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守力《周易诠释》:解读31咸卦

 小乙6262 2015-08-09
Re: 李守力《周易诠释》:解读31咸卦[2015-02-15 18:39:24]
============删除:九五与六二为正应,与上六的比应不正,上六乘刚于九五,如果“末”指上六,必有悔,故“末”不是指上六。==========
○咸其脢,无悔:
……
愚按:
末,终也,即咸卦“取女吉”。正因为九五既中且正,位居天位,在经历了“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之后,领悟了天之道:“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地之道:“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人之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
Re: 李守力《周易诠释》:解读31咸卦[2015-02-15 18:38:55]
○咸卦为生命修为之卦,鞠曦先生《易道元贞》曰:
“辅颊舌”为任脉所属,由九五之督脉而感至上六之任脉,使任脉与督脉相通,口水泉涌,吞咽而悦于心身,故为“滕口说也”。
鞠曦以为九五为督脉。咸卦六爻正应,当以九三为是,然三四五阳爻皆可。
Re: 李守力《周易诠释》:解读31咸卦[2015-02-15 13:20:59]
以下是引用 lishouli 于 2015-02-07 14:38:32 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 lishouli 于 2015-02-07 11:55:36 的发言:
第31卦咸卦解读更新、总结(2015年2月7日)
2015年2月7日 11:38:05
咸卦解读:
http://lishouli.blog.hexun.com/65561383_d.html
1.【31.1】
咸,亨,利贞,取女吉。
《礼记·乐记》:“《咸池》,备矣。” 郑玄注:“ 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脩而用之。”
……
上古时期为母系社会,尚无“男下女”“亲迎之道”,故用“咸”而不用“钦”,况且“钦”为后起字,初文本为“欠”,故“咸”当为《周易》咸卦本字。
咸卦上阴卦下阳卦,具备阴阳交泰的属性(内阳而外阴),少男、少女异性相吸,六爻上下完全相应,山泽通气,故曰“咸”。观察传本《周易》咸卦,在天文、阴阳属性关系、卦象、爻象、文字、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具备严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此可见《周易》达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完美的统一。
================== 删除“上古时期为母系社会”一段。
《礼记·乐记》:“《咸池》,备矣。” 郑玄注:“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脩而用之。”
……
咸卦上阴卦下阳卦,具备阴阳交泰的属性(内阳而外阴),少男、少女异性相吸,主爻得正,六爻上下完全相应,故曰“咸”。而泰卦、益卦、既济卦皆如此,何以独咸卦曰“咸”?盖泰卦之乾刚健不息,益卦风雷震动不止,既济水火润下炎上,唯泽山二卦皆静,故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
观察咸卦可知,《周易》在天文、阴阳属性关系、卦象、爻象、文字、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具备严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此可见《周易》达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完美的统一。
2.【31.9】
上六:咸其辅颊舌。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解读】
“滕口说”的“说”是悦,而不是言说。《说卦传》“兑,说也”,孔子《易传》时代“说”有“脱”、“悦”两义,“说”的“言说”义刚有萌芽,孔子编《象传》时使用“言说”义的可能性很小。详见《周易密钥》:《周易》《诗经》《论语》“说”字演义。
……
○最先领悟《咸》为少男少女生命修为之卦的是鞠曦先生,鞠曦先生《易道元贞》曰:
“辅颊舌”为任脉所属,由九五之督脉而感至上六之任脉,使任脉与督脉相通,口水泉涌,吞咽而悦于心身,故为“滕口说也”。
================== 标点符号
“滕口说”的“说”是悦,而不是言说。《说卦传》“兑,说也”,孔子《易传》时代“说”有“脱”、“悦”两义,“说”的“言说”义刚有萌芽,孔子编《象传》时使用“言说”义的可能性很小。(详见《周易密钥》:《周易》《诗经》《论语》“说”字演义)
……
○咸卦为少男少女生命修为之卦,鞠曦先生《易道元贞》曰:
“辅颊舌”为任脉所属,由九五之督脉而感至上六之任脉,使任脉与督脉相通,口水泉涌,吞咽而悦于心身,故为“滕口说也”。
3.【咸卦总结】
咸,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心而感,故为咸。领悟万物之感应,莫如少男少女,《礼记·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全卦六爻以男女人体感应设喻,依次展示“交感”的情状与得失。下卦象下体,自拇而腓而股;上卦象上体,自心而背(脢)而口。初六“咸其拇”(脚拇指),感之始也:六二“咸其腓”(腿肚),性之始也,故动则凶,居则吉;九三“咸其股”(大腿),欲之动也,故诫以“往吝”;九四感于心神,心无形,故爻辞不冠以“咸其”字,“憧憧往来”,心意未定,“未光大也”;九五“咸其脢”(背脊),“志末”,志之成也;上六“咸其辅颊舌”,水火既济,道之成也。诸爻恰如《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体现的琴瑟和谐之道。
○滕:
滕,《说文》“水超涌也。”
虞翻作“媵”:媵,送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曰:“滕口说也”者,旧说字作“滕”,徒登反。滕,竞与也。所竞者口,无复心实,故云“滕口说”也。郑玄又作“媵”。媵,送也。《咸》道极薄,徒送口舌言语相感而已,不复有志于其闲。王《注》义得两通,未知谁同其旨也。
愚以为:“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如果望文生义,很容易得出先儒“张口骋辞貌”的结论。如果能领悟咸卦为人道之本的话,方可明了咸卦九三正应上六的寓意。九三为艮卦主爻,艮为背,代表督脉;上六为兑卦主爻,代表任脉,三与上正应,乃全卦感应之核心。《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道家和中医学认为,督脉循背,总督周身阳脉,为阳脉之海;任脉沿腹,总任一身阴脉,为阴脉之海,两脉各断于上腭和舌根,即“辅颊舌”。咸卦为人道之本,“辅颊舌”位置的人中穴是人体的中心,是任督二脉阴阳二气的交界。咸卦《彖传》“二气感应以相与”,《周易》中提到阴阳二气感应唯此一例。
当一个人修身养性达到精气神具足时,舌头自然被上腭微微吸住,道教谓之“搭鹊桥”,“鹊桥”乃牛郎织女相会之处,此时阴阳交通,咸卦男女相会,欧阳修云“鹊迎桥路接天津”,在人体则是任督二脉贯通,口腔内金津玉液如甘露泉涌,爽口无比,即“滕口说也”。 
“滕口说”的“说”是悦,而不是言说。《说卦传》“兑,说也”,孔子《易传》时代“说”有“脱”、“悦”两义,“说”的“言说”义刚有萌芽,孔子编《象传》时使用“言说”义的可能性很小。(详见《周易密钥》:《周易》《诗经》《论语》“说”字演义)
从“滕”、“媵”、“送”的小篆可以推断“滕口”是指通过“搭鹊桥”使督脉阳气灌入任脉,实现坎离相交、水火既济的生命本能。
滕(小篆) 媵(小篆) 送(小篆)
“滕”、“媵”、“送”,这三个字的右部是“灷”(zhuàn),灷为两手捧火,表示火种。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取火或用燧石,或用钻木方式,然后用干藤将火种保存。“送”字的本义为火种的传送,引申为人种的繁衍,这就是“媵”字,从女,原义为陪送出嫁。“媵”同“滕”,从女变为从水,可见女与水通,两字左边从肉(月),说明与人体有关(如胸、背、腹、肚、臂、膀、臀、腿、肝、脾、肺、肾、胃、肠等皆从肉),女与水相通的人体部位只能是任脉,任脉为女脉,任即妊,任初文壬,壬属水。任脉的起点是舌,它的职能是“搭鹊桥”接送督脉的“火种”(阳气)顺利进入任脉,以实现坎离相交、水火既济。
○咸卦为少男少女生命修为之卦,鞠曦先生《易道元贞》曰:
“辅颊舌”为任脉所属,由九五之督脉而感至上六之任脉,使任脉与督脉相通,口水泉涌,吞咽而悦于心身,故为“滕口说也”。
鞠曦以为九五为督脉,非也。咸卦六爻相应,当以九三为督脉。
《咸》卦自初六至九四都是在警告“憧憧往来,朋从而思”的少男少女莫妄动、“止而悦”的道理,因为他们的生命还“未感害也”,还“未光大也”。九五无为,而上六则自然进入生命修为的内时空交感,通过少年时期的生命修炼与内时空交感,由“志末”达“滕口说”,从而可以安顿身心性命,最终在成熟的年龄进入婚姻之道,“取女”才会“吉”。
3.【咸卦总结】
咸,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心而感,故为咸。领悟万物之感应,莫如少男少女,《礼记·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全卦六爻以男女人体感应设喻,依次展示“交感”的情状与得失。下卦象下体,自拇而腓而股;上卦象上体,自心而背(脢)而口。初六“咸其拇”(脚拇指),感之始也:六二“咸其腓”(腿肚),性之始也,故动则凶,居则吉;九三“咸其股”(大腿),欲之动也,故诫以“往吝”;九四感于心神,心无形,故爻辞不冠以“咸其”字,“憧憧往来”,心意未定,“未光大也”;九五“咸其脢”(背脊),“志末”,志之成也;上六“咸其辅颊舌”,乃全卦感应之核心,道之成也。诸爻恰如《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体现的琴瑟和谐之道。
○咸其辅颊舌,滕口说:
滕,《说文》“水超涌也。”
《周易集解》引虞翻作“媵”:“媵,送也。不得之三,山泽通气,故‘媵口说也’。” 
《周易正义》引:“郑玄又作媵。媵,送也。咸道极薄,徒送口舌言语相感而已,不复有志于其间。”
王弼注:“咸道转末,故在口舌言语而已。‘辅、颊、舌’者,所以为语之具也。‘咸其辅颊舌’,则‘滕口说’也。‘憧憧往来’,犹未光大,况在滕口,薄可知也。”
朱子《本义》曰:“上六以阴居说之终,处感之极,感人以言,而无其实,又兑为口舌,故其象如此,凶咎可知。”
程颐曰:“上阴柔而说体,为说之主。又居感之极,是其欲感物之极也。故不能以至诚感物,而发见于口舌之间,小人女子之常态也,岂能动于人乎?”
而项安世认为:“初上皆不言凶悔吝者,当感之时,柔在内者必应于外,柔在外者必说于内,皆其常理,又所应皆正,非妄感也,故无凶悔。诸儒谓滕口说为鄙之,非也。若鄙之,则为吝矣,事自有当用口说之时,凡训、诰、誓、命皆口说也。滕字,虞翻本作腾,盖传布之义,《书》所谓‘播告之修’也。但专恃口说,亦不为美,故不得言吉。”
故刘沅曰:“上六以阴居兑说之终,以言感人未为全非,但所感者浅耳,故不言吉凶,俟占者自审。木铎好辩,君子亦有滕口说之时,岂得为非?若以小人当之,则必曰凶咎矣。”
愚按:
“滕口说”的“说”是悦,而不是言说。《说卦传》“兑,说也”,孔子《易传》时代“说”有“脱”、“悦”两义,“说”的“言说”义刚有萌芽,孔子编《象传》时使用“言说”义的可能性很小。(详见《周易密钥》:《周易》《诗经》《论语》“说”字演义)
“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如果望文生义,很容易得出先儒“张口骋辞貌”(说话滔滔不绝)的结论。如果能领悟咸卦为人道之本的话,方可明了咸卦九三正应上六的寓意。九三为艮卦主爻,艮为背,代表督脉;上六为兑卦主爻,代表任脉,三与上正应,乃全卦感应之核心。《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道家和中医认为,督脉循背,总督周身阳脉,为阳脉之海;任脉沿腹,总任一身阴脉,为阴脉之海,两脉各断于上腭和舌根,即“辅颊舌”。咸卦为人道之本,“辅颊舌”位置的人中穴是人体的中心,是任督二脉阴阳二气的交界。咸卦《彖传》“二气感应以相与”(《周易》中提到阴阳二气感应唯此一例)。
当一个人修身养性达到精气神具足时,舌头自然被上腭微微吸住,道教谓之“搭鹊桥”,“鹊桥”乃牛郎织女相会之处,此时阴阳交通,咸卦男女相会,欧阳修云“鹊迎桥路接天津”,在人体则是任督二脉贯通,口腔内金津玉液如甘露泉涌,爽口无比,即“滕口说也”。 
从“滕”、“媵”、“送”的小篆可以推断“滕口”是指通过“搭鹊桥”使督脉阳气灌入任脉,实现坎离相交、水火既济的生命本能。
····
Re: 李守力《周易诠释》:解读31咸卦[2015-02-07 14:38:32]
以下是引用 lishouli 于 2015-02-07 11:55:36 的发言:
第31卦咸卦解读更新、总结(2015年2月7日)
2015年2月7日 11:38:05
咸卦解读:
http://lishouli.blog.hexun.com/65561383_d.html
1.【31.1】
咸,亨,利贞,取女吉。
《礼记·乐记》:“《咸池》,备矣。” 郑玄注:“ 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脩而用之。”
……
上古时期为母系社会,尚无“男下女”“亲迎之道”,故用“咸”而不用“钦”,况且“钦”为后起字,初文本为“欠”,故“咸”当为《周易》咸卦本字。
咸卦上阴卦下阳卦,具备阴阳交泰的属性(内阳而外阴),少男、少女异性相吸,六爻上下完全相应,山泽通气,故曰“咸”。观察传本《周易》咸卦,在天文、阴阳属性关系、卦象、爻象、文字、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具备严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此可见《周易》达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完美的统一。
================== 删除“上古时期为母系社会”一段。
《礼记·乐记》:“《咸池》,备矣。” 郑玄注:“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脩而用之。”
……
咸卦上阴卦下阳卦,具备阴阳交泰的属性(内阳而外阴),少男、少女异性相吸,主爻得正,六爻上下完全相应,故曰“咸”。而泰卦、益卦、既济卦皆如此,何以独咸卦曰“咸”?盖泰卦之乾刚健不息,益卦风雷震动不止,既济水火润下炎上,唯泽山二卦皆静,故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
观察咸卦可知,《周易》在天文、阴阳属性关系、卦象、爻象、文字、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具备严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此可见《周易》达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完美的统一。
2.【31.9】
上六:咸其辅颊舌。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解读】
“滕口说”的“说”是悦,而不是言说。《说卦传》“兑,说也”,孔子《易传》时代“说”有“脱”、“悦”两义,“说”的“言说”义刚有萌芽,孔子编《象传》时使用“言说”义的可能性很小。详见《周易密钥》:《周易》《诗经》《论语》“说”字演义。
……
○最先领悟《咸》为少男少女生命修为之卦的是鞠曦先生,鞠曦先生《易道元贞》曰:
“辅颊舌”为任脉所属,由九五之督脉而感至上六之任脉,使任脉与督脉相通,口水泉涌,吞咽而悦于心身,故为“滕口说也”。
================== 标点符号
“滕口说”的“说”是悦,而不是言说。《说卦传》“兑,说也”,孔子《易传》时代“说”有“脱”、“悦”两义,“说”的“言说”义刚有萌芽,孔子编《象传》时使用“言说”义的可能性很小。(详见《周易密钥》:《周易》《诗经》《论语》“说”字演义)
……
○咸卦为少男少女生命修为之卦,鞠曦先生《易道元贞》曰:
“辅颊舌”为任脉所属,由九五之督脉而感至上六之任脉,使任脉与督脉相通,口水泉涌,吞咽而悦于心身,故为“滕口说也”。
3.【咸卦总结】
咸,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心而感,故为咸。领悟万物之感应,莫如少男少女,《礼记·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全卦六爻以男女人体感应设喻,依次展示“交感”的情状与得失。下卦象下体,自拇而腓而股;上卦象上体,自心而背(脢)而口。初六“咸其拇”(脚拇指),感之始也:六二“咸其腓”(腿肚),性之始也,故动则凶,居则吉;九三“咸其股”(大腿),欲之动也,故诫以“往吝”;九四感于心神,心无形,故爻辞不冠以“咸其”字,“憧憧往来”,心意未定,“未光大也”;九五“咸其脢”(背脊),“志末”,志之成也;上六“咸其辅颊舌”,水火既济,道之成也。诸爻恰如《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体现的琴瑟和谐之道。
○滕:
滕,《说文》“水超涌也。”
虞翻作“媵”:媵,送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曰:“滕口说也”者,旧说字作“滕”,徒登反。滕,竞与也。所竞者口,无复心实,故云“滕口说”也。郑玄又作“媵”。媵,送也。《咸》道极薄,徒送口舌言语相感而已,不复有志于其闲。王《注》义得两通,未知谁同其旨也。
愚以为:“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如果望文生义,很容易得出先儒“张口骋辞貌”的结论。如果能领悟咸卦为人道之本的话,方可明了咸卦九三正应上六的寓意。九三为艮卦主爻,艮为背,代表督脉;上六为兑卦主爻,代表任脉,三与上正应,乃全卦感应之核心。《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道家和中医学认为,督脉循背,总督周身阳脉,为阳脉之海;任脉沿腹,总任一身阴脉,为阴脉之海,两脉各断于上腭和舌根,即“辅颊舌”。咸卦为人道之本,“辅颊舌”位置的人中穴是人体的中心,是任督二脉阴阳二气的交界。咸卦《彖传》“二气感应以相与”,《周易》中提到阴阳二气感应唯此一例。
当一个人修身养性达到精气神具足时,舌头自然被上腭微微吸住,道教谓之“搭鹊桥”,“鹊桥”乃牛郎织女相会之处,此时阴阳交通,咸卦男女相会,欧阳修云“鹊迎桥路接天津”,在人体则是任督二脉贯通,口腔内金津玉液如甘露泉涌,爽口无比,即“滕口说也”。 
“滕口说”的“说”是悦,而不是言说。《说卦传》“兑,说也”,孔子《易传》时代“说”有“脱”、“悦”两义,“说”的“言说”义刚有萌芽,孔子编《象传》时使用“言说”义的可能性很小。(详见《周易密钥》:《周易》《诗经》《论语》“说”字演义)
从“滕”、“媵”、“送”的小篆可以推断“滕口”是指通过“搭鹊桥”使督脉阳气灌入任脉,实现坎离相交、水火既济的生命本能。
滕(小篆) 媵(小篆) 送(小篆)
“滕”、“媵”、“送”,这三个字的右部是“灷”(zhuàn),灷为两手捧火,表示火种。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取火或用燧石,或用钻木方式,然后用干藤将火种保存。“送”字的本义为火种的传送,引申为人种的繁衍,这就是“媵”字,从女,原义为陪送出嫁。“媵”同“滕”,从女变为从水,可见女与水通,两字左边从肉(月),说明与人体有关(如胸、背、腹、肚、臂、膀、臀、腿、肝、脾、肺、肾、胃、肠等皆从肉),女与水相通的人体部位只能是任脉,任脉为女脉,任即妊,任初文壬,壬属水。任脉的起点是舌,它的职能是“搭鹊桥”接送督脉的“火种”(阳气)顺利进入任脉,以实现坎离相交、水火既济。
○咸卦为少男少女生命修为之卦,鞠曦先生《易道元贞》曰:
“辅颊舌”为任脉所属,由九五之督脉而感至上六之任脉,使任脉与督脉相通,口水泉涌,吞咽而悦于心身,故为“滕口说也”。
鞠曦以为九五为督脉,非也。咸卦六爻相应,当以九三为督脉。
《咸》卦自初六至九四都是在警告“憧憧往来,朋从而思”的少男少女莫妄动、“止而悦”的道理,因为他们的生命还“未感害也”,还“未光大也”。九五无为,而上六则自然进入生命修为的内时空交感,通过少年时期的生命修炼与内时空交感,由“志末”达“滕口说”,从而可以安顿身心性命,最终在成熟的年龄进入婚姻之道,“取女”才会“吉”。
3.【咸卦总结】
咸,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心而感,故为咸。领悟万物之感应,莫如少男少女,《礼记·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全卦六爻以男女人体感应设喻,依次展示“交感”的情状与得失。下卦象下体,自拇而腓而股;上卦象上体,自心而背(脢)而口。初六“咸其拇”(脚拇指),感之始也:六二“咸其腓”(腿肚),性之始也,故动则凶,居则吉;九三“咸其股”(大腿),欲之动也,故诫以“往吝”;九四感于心神,心无形,故爻辞不冠以“咸其”字,“憧憧往来”,心意未定,“未光大也”;九五“咸其脢”(背脊),“志末”,志之成也;上六“咸其辅颊舌”,乃全卦感应之核心,道之成也。诸爻恰如《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体现的琴瑟和谐之道。
Re: 李守力《周易诠释》:解读31咸卦[2015-02-07 11:55:36]
第31卦咸卦解读更新、总结(2015年2月7日)
2015年2月7日 11:38:05
咸卦解读:
http://lishouli.blog.hexun.com/65561383_d.html
1.【31.1】
咸,亨,利贞,取女吉。
《礼记·乐记》:“《咸池》,备矣。” 郑玄注:“ 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脩而用之。”
……
上古时期为母系社会,尚无“男下女”“亲迎之道”,故用“咸”而不用“钦”,况且“钦”为后起字,初文本为“欠”,故“咸”当为《周易》咸卦本字。
咸卦上阴卦下阳卦,具备阴阳交泰的属性(内阳而外阴),少男、少女异性相吸,六爻上下完全相应,山泽通气,故曰“咸”。观察传本《周易》咸卦,在天文、阴阳属性关系、卦象、爻象、文字、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具备严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此可见《周易》达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完美的统一。
================== 删除“上古时期为母系社会”一段。
《礼记·乐记》:“《咸池》,备矣。” 郑玄注:“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脩而用之。”
……
咸卦上阴卦下阳卦,具备阴阳交泰的属性(内阳而外阴),少男、少女异性相吸,主爻得正,六爻上下完全相应,故曰“咸”。而泰卦、益卦、既济卦皆如此,何以独咸卦曰“咸”?盖泰卦之乾刚健不息,益卦风雷震动不止,既济水火润下炎上,唯泽山二卦皆静,故能“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
观察咸卦可知,《周易》在天文、阴阳属性关系、卦象、爻象、文字、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具备严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此可见《周易》达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完美的统一。
2.【31.9】
上六:咸其辅颊舌。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解读】
“滕口说”的“说”是悦,而不是言说。《说卦传》“兑,说也”,孔子《易传》时代“说”有“脱”、“悦”两义,“说”的“言说”义刚有萌芽,孔子编《象传》时使用“言说”义的可能性很小。详见《周易密钥》:《周易》《诗经》《论语》“说”字演义。
……
○最先领悟《咸》为少男少女生命修为之卦的是鞠曦先生,鞠曦先生《易道元贞》曰:
“辅颊舌”为任脉所属,由九五之督脉而感至上六之任脉,使任脉与督脉相通,口水泉涌,吞咽而悦于心身,故为“滕口说也”。
================== 标点符号
“滕口说”的“说”是悦,而不是言说。《说卦传》“兑,说也”,孔子《易传》时代“说”有“脱”、“悦”两义,“说”的“言说”义刚有萌芽,孔子编《象传》时使用“言说”义的可能性很小。(详见《周易密钥》:《周易》《诗经》《论语》“说”字演义)
……
○咸卦为少男少女生命修为之卦,鞠曦先生《易道元贞》曰:
“辅颊舌”为任脉所属,由九五之督脉而感至上六之任脉,使任脉与督脉相通,口水泉涌,吞咽而悦于心身,故为“滕口说也”。
3.【咸卦总结】
咸,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心而感,故为咸。领悟万物之感应,莫如少男少女,《礼记·乐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全卦六爻以男女人体感应设喻,依次展示“交感”的情状与得失。下卦象下体,自拇而腓而股;上卦象上体,自心而背(脢)而口。初六“咸其拇”(脚拇指),感之始也:六二“咸其腓”(腿肚),性之始也,故动则凶,居则吉;九三“咸其股”(大腿),欲之动也,故诫以“往吝”;九四感于心神,心无形,故爻辞不冠以“咸其”字,“憧憧往来”,心意未定,“未光大也”;九五“咸其脢”(背脊),“志末”,志之成也;上六“咸其辅颊舌”,水火既济,道之成也。诸爻恰如《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体现的琴瑟和谐之道。
匿名者(未注册)
Re: 李守力《周易诠释》:解读31咸卦[2014-02-11 13:58:06]
以下是引用 lishouli 于 2012-11-04 14:14:35 的发言:
【31.4】
【解读】
增加:
○咸卦兑上艮下,上下交感。初六与九四相应,九四在外卦,故曰“志在外”。
反对!
Re: 李守力《周易诠释》:解读31咸卦[2013-03-02 09:31:11]
○咸九四,即咸之蹇:2013年3月2日 08:52:07
蹇卦为“得朋往来”之卦。蹇卦卦辞“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西南,则得朋,故蹇卦卦主九五云“大蹇朋来”。初六“往蹇来誉”,九三“往蹇来反”,六四“往蹇来连”,上六“往蹇来硕”,皆“往来”之义。故咸九四云“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孔子在《系辞传》又将其推广到日月往来、寒暑往来。蹇卦《大象传》云“君子以反身修德”,孔子亦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Re: 李守力《周易诠释》:解读31咸卦[2012-11-04 14:14:35]
【31.4】
【解读】
增加:
○咸卦兑上艮下,上下交感。初六与九四相应,九四在外卦,故曰“志在外”。
Re: 李守力《周易诠释》:解读31咸卦[2012-10-15 21:59:19]
增加:
【《周易》咸卦,准《连山》《归藏》钦卦】:
今本咸卦之“咸”,秦简《归藏》同,楚简《周易》、帛书《周易》、传本《归藏》皆作“钦”。
钦,《说文》“欠貌。从欠金聲。去音切。”
段玉裁注:
欠貌,凡气不足而后欠。钦者,倦而张口之貌也。引伸之,乃欿然如不足谓之钦。《诗·晨风》:“忧心钦钦。”传曰:思望之心中钦钦然。《小雅》:“鼓钟钦钦。”传曰:钦钦言使人乐进也。皆言冲虚之意。《尚书》“钦哉”,皆令其惟恐失之也。《释诂》曰:“钦,敬也。”考虞夏商书言钦,周书则言敬。虞夏商书皆钦敬错见。上曰钦若昊天,下曰敬授民时。又钦哉,不曰敬哉,盖钦与敬意略同而词有别也。周书言敬哉,不言钦哉。惟《多方》曰:“有夏之民叨懫日钦,劓割夏邑。”《立政》“帝钦罚之。”钦字两见,某氏传皆训为敬,未知合书意否。“从欠金声,去音切”,七部。钦、歁、欿、歉,皆双声叠韵字,皆谓虚而能受也。
段玉裁说“钦、歁、欿、歉,皆双声叠韵字,皆谓虚而能受也”,钦、歁、欿、歉的字根是“欠”,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说欠字甲骨文“象人跽而向前张口之形”,甲骨文欠字上边是大口张开,下边是侧跪的人形,是人疲倦打呵欠的形象。《礼记·曲礼》“君子欠伸”,《正义》云“志疲则欠”。咸卦(钦卦)上兑口下艮止,卦象与欠字古文象形类似。又兑为泽,艮为山,低卑之泽下能容高山,可谓“虚而能受也”,故《象》曰“君子以虚受人”。
根据段玉裁的考证,“虞夏商书言钦,周书则言敬”,“周书言敬哉,不言钦哉”,由此推断,钦卦是夏《连山》、商《归藏》卦名,帛书《易》、楚简《周易》沿用古《易》卦名,咸卦是《周易》新的卦名。《大象传》“君子以虚受人”本是钦之本义,与《周易》卦辞、彖传、爻辞咸感之义不同。钦卦径用直观的卦象而说理,咸卦则兼用卦爻象解析感应之理,咸卦显然比钦卦说理复杂;“钦”字乃夏商多用,周人鲜用之,这都说明钦卦早于咸卦,《大象传》合“钦”古义,合乎《夏礼》和《连山易》的特征,为《连山易》与《大象传》的渊源又多了一个例证。
传本《归藏》益卦作“諴”卦,諴的初文为咸,諴,《说文》“和也。”咸卦是少男与少女相感,益卦是长男与长女相感,二卦皆上下相应。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礼》与《易》为表里关系,《归藏》(秦简、传本)卦辞皆是神话之言,这与商礼“率民以事神”符合,《大象传》体例与《周易》卦爻辞、彖传、小象传明显不同,而具备“夏道尊命”的特征,所以我认为《大象传》来源于《连山易》。《论语·为政》:“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大象传》是周公对《连山易》的继承而发扬,所谓“因于夏礼”而有所损益也。(1138字)
Re: 李守力《周易诠释》:解读31咸卦[2012-10-15 21:58:35]
1.删除:
○今本咸卦之“咸”,秦简《归藏》同,楚简《周易》、帛书《周易》、传本《归藏》皆作“钦”,咸卦《彖》曰:“咸,感也。”钦,《说文》“敬也。”《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商书·仲虺之诰》“钦崇天道,永保天命”,《正字通》“今御音曰钦敕,御使曰钦命,俗曰钦差,皆取敬意。”“钦”古义为敬天,敬、钦、咸音近义近互通(敬为耕部见母,钦为侵部溪母,咸为侵部匣母)。
咸卦为男女夫妇之道,是指从爱情到婚姻的过程,故《荀子·大略》言“亲迎之道”,“以高下下,以男下女”,高亨先生说:“古代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唯婚礼有男下女之仪式。男亲至女家以迎女,女升车,男授绥御车,走几步。男先至己家,待女于门外,女至,男揖女以入。此皆男下女之仪式。”现代也有男方单膝跪着向女方求婚的仪式,故楚简《周易》、帛书《周易》、传本《归藏》皆作“钦”,《汲冢周书》“威仪悉备曰钦。”郑康成云:“敬事节用谓之钦。”故“钦”用于“男下女”“亲迎之道”再恰当不过。(以上427字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