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無情360 2015-08-10

《老子》一书,既是道家经典,又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在形式、内容、叙述逻辑以及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正如《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一书的作者李零先生所指出的,“它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短短五千言的《老子》读来简单,但其中所蕴藏的古典人文智慧却未必人人都能理解。长期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特视角的李零先生出版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精准而最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是一部简明而精要、浅显而充满智慧的读本。在本书颇为有趣的“自序”部分中,李零先生介绍了自己读《老子》的渊源,他对哲学的兴趣开始于青年时期,寻找一切带“哲学”二字的书来读,《老子》一书也是被视为哲学来读。先生对《老子》的理解可谓四通八达,既有时间的纵向比较,也有思想的横向解析。该书文字平实朴素,可读性强,深刻的智慧都是孕育于日常生活中,同时也具有极强的学术参考价值,所揭示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

为读者介绍如何阅读《老子》,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先讲了老子其人,再讲其书《老子》,即《道德经》。李零先生常以轻松诙谐的语气来解说,介绍老子其人时说“老子像条龙”“老子是个老寿星”;归纳《老子》一书的特点为“多短章,押韵,韵脚很密,好像顺口溜”“此书喜欢讲一正一反,一阴一阳,对比强烈的辩证法”“此书代表的是一种老辣的智慧”。

本书的主要部分是以帛书甲本作为底本,参照乙本补字讲解《老子》一书,道经在前,德经在后,上篇为道经部分,共三十七章,下篇为德经部分,共四十四章。李零先生先从本子讲起,向读者介绍最好的底本。就阅读本身而言,李零先生的解说是将每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义”,把章节内容用通俗的语言串讲一下,第二部分是“讨论”,把每章中最重要的问题展开来详细讲解,注明出处,并且还标明在哪些章节中也出现过。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初看本书名,就不由地让人想弄清楚为何作者认为老子推崇的是“人往低处走”,又何以在这方面“天下第一”? 这就是本书在进行学理性的解说和释义之后所强调的《老子》一书的思想智慧。

李零先生在书中指出,上善若水、抱弱守雌是老子所推崇的处事智慧。《老子》一书强调作“天下谷”“天下溪”“天下之牝”,甘居下流、不争上游。《老子》喜欢用比喻来说明道理。例如“谷神”的比喻,“谷神”者,是取其陷下之义,水从溪谷陷下而出,终汇为江海,“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道”就是这陷下之谷,“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也”。“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日)[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它倡导“为天下溪”“为天下谷”“天下之牝”,都是取弱非取强、取雌非取雄,与人们取强取雄的一般意识正好相反,这也正是《老子》的处事智慧。自古中国哲人就崇尚水,所谓“上善若水”“智者乐水”“老聃贵柔”,老子贵水,喜欢用水打比方。道家喜欢用最柔弱的东西揭示以柔克刚的道理,从事物的正反两面看问题。水是柔弱的,但水滴石穿,而且大水之势是难以阻挡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

作者既注重“断文识字”式的讲解,同时也广泛参阅儒家、法家等相关著作,熔新知旧学于一炉,在严谨、充实的论述中指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甘居下流、不居上流,此乃“天下第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