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我们一生耕作的土地(一)

 丝方尽 2015-08-08
         吴非老师说:“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一直在中学教书,站在讲台边,一节课又一节课,一年又一年,像农夫在地里耕作。平常极了。世世代代,无数的人都这样劳作,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生只做一件事”,看到这句话,居然有了一种感动,为吴非老师,也为我们自己!什么样的一件事情,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做,是否你对这件事由足够的热爱,足够的激情....然而吴非老师做到了,他像一位虔诚的农夫,怀着对“土地”的敬畏,“辛勤的劳作、智慧的耕耘”,像一个“笑傲江湖”的武林高手,不畏权势、疾恶如仇、宽容豁达~、还像一位满怀民族责任感的义士,胸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焦灼中,吴非老师走出了一条清晰的教育之路。用他的人格和智慧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老师。
       读吴非老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已经过半,领略了吴非老师在课堂上的宽容和智慧。但更深刻的是:吴非老师清晰准确的看见了现代教育的缺失:即对品行、习惯、规范、尊重、文明教育的忽略。于是在1213的警报声之后,他终于将多年来一直想说的话说了说来:以后,大家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不要拥挤、要学会排队上下电梯,靠右不要挡道、保持教室整洁。认真庄重的去做每一件小时,对别人的辛劳,要表达感激之情。。。。吴老师说:我不知道学生能记住多少,但我必须说出来,如果不说,我就不配立在讲台边,我们的学校需要这种教育。
        当吴非老师看见“课堂上冷漠的观众”、当他注意到有些学生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私下还嘲讽主动参与对话的同学,这种风气,常常让课堂交流处于停滞,。。。有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自私狭隘,不愿把个人思考与同学分享。。。他毫不犹豫的表达自己的愤怒!吴非老师说:“对教育的绝望感,并非来自体制的僵化和社会的蒙昧,而常常来自青年一代的自私和冷漠。当年我向那群17岁的青年学生直言: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学习常识,我向你们劝说了一年,仍然徒劳无功。你们真的认为我会对你们有着美好的回忆吗?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并非没有原则,我们的课堂需要营造美好、正义、文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