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V三千年,从未被超越:宗教背后的社群运营三要素

 兰卡咪妈 2015-08-12

让我来猜一猜,在你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陌生人虔诚的向你传教,自愿的;


身边的友人捐助钱财参与宗教建设,他们捐助庙宇,教堂,修葺经书,自愿的;


身边同一个信仰的信徒们结成社群,定期聚会,他们彼此认同,并在某些时候明显区隔于其他人群。


你以为我在跟你讲宗教?其实不是,我是在跟你讲社群。


假设一下:


你有一个社群,成员自发的向其他人宣传推广社群的产品和理念,自愿的;


你有一个社群,成员积极参与社群运营和产品建设,出钱出力出人出资源,只为了这个社群变得更好,自愿的;


你有一个社群,成员之间彼此强烈认同,定期聚会并且明显的区隔于其他人群,以此为荣。


如果你有这么一个社群,规模足够大,顺理成章我们就可以导出一个结论,你要发财了,ABC轮上市圈钱敲钟走向人生巅峰指日可待。


你还可以在自己脑袋上套上N顶光环,互联网思维创业者,新时代的商业英雄,社群经济成功学导师,四处巡讲,兜售成功方程式,万众瞩目。


擦擦口水,这事不简单,但也没那么难。


要拥有这样的社群,你只需要向宗教学习三点,再加上一点难以置信的运气。


点是:偶像、信仰、图腾。


首先,你得有个偶像,他是惩罚的电,他是救赎的光,他是珍珠中的那一粒沙,他是凝聚粉丝的希望。


没有偶像的社群不叫社群,人们可以很活跃,然而你永远没有办法让他们往同一个方向行动,就好像一盘散沙,大风吹过,不留痕迹。

然后,你要有统一的信仰,信仰是力量,信仰是方向,信仰让人彼此靠近,信仰是你引导粉丝前进的灯塔。

很难想象没有统一行为准则的人能够成为社群,人们会互相对抗,试图从思想上征服对方,当群体中的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正确的时候,社群的能量就会在内耗中消失殆尽。


而当所有人都相信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是应该实施的,群体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和创造力。


最后,你要有明确的图腾,图腾既是区分社群的标签,也是信徒们展现虔诚和实施崇拜的道具,图腾是你最强大的产品,它可以衍生出一系列配套的仪式和附属品,极大的丰富你的社群生态,并让你的社群理念得以向核心粉丝之外的人群扩散。


当我在说偶像、信仰和图腾这三要素的时候,脑子里并没有在想基督、救赎和《圣经》。


实际上大多数的宗教都能够提炼出这三大要素。


对比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人类的生命和思考显得如此孤独、短暂、无知且危机四伏。


我们需要偶像、信仰和图腾来提供心灵的慰藉,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寻找同类,抱团取暖。


我们生来需要宗教!


我们生来需要社群!


这一点从未改变。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在瞎掰,我精心准备了五个CASE,验证的时间到了:


CASE1:乔帮主在世时的苹果公司


偶像:乔布斯


信仰:改变世界


TOTEM:MAC1984IPOD2001iphone2007(以及由这三个产品延伸出来的一系列贵得要命的外设和配套软件服务)


几年前我和一个创业的兄弟酒后聊天,当时他们开发的软件即将在APP STORE上线,第一批测试的市场分别是印度、南非和巴西。数码白痴的我被他的计划深深的震撼了,第一次意识到苹果在比数码产品更深刻的层面上改变了世界,十几个人的初创团队,就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在世界范围内测试产品,没有苹果,你敢想吗?


能实现这一切的产品早就超出了消费品的范围,那不是手机,是承载着信仰的图腾。


蒂姆库克很可爱,然而他的公开出柜也无法为苹果提供新的偶像。


苹果还会赚很多钱,但是很难再改变世界。


CASE2:小米


偶像:雷军


信仰:极(PIAN)客(YI)


图腾:米UI、小米手机、小米电视(以及这三个图腾延伸出来的一系列延伸产品,对了,还有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天才商业逻辑)


小米的成功和挑战都在于选择了一个极易扩散然而很难溢价的信仰,一旦不能用极低廉的价格提供性能远超同侪的产品,就会丧失极客精神,出现信仰体系的混乱,进而导致社群分裂。


面对一个失去了社群的优势的小米,做了一辈子硬件的大佬们分分钟教雷布斯怎么做传统公司。


而保持极客精神就意味着小米永远不能生产有溢价的硬件产品,只能寄希望靠软件和场景盈利。


硅谷之神KK说万物互联,所有的硬件都会变成软件,然而这是一条艰险的路,小米走得过去,飞龙在天,走不过去,龙沉大海。


CASE3:罗辑思维


偶像:罗胖


信仰:人俗就得多读书


图腾:视频、语音(以及一系列各种乱七八糟的衍生品)


罗辑思维的团队开创了用非实体产品建设社群的伟大尝试,并且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然而正是因为如此,罗辑思维在实体商品上的延伸显得相当不节制,贩卖的很多东西跟社群的信仰毫不相关,也许罗胖打心眼里认为自己是一个手艺人,然而罗辑思维今天的粉丝体量已经脱离了一个手艺人所能涵盖的范围。要做一代宗师,开宗立派的首要觉悟就是:既然你接受粉丝的供养,就不能给他们提供和信仰无关的产品和场景。


好好干,别任性。


CASE4:趁早


偶像:王潇


信仰:趁早


图腾:效率手册


潇洒姐和她的趁早社群刚刚起步,却是我见过的最简洁的社群模型,上周五我请她吃肉的时候对她说,你有趁早,一世无忧,一千个铁粉就能养你一辈子;至于能不能IPO,就得看图腾的延伸品能不能紧贴信仰,频出爆款。


为人、行文、做生意,她有个最大的优势:清楚、简洁。


不清不楚的人脑子不好,花里胡哨的人定力不够。


啥都不缺了,剩下的就看脸吧。


CASE5:各种90后你看不懂的互联网创业KOL


偶像:90后,95后,00后,05后,10后……


信仰:老梆子不懂新世界


图腾:互联网思维加过的一切,包括但不限于煎饼、鸡蛋、按摩棒、牛肉粉……


我加上这个案例纯粹是为了做一些学术吐槽,费尔巴哈在《宗教的本质》里指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有那么一群曾经敢为天下先的60后、70后,突然发现自己看不懂这个时代了,不愿意认命的他们需要灯塔,需要偶像,需要一个社群来安放彼此的依赖,顺应这个潮流,90后的互联网创业者们粉墨登场,一切违背常识的举措都被加上了未来的光环……


长点心把叔叔阿姨们,你们被社群啦,仔细想想,跟90后创业KOL在一起玩的不都是60后,70后以及一小撮居心叵测的80后么?


90后的用户在哪?


——————————————————————


和潇洒姐吃饭的时候她送我一句话,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价值观的蓝海。


只要你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然会有追随者为你的社群摇旗呐喊,添砖加瓦。


毕竟倒回去800年,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诞生,靠的是信仰,而不是KPI


后记:

8年前,我刚加入一家咨询公司,老板喜欢反复和我们讲学术和商业的区别,他是这么总结的:


学术是从很大的范围里得出一个很小的结论;


商业是从很小的范围里得出一个很大的结论;


做学问是做真理,皓首穷经一辈子,所看所学所思所想,能变成一个真理就算是老天保佑;


做商业是风险投资,资源有限,信息有限,时间有限,讲的是大胆假设,迅速求证,等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弄明白了,也就没你啥事了。


这个号只讲商业,不讲学问。


我把假设给你了,愿意和我一起求证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