻画了一只嘴略微弯曲的展翅欲飞的鹰,羽毛一根根都清晰可见。其中,数量最多的要数"蝶形器"了,最初出土时认为是蝴蝶造型而命名,现今大多数学者都主张其实是鸟的形状。这些蝶形器或背身隆起,双翼张开,呈飞翔状,或昂首站立、羽翼下垂,显栖落态,它们一个个栩栩如生,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七千年前天空中舞动的小精灵。

除开这些文物,我们祖先中还流传着众多与鸟有关的传说。目前有确切证据可证实的中国最早王朝的建立者--商的祖先,据说就是玄鸟的后代。《诗经·商颂》的《玄鸟》篇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个什么故事呢?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给我们详细做了解释。他说,帝喾的次妃简狄,一天在和朋友到郊外沐浴时,看见一只黑色的鸟丢下一枚蛋,好奇吞了下去,便感应受孕,生下一个男孩,这就是商的祖先契。这一传说反映了商将玄鸟(意为黑色的鸟)视作自己的祖先。如此,商的图腾应该就是鸟了吧。没错!有学者曾考证甲骨文中的"亥"字,发现被尊为商族高祖的王亥之"亥",上端所从,像一只鸟,还有学者研究了晚商铜器铭文中的" "字,认为是"玄鸟妇"三字合文,这些都说明了商确实是信仰鸟图腾的。这样吞鸟卵感孕而生的故事,在许多族群中都有流传,后来统一中国创建伟大帝业的秦,也有类似的起源传说,可见当时鸟图腾信仰并非特例。

有趣的是,鸟图腾似乎多和太阳崇拜相联系。且不说广为人知的三足乌,原本就是"日中阳鸟",如今出土文物中的许多鸟图腾,也与太阳刻画在一起。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所采用的四川金沙"太阳神鸟"金饰就是四只神鸟围绕太阳旋转飞翔的造型,充满动感。这种对太阳和鸟的双重崇拜,也促生了中国文化另一重要形象--凤凰的诞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凤凰崇拜族群是楚人,大量楚国文物上都有精美的鸟形雕饰或图案。《白虎通·五行》记载:楚人的祖先祝融,是代表太阳的炎帝麾下掌管火的神灵,"其精为鸟,离(太阳)为鸾"。由是可知,在楚人眼中,凤凰与太阳是他们祖先的化身,而对这二者的崇拜都来源于鸟图腾信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