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神庙里的京师大学堂校舍

 国之档案 2015-08-10

    京师大学堂作为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立的最高学府。大学堂引进了当时西方的教育理念,改变了过去以“四书五经”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在学堂建立之初,由于时间紧迫,曾借地安门内的马神庙官房作为暂时校舍。那么,最初的京师大学堂校舍是如何定址?其筹备过程又如何呢?我们可以从当年清政府内务府档案中看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京师大学堂的大门

    校舍落户马神庙

    早在戊戌变法两年前,就曾经有人提议筹备建立京师大学堂,但当工部尚书孙家鼐把筹备学堂的奏折呈给慈禧后便不了了之了。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发“明定国是变法维新”谕旨后,开办京师大学堂才被正式提到日程上。没过多久,光绪皇帝再次颁发谕旨,催促军机大臣等迅速办理开办京师大学堂之事。随后《大学堂章程》议定,光绪皇帝委任孙家鼐管理大学堂事务。五月二十九日(7月17日),孙家鼐建议借鉴日本最初开设学堂的办法,在没有正式校舍之前,先暂借一处房屋招收学生,并请求再借空闲的房室一所,暂充学舍。这个建议被光绪皇帝采纳,当日颁下谕旨,将此事交予督办大学堂工程的庆亲王奕劻和礼部尚书许应骙共同办理。

    奕劻和许应骙调查后奏报:在地安门马神庙有空闲的府第一所,房间尚属整齐,院落比较宽敞,只要略加修葺,就可作为暂时开办大学堂的处所。随后,光绪皇帝指定这项工程由内务府总管大臣负责。从内务府向光绪皇帝汇报的情况来看,当时马神庙的房舍有430多间,但因年久失修,不堪使用。于是,内务府通知大学堂负责人会同查看,以确定学堂规模及修葺房屋办法。六月二十八日(8月15日),孙家鼐率同总教习丁韪良及司员前往马神庙查看,并拿走了房间图样。七月初二日(8月18日),内务府总管大臣向光绪皇帝汇报办理经过,随即开始监督饬令工匠准备开工。

    资金紧张 艰难改建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六日(1898年8月22日),孙家鼐将房间图样送回,并提出修理要求。因学堂校舍属于暂借使用,所以仍需按房屋原先的规制进行相应修葺。具体的做法是:对渗漏的房屋勾抹防漏,补砌倒塌的屋墙,修补残缺的门窗,刨除积土,修理完毕后便可移交大学堂接收。除修理之外,还要根据大学堂需求进行部分改建和建造。

    大学堂校舍如果全部修造齐全,需添设房舍130余间。时间紧迫,内务府接文后,一面监督饬令厂商按照图样赶紧开工,一面估算各项工料钱粮。原本预计各项物料共需实银11万两,但在承修司员核减后,减少了三成。由于库款支绌,内务府总管大臣再次核减经费,最终需实银6.93万两。七月十八日(9月3日),内务府总管大臣上奏光绪皇帝,请求将这项钱粮由户部照数拨给。由于校舍急用,需添加人工赶办,而户部所拨钱粮如果分期给银便会耽搁工程,因此内务府总管大臣请求户部将所有银两全数拨给。

    七月二十九日(9月14日),孙家鼐率同丁韪良又一次前往马神庙进行查看,丁韪良对原定的房间修理方案进行了修改补充。八月初六日(9月21日),内务府总管大臣上报改修续修工程情况,同时监督饬令匠役全部按照式样进行建造,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就在奏报的当日,“戊戌政变”发生,光绪皇帝被幽禁,慈禧再次垂帘听政。八月十一日(9月26日),慈禧正式颁布上谕,废除变法各项条款,只有京师及各省会大学堂可以继续开办。九月二十七日(11月10日),内务府总管大臣奏报,马神庙官房旧有的正院和西院房间、添建的房间都将告竣,打算先交大学堂接收。东院添建的房间正在赶办,等到工程竣工后再行移交。至于原定购买附近院落的问题,便交由管理大学堂的大臣酌情办理。至此,最早的京师大学堂校舍基本修建完成。孙家鼐接收大学堂房屋后,立即派办事人员移驻学堂,开始了招生事宜。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5年7月17日 总第2787期 第四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