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边碎笔:病中读《老子》

 赤脚闲侠 2020-11-08

病中读《老子》

                                          鲁人

  

病了,住医院了;因为住医院了,人一下清静如后院的闲花,每天除了吃药、输液和偶尔的检查化验,便是躺在病床上瞪着天花板,数吊顶的板块。

因为住的是医院,考虑到出院时要带回家的东西可能捎回去的麻烦,我只带了一本《老子》。人过不惑,虽然惑不曾减,心中的波澜却平息了许多,对文约旨远的《老子》是越读越有清心洁骨之感。病房里四壁洁白,又隔绝了外界的许多尘嚣,正是品《老子》的佳境。书读过多遍,此时越觉得老子的胸怀如浩瀚的汪洋,澄之不清,搅之不浊;他的从容大度,可将天下纳于胸中,如宇宙纳群星于其间;也觉悟到他的境界像远古时深山里的清泉,不着一丝尘埃,却充满生机,绝不似今天处处污染,而人工的纯净水又寡得没有一点养分。

老子身后可考的资料极少。他悠悠地骑着黄牛西出函谷关,神龙入云一般隐逸出世,又给他的生命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一部《老子》五千言,就足以让他世代为人类顶礼膜拜。

我以为《老子》五千言,只一句“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即已见他是一位十足的理想主义者。水“处众人之所恶”,即低洼之地,让我想到人们常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以贬低水不求上进。其实,人往高处走,多是为了名利;水往低处流,是为利万物,并非水无理想,实在是水的德行使然。人,坐于云雾缭绕的峰巅,得意地说着“高处不胜寒”之类的虚言,然后是一副傲视苍生的怜悯;水,向低处流,是为了滋润生命,它知道平凡的生命,甚至卑贱的生命都在低处,它的眼里是不着贵贱的,而且,它滋润了万物,也从不以救世主自居。

至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多,多者不善。”“智慧出,有大伪。”……想想,其实都是很原始却很真实的道理,只是我们从来就没有挣脱过欲望的桎梏,自然难以达到那样的境界。时至今日,人类的智慧更是大大地超过自己的德行,更使老子几近极至的理想主义变得古板且荒诞。老子希望即使国土紧邻,百姓也老死不相往来。是呀!不往来,便没有利益交往,没有利益交往也就避免了冲突,这有些像动物用粪便和体味圈地为界互不干扰,互不侵犯。不过现在世界都成了地球村,各种利益充斥在各个角落,个人的利益,社会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为了这些利益便需要争斗,需要兵戎相见。谁又能偏安一隅,与世隔绝。

《老子》之道是圣人之道,可以用来修身,却很难用来治世。圣人是一种生命的境界,却无法作为一个群体追求的目标。因为那只是极少的个体生命可以达到或接近的境界,而一个群体,他们个体中的差异使他们永远无法达到无为无欲的境界的。老子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可天下何日能无欲,又何日能静?因此,古往今来,有许多知名无名的人都斥责老子是一个圆滑世故、狡诈市侩的老家伙。其实,只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充斥着世俗的欲念,才将老子对生活的态度理解为是对生活的智慧。圣人之道自古以来便有着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今天更是极端的理想主义,被误解被歪曲实在不足为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