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视角

 鹿狗 2015-08-10

↑点击上方蓝色“医学界精神病学”加关注哦↑

心理咨询和精神科的工作很多都是交叉重叠却又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合理搭配必能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作者:肖雪萍

来源:心理师肖雪萍(转载已获得授权)


  根据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心理咨询师不能对症状开展工作,即不能开药,不能诊断“强迫症”、“抑郁症”、“人格障碍”,也不能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所以如果你怀疑自己是上述“症状”或“障碍”,想了解自己是否应该服药,是否应该住院治疗,那么建议你先去医院的精神科求治。然后带着医生的诊断书和服药建议过来,在服用药物使情绪平稳,能够进行自我表达,能够自我观察和反思的情况下,参与心理咨询。

  在医疗系统比较完善的国家,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经常是联合工作的。即精神科医生负责从生物角度做药物治疗的处理,心理咨询师则从关系、心理和人格的角度进行工作,对于一些边缘性的心理问题来说--如人格障碍、XX症--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只是服用药物抑制生物神经,无法在心理和人格层面有所成长,并不能真正帮助一个人重新融入社会系统,得到高质量的生活体验,并且,常年服食抑制神经系统的药物的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情绪情感障碍的症状比较严重,却不服食抑制神经系统的药物,那么当人处于情绪紊乱的状态下,无法进行自我表达和自我观察,心理咨询自然也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

  最后,如果你选择来到心理咨询室,那么我们关注的就不再是你的症状(结果),而是关注引发这些结果的原因,尤其是关注心理结构、关系模式和自我层面等等因素如何引发了结果的发生。找到原因之后(同样的XX症,起因可能是全然不同的),适合每个独特个体的解决方案,自然就会浮现出来,无需刻意寻找。

  换句话说,心理咨询并不直接对症状工作,而是通过内在的成长(思维、感受、自我认知等),让内心更有力量,自我更富弹性,人际功能更加完善,从而使那些症状逐渐减轻直至消失。

  有时候你可能会被一些症状所困扰,比如纠结、自卑、焦虑等痛苦的感觉,并且这些感觉是周而复始的,完全没有要离开你的迹象。

  在自助的过程中,你可能通过阅读书籍或网络搜索,发现自己符合“XX症”或“XX障碍”的标准;或者在某处被认为是“分离焦虑”、“俄狄浦斯固着”、“防御性阻抗”等。但是你很快也会发现,即便知道了这一大堆名词,也基本认同名词所描述的就是你的症状,但是却并不能使那些症状消失,也不能让你的痛苦感觉有所减轻。

  先进的心理学理念认为,那些症状本身并不是导致痛苦的根源。换句话说,症状只是结果,而非起因。

  这就像是一个人感冒了,那些感冒的症状——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发热——只是结果,而非起因。也就是说,让一个人感冒的真正原因,是体质虚弱导致的抵抗力下降,而非打喷嚏流鼻涕。

  同理,所谓“XX症”的真正起因,其实是个体在心理发展上,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一部分心理功能受损,为了弥补那个受损的部分,人们自行发展了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而这些方法在最初的时候曾经有效地帮助人们度过难关,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这些方法变得僵化过时,非但不能提供帮助,还反而演变成困扰和问题。

  那么如果用病理的视角去判断人们发展出的曾经有效帮助自己的方法,就会被认为是问题,是病症。

  举例:

  由于种种的原因(环境、关系、自我等),小明感到非常恐惧,但是由于心理功能不够完善,他无法有效地消化那个恐惧情绪,于是便发展为经常担心房间的门关得不够严实,从而导致一些幻想中的怪兽来伤害自己。小明于是经常需要去检查门是否已经关好(如果没有关好,自己就可能会受到伤害),当他发现门很好地关闭着,内心里就能得到片刻的踏实感。但是这种踏实的感觉并不能持续,为了找回那种踏实平静的感觉,小明不得不一遍遍地去检查门是否有关好。这种不断地关门锁门的重复动作对小明来说有着积极的自我保护的意义,那可以让他不至于因累积过多的不安全感而精神崩溃。

  但是这样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小明会被父母和医生认为是患上了“强迫症”。

  小明的“强迫症”只是结果,真正的起因是内在里严重的不安全感。

  如果要去解决这个“强迫症”的问题,仅仅关注如何去除症状,并不是积极的努力方向。就像如果治疗感冒,只是关注去除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而不去想办法提升身体的免疫力,那么感冒就会周而复始的发生,导致人体免疫力受到更大的破坏。

  所以在面对小明的“强迫症”时,我们确实会关注到小明的症状,但更需要关注的是小明内心的不安全感。通过心理咨询,让小明在安全的关系里达到心理上的再成长,让他得以找回自己的力量,直至他内心有能量和恐惧感共处,并且自我感觉有能力去应对外部环境。

  其他让人感到心理困扰的,比如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情绪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原理都等同小明的“强迫症”。

  在成长型的心理咨询里,我们关注的是找到导致症状的原因,然后促进心理上的再成长,陪伴你找到属于你的内在力量,拿回与外部环境和谐共处的资源和智慧。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你在时间、金钱和精力上的投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你将与各种内在里的自己相遇,体验到交织着各种复杂的情绪体验的感受,那不见得是很愉悦的体验,还反而会让你感到有一些痛苦(当然最终是迈向喜悦和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