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

 昵称8088609 2015-08-11

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

黄宗羲,生于公元1610年(明万历38年),卒于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著有:《明儒学案》、《南雷文定》、《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等文集。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称“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

《清史稿》中曾记载:

“愤科举之学锢人,思所以变之。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钞之同里世学楼钮氏、澹生堂祁氏,南中则千顷堂黄氏、绛云楼钱氏,且建‘续钞堂’于南雷,以承东发之绪。”(《清史稿》480卷)

黄宗羲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大。清政府撰修《明史》,曾咨询与他,书中记载:

“史局大议必咨之。”(《清史稿》480卷)

黄宗羲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者,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

《明夷待访录》一书计十三篇。“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其《序卦》有曰:

“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有言。” (《易经·明夷·初九·卦辞》)

其文题中的《明夷》为六十四卦中第三十六卦,卦象为“离下坤上”,即地在上,火在下。“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从卦象上看,太阳处“坤”即大地之下,是光明消失,黑暗来临,光明受到伤害。这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也是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希盼,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而“待访”是等待贤者来访,让此书成为后人之师的意思。另外,“明”就是太阳,亦称为“大明”,暗合“大明朝”;“夷”有“诛锄”之解,又有“视之不见”之解,暗含作者的亡国之痛。

《原君》是《明夷待访录》的首篇。黄宗羲在开篇就阐述人类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他说设立君主的本来目的是为了“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释其害”,也就是说,产生君主,是要君主负担起抑私利、兴公德的责任。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他说到: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明夷待访录·原君》黄宗羲著)

然而,后来的君主如何?他写道: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明夷待访录·原君》黄宗羲著)

他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从根本上否定了其合法性。黄宗羲在民权理论上超越了欧洲的思想家鲁索。

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官员应当)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学校指一种机构)……公其非是于学校”(《明夷待访录·原君》)

这些观点,可以看出,黄宗羲是明代具有认清一个国家主要的是政体的改革,而不是以革命去改变国体,只改变国体,只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个专制替代了那个专制。而政体的改变,才是国家需要的,人民受惠的,才能保持执政的廉明与持续。

抗清斗争失败后,黄宗羲晚年建龙虎山草堂于化安山,从事读书著述。

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l688)冬,先生79年岁时,就在此自觅墓地,营建了极其简朴的生圹。并作诗留存:

空谷登登相杵频,

野狐蛇鼠不相亲。

应知难免高人笑,

苦恋生身与死身。

全诗形象生动,仿佛听到了当年筑墓时彼此交响的舂杵声。他还作《梨洲末命》、《葬制或问》等篇告诫儿孙,他死后就用平时穿的衣服入殓,写道:

“一被一褥,安放石床,不用棺椁,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觋、铭旌,一概不用”。(《葬制或问》黄宗羲著)

他又引现世之例吟诗明志:

“闻说始宁有赵君,

不将棺木自缠身。

人间亦有奇于我,

比例无烦及古人。” (梨洲先生神道碑文)

他嘱托后人,墓前拜坛下小田可“分作三池种荷花”,“能于坟上植梅五株”就非常感谢了。若“再有石条两根,可移至我圹前作望柱。”上刻:

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

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

勉励后生以先贤的高风亮节、著述传文,作自生的楷模。临终前,梨洲先生又再次作诗示季子百家:

筑墓经今已八年,

梦魂落此亦欣然。

莫教输与鸢蚁笑,

一把枯骸不自专。

先生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从俭而葬”,使“百家不敢不遵也”。他逝后,儿孙遵照遗嘱办理葬事,并由清初著名史学家鄞县全祖望撰写神道碑文,肖山毛奇龄撰写墓志铭。

公元1966年“文革”中,黄宗羲墓被毁,1981年部分修复,墓坐西朝东南,正面形似荷叶山墙,用条石错缝迭砌。中间直竖石刻墓碑,上镌隶书“黄公梨洲先生墓”七个大字。碑前置有石祭桌,用鹅卵石铺设的拜坛,两侧各置一条石凳。墓四周丛山巍巍,绿阴蔽日,给人一种肃穆幽静之感。 

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黄宗羲像与书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