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贴示点击上方 中医出版
蜈蚣通络、水蛭化瘀、全蝎解痉、蝉蜕疏风散热……虫类药具有扶正培元固本、活血祛瘀化痰、入络攻坚化积、以毒攻毒散结等独特攻效,只要擅用之,可起沉疴痼疾。那么,常用的虫类药都有哪些?它们在临床上都有何妙用?且看本文为您一一详解。
(本月福利:回复“医考在线”或“医考”,注册有礼,惊喜等着你!)

1.蜈蚣
【功效】
①开瘀解毒:“凡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因蜈蚣有消炎解毒之效,对疮疡痈毒、肿瘤、久治不愈之皮肤病,刘复兴主任都擅用之,小至45天婴儿,大至9旬老人,用之均未见不良反应,故刘复兴主任提出“皮疾起沉疴,必用蜈蚣”。刘复兴主任用蜈蚣粉配乌梅外敷胬肉、腐肉、皮赘,疗效切实。
②解热定痉:刘复兴主任指出,蜈蚣有息风定痉之效,有很好的解热作用,且可解痉定咳,故遇外感、高热、咳嗽等症时,必用蜈蚣。
③杀虫生新(肌):在治疗感染性皮肤病,如毛囊炎、体癣、疣、带状疱疹等时,刘复兴主任常在内服或外洗方中加入蜈蚣2~3条,取其杀虫生新之效。刘复兴主任曾用蜈蚣脚碾粉外用验伤或溃疡,确有祛腐生肌之效。
④通络定痛:刘复兴主任对络病患者或疼痛者,定用蜈蚣内服,有较好疗效。陈醋调蜈蚣粉外敷,也可消炎止痛。
总之,现代药理证实蜈蚣具有镇静、镇痛、退热、抗炎等作用,在刘复兴主任的用药中均有体现。
【禁忌】
①孕妇慎用。蜈蚣有杀灭孕卵的作用,故孕妇当慎用。
②大疱、流滋多者禁用。因蜈蚣搜风走窜之力强,对大疱性皮肤病、水疱多、流滋多者,用之会加重渗出或破溃。
③对蜈蚣过敏者禁用。应用本品皮肤痒甚、环形红斑者,禁用蜈蚣。
④过用蜈蚣(5条以上)后头顶空痛者,宜减量(改为2条)即可。
【用量】
成人内服以2条(2g)为宜,儿童减半量,1岁以下婴儿用四分之一条即可。
【用法】
不必去头、足,可入煎剂、散剂、洗剂、膏剂等,若焙黄碾粉吞服,则祛风之力更速。

2.水蛭
水蛭咸、苦,平。善走奇经,故久治不愈之病可用之。水蛭善破血化瘀,众人皆知,刘复兴主任则总结出重用水蛭可消水肿。入煎剂日用水蛭15g,装胶囊每次用3~5g,尤善消久肿不退之全身水肿。正虚者佐扶正之品,如在补阳还五汤中用水蛭替地龙,化瘀散结更佳。

3.全蝎
全蝎,辛,平,有毒,具有息风解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的作用。其特点在于解痉,但其价高,若需祛风止痒,可用蜈蚣2条配乌梢蛇15~30g代之。据现代药理证实,全蝎内含蝎毒素、蝎酸等成分,具有麻痹呼吸中枢、调节血压、溶血作用,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

4.僵蚕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僵化虫体。性味咸、辛,平。归肝、心、脾、肺四经。功效:散风泻热、化痰消坚、解毒镇痉、活络通经。刘复兴主任常用于治疗银屑病伴咽喉红肿、疼痛者。常用量为成人15g,儿童酌减。

5.蝉蜕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蝉)若虫羽化时脱落的蜕壳。性味甘,寒。归肺、肝经。功效: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刘复兴主任常用于各种皮肤病伴见声音嘶哑、咽痛或目赤、多泪、目翳等症。常用量为10g。

6.露蜂房
露蜂房为胡蜂科昆虫果马蜂、日本长脚胡蜂、异腹胡蜂的巢。性味甘,平。有毒。归胃经。功效:攻毒、杀虫、祛风。刘复兴主任临证时用于治疗皮肤病瘙痒甚者,如:慢性荨麻疹、头癣、体癣等,多与蜈蚣、蝉蜕等配伍,多内服、外用。内服用量为15g,外用则至30g,儿童一般不用。

7.地鳖虫
地鳖虫又名土鳖虫、地乌龟,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性味咸,寒。有小毒。归肝经。功效: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刘复兴主任用于治疗皮肤病伴腰腿痛、经闭、子宫肌瘤等。常用量为10g,儿童一般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