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风药的临床运用

 tnj660630 2015-08-13

祛风药的临床运用

祛风药即羌活、独活、荆芥、防风、藁本、苍术、白芷、威灵仙、秦艽、蒺藜之类,笔者认为它的临床运用远不仅在于祛风散邪、发汗解表,至少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药多燥,燥能胜湿,古人取类比象而喻之为“风能胜湿”。《素问·五运行大论》提出“风胜湿”的理论,而《景岳全书·湿证》又指出:“湿证之见,凡黄疸、肿胀、泄泻、痰饮、呕吐、痹痛、淋秘之类,皆有湿证”,故而笔者认为诸凡胃病、泄泻、头痛、黄疸、水肿、崩漏、带下、淋浊等种种疾病由湿邪为患者,均可运用祛风胜湿之法或配伍祛风药治之;二是风药多轻扬上行,辛散升浮,故而能升清阳、醒脾胃、通督脉,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概括之为“风、升、生”。笔者认为久泻、胃胀、崩漏、带下诸病由于脾虚下陷、清阳不升引起者,均可运用祛风升清之法或配伍祛风药治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清阳升而浊阴降则诸症平;三是风药能散邪,其“邪”字应当理解为风、寒、湿、火诸邪,而不仅仅限于风邪,故而笔者认为阴寒困于四肢之痹证、湿邪蕴于脾胃之胃病、阴火郁于肌肤之内伤发热等症均可运用祛风药配伍治之。综上所述,药类法象,笔者将祛风药的特性概括为“散邪、燥湿、升阳、生清”八字。金元医家李东垣悟透祛风药的这些特性而创“升阳除湿”和“升阳散火”之法,每集大队风药于处方之中,乃是灵活运用祛风药的典范。祛风药的临床配伍运用可散见于各个系统病症中,现举例如下:

一.祛风药治疗胃病

祛风药在治疗胃病方面的运用例如:有胃病夹湿而经久不化,而无阴伤征象者,治疗时适当配伍祛风药,能鼓动胃气,醒脾化湿,以助他药之效。防风是常用的祛风药物之一,对胃病夹湿较重的患者,加此一味,常取得意外之效。又如因苦寒药久服而致胃湿经久不化者,有时可酌配祛风之剂,如少量防风、羌活等,化湿祛风,鼓舞胃气。再如胃痛之证,属于湿阻气滞,风木犯胃的,见口腻多涎,胃痛阵发,发则见大便泄泻等证,可配伍藁本、苍术等一两味祛风药。

二.祛风药治疗泄泻

早在《素问·风论》就有“旧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泻”之记述,风性善动,水气相搏则肠鸣便泄,此即风象。风药多燥,燥能胜湿,羌活、防风、秦艽等祛风之药既能祛外风,亦能祛肠中之“风”,缓解肠鸣、泄泻等症。《医宗必读·泄泻》提出著名的治泻九法,其中亦不乏运用风药的治疗泄泻的方法,如云:“……一曰升提,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尔下陷。升、柴、羌、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迫自止。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故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为木药,木可胜土,风亦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又如李东垣有运用升阳除湿之法治疗泄泻,即是用风药以升清阳,用风药以胜其湿,“寒湿之胜,助风以平之,又曰下者举之”。一般认为“湿多成濡泄”,治以分化、利小便、实大便,但是对于湿从中生,脾虚下陷而泄泻者,假若再用淡味渗利之药,脾气下陷而复渗泄之,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气矣,反助其邪。故可以运用祛风药作为主药使阳气升腾,浊阴自化;而风药又能胜湿,则阴湿亦自除,而泄泻可止。药如羌活、独活、升麻、柴胡、防风、炙甘草等味,或升阳除湿防风汤、升阳除湿汤等,着重用风药升阳,因为风药气温味辛,其气升浮,具有生发清阳,舒展经络之气的作用。再如泄泻一证有因风木犯土,湿胜成泄者,症见肠鸣漉漉,腹中拘急,泄泻频作,泻后腹痛不减,治以刘草窗痛泻要方,其中配伍防风一味风药胜湿,又能升举脾中清阳之气,于土中泻木;或再配伍藁本、白芷,升阳止泻,效果甚佳。

三.祛风药治疗下痢

祛风药在治疗下痢方面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祛风药可逆流挽舟、升阳达表。《内经》有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此以风为根,风非汗不出。”张从正又用发汗散风之法治飧泄,如云:“飧泄不止,日夜无度,完骨不化,发汗可也”,且在《儒门事亲·卷二》中有病案可证。以上论述大概是运用祛风药逆流挽舟治疗泻痢的雏形。及于喻嘉言《医门法律》明确提出运用逆流挽舟之法治疗痢疾水谷下流之病,挽之升举而从表解,尤其在痢疾初起,兼夹表证者,确有疗效。逆流挽舟治疗泻痢的代表方如人参败毒散、荆防败毒散,观其具体用药配伍即是运用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等祛风药升阳达表。

四.祛风药治疗便秘

风秘,便秘的一种,治当消风顺气之法,以羌活、独活、防风等与枳壳为伍,或祛风药与槟榔,或祛风药与杏仁、桃仁为伍。方如疏风散:羌活、防风、独活、威灵仙、蒺藜、白芷、枳壳、槟榔、麻仁、杏仁、炙甘草。由此可见祛风药可消风导浊,使清气升而浊气降。

五.祛风药治疗头痛

祛风药在治疗头痛方面的特殊运用体现在治疗雷头风,其病情较头痛深重,且多在天气变幻、刮大风时痛重,其痛为满头内皆痛,且重时有似风雷之声,此乃风邪深入,闭塞清窍,不得发越疏散,经络不通,风寒湿邪互相胶结,郁壅不散之证。病源在于风寒湿邪互相胶结,故而主要运用祛风药祛其深入之风邪,除其胶结之寒湿,常以刘完素的清震汤为主,随证加减:升麻、苍术、藁本、羌活、夏枯草、生石决明、蔓荆子、白蒺藜、荷叶、吴茱萸。综观全方多用祛风药物以散风为主兼以祛寒化湿。

六.祛风药治疗黄疸

黄疸乃湿证,按照风药能“祛风胜湿”的理论,祛风药亦可配伍运用于黄疸一症。众所周知重症黄疸,茵陈蒿汤加减,茵陈必用,但若加秦艽、白鲜皮、威灵仙等祛风之药可以加强消退黄疸之效。按秦艽功擅祛风以胜湿,善治湿热黄疸;白鲜皮祛风燥湿而清热解毒,也是治湿热黄疸良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当代名医朱良春教授治疗重症黄疸每以茵陈蒿汤加减,重用祛风之威灵仙一味加强退黄之功,亦在此理。

七.祛风药治疗水肿

水肿,亦多为湿浊之病。《景岳全书·湿证》指出“治湿之法,凡湿从外入者,汗散之。湿在上者,亦宜微汗之。”又指出:“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都说明水肿之由于“湿从外入者”“湿在上者”,可用“开鬼门”以发汗之,汗之之药,祛风药必在主要药物之列。

八.祛风药治疗内伤发热

祛风药治疗内伤发热主要体现在“升阳散火”之法。李东垣的“阴火论”指出“内伤之病,阴火乘其脾土”。症见于肌表,形寒却肢热,筋骨间亦热,扪之烙手,此为内伤发热,乃脾胃虚弱,木郁土中,燥热发于肌表,治疗除运用甘温益气之药治其本外,用药上同时配伍羌活、独活、防风诸祛风药,助其升阳气,发越脾土之郁遏,发越肌表之燥热,即“升阳散火”, 李东垣所谓“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升,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发散药,接其升药,使大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脾胃论》)。方如火郁汤:甘草、升麻、柴胡、葛根、防风、白芍;升阳散火汤:人参、炙甘草、升麻、柴胡、葛根、羌活、独活、防风、生甘草、白芍;都是配伍祛风药治疗内伤发热的典型方剂。

九.祛风药治疗痿证

痿证之因于湿热者,奈何可以运用祛风之药?对此李东垣亦有颇多论述,指出夏令湿热痿证,因湿热气盛,兼夹风证,伤及筋骨,见下肢痿软麻木,心烦短气,身重头眩,小便黄涩等症,乃“湿热乘于肝肾”所致。因为肝主筋,肾主骨,湿热乘之,所以下肢痿软无力。治疗上仍然配伍祛风药,以益气升阳和坚阴泻火相合,风药胜湿与甘淡渗利配伍,而最主要者,仍然是升阳除湿,升降脾胃之清浊,则阳气上行,荣卫之气调和,而时令湿热之邪亦无可乘之机。代表方除风湿羌活汤中便涵盖了配伍祛风药升阳除湿。 

十.祛风药治疗崩漏

关于运用祛风药治疗妇人崩漏早在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便有论述,其中载有治疗妇女崩漏的五灵脂散、荆芥散、独圣散,三个方子的药物都为祛风之药,并对方义解释云:“已上三方,似非止血之药,如灵脂、荆芥、防风,皆是去风之药,然风为动物,冲任经虚,被风所伤,致令崩中暴下。仆因览许学士《伤寒脉歌》曰:脉伏而大风伤荣。荣,血也。而用此药,方悟古人见识深奥如此。”可以说这是运用祛风药治疗崩漏的雏形。对运用祛风药治疗崩漏有更广泛的运用的仍是李东垣,这些还是基于他的“升阳除湿”的理论,用风药治血病,李东垣卓擅其长。崩漏不止,属于元气下陷,气不摄血;下如水浆,又属脾虚湿盛之象。治以升阳除湿汤:黄芪、炙甘草、升麻、柴胡、防风、藁本、羌活、独活、蔓荆子、苍术、当归。其中,升阳除湿的用药,主要是升麻、柴胡、防风、荆芥、白芷、藁本,以及羌活、独活、蔓荆子等,都是升发阳气,风以胜湿之药。升举脾胃,可以挽回下陷之气;大益风气,可以伸引阳气而胜湿,如此则不止血而血自止,不止漏而漏自涩。

十一.祛风药治疗白带过多

白带为妇科常见病,有白带绵下,无臭不粘者,这是脾虚湿盛,或为肝脾两病,或为肝脾肾同病,治以升阳除湿法,补中益气汤合升阳除湿汤合参,即能见效。药用炙升麻、柴胡、党参、白术、炙甘草、茯苓、当归、陈皮、苍术、白芷、藁本、羌活、炒黄柏等。余如东垣调经补真汤(独活、干姜、藁本、防风、苍术、麻黄、炙甘草、人参、当归身、白术、生黄芩、升麻、黄芪、高良姜、泽泻、羌活、柴胡、杏仁、桂枝、白葵花),用药亦配伍大队升阳风药,补其阳道,使阳生而阴长。

十二.祛风药治疗淋浊

淋浊大致涵盖了现代医学的慢性前列腺炎,其治疗,清热化湿为常法,但临床实践证明,湿邪重浊粘滞,久伏存留,单纯祛湿,往往难以奏效,根据《素问》“湿伤肉,风胜湿”理论,前人总结出:“湿过极,则反兼风化制之。”江苏省中医院何映教授提出从风论治慢性前列腺炎,认为祛风能胜湿,且祛风有搜剔和宣达之功,使久羁留滞之湿邪瓦解;并认为祛风之法,能鼓动胃气,醒脾化湿,“升引脾胃之气上行,使清气升而浊气降,湿气亦随之宣化”。风能胜湿是运用祛风法对慢性前列腺炎中湿邪治疗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祛风之法之所以能运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除了“祛风胜湿”的理论外,还基于“升阳除湿”的理论。至于用药,祛风药以羌活、独活、苍术、防风、白芷、白蒺藜、蜈蚣、勾藤等为主体。何教授之经验方“风灵汤”即是由威灵仙、白芷、独活、防风、红藤、牛膝、石韦、勾藤、萆解等组成,大队祛风药在其列意在祛风胜湿。

十三.祛风药治疗鼻病

治疗鼻病,长期鼻塞不通,不闻香丑,头额昏沉,涕泪眵多。这是脾肺气虚、湿蒙清窍之变。治以升阳除湿法,方如丽泽通气汤(黄芪、炙甘草、升麻、羌活、独活、防风、葛根、麻黄,冬月加白芷、川椒、苍术)。方中用药配伍,以风药升阳,风药胜湿,令元气上出于阳道。

十四.祛风药治疗皮肤病

治疗瘙痒疮疹,祛风胜湿药能消疮败毒,药如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甘草。疮疡之证,初发于肌肉之上,皮肤之间。是风湿热之邪,自外而来,侵袭于身,《内经》所谓“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一般治法,“宜泻其风湿热”,汗而发之,其疮即已,即临床所谓“消法”。但其人脾胃元气不足者,周身荣卫之气亦消弱,既不能表达外邪,而且逗留不散,有转阴内陷之虑。此时治疗运用益气升阳的“内托”之方,托里发汗,通其荣卫,消散疮疡。如内托荣卫汤(黄芪、人参、炙甘草、柴胡、当归身、羌活、防风、连翘、生黄芩、苍术、红花、桂枝),其中配伍羌活、防风、苍术升阳气,散风湿;并能升发补气之药于肌表,加强托里散邪的作用。

十五.祛风药治疗肠风下血

在治疗肠风下血时,可酌情配用荆芥、防风等一两味祛风药,意在针对病原,祛风胜湿。肠风是由外感的风热入肺,不得从外解,因肺与大肠相表里,于是肺移邪于大肠,是为肠风;也可因脾胃湿热郁久未解,蕴结成毒入于大肠,是为脏毒。而槐花散和槐角丸均是治疗肠风脏毒下血的代表方,功善清肠止血、疏风利气。观其配伍用药,前者配用祛风药荆芥,后者配用祛风药防风,均是针对肠风下血,风邪入肠的病原而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