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春花:支前模范美名传

 文野 2015-08-14
胡春花:支前模范美名传X

胡春花:支前模范美名传
来自:20150806 上党晚报张一博 讲述人:常晋文 武乡县窑湾村人
抗战时期,在武乡县的窑湾村,“拥军模范”胡春花组织妇女为八路军做军鞋、补军衣,纺花织布送公粮,冲破旧思想,拥军支前,在太行区首届群英会上,她荣获了“拥军模范”的光荣称号。她的事迹,被编成秧歌剧到处宣传;她的名字,在太行山上传颂至今。
胡春花:支前模范美名传
太行妇女照顾八路军伤员。
故地寻访一首拥军歌唱出革命情
“一铺滩滩杨树枝儿,一铺滩滩草,一队一队的抗日军,阿格呀呀呆,数咱八路军好。一粒一粒的金黄米,一袋一袋的装,一担一担的抗日粮,阿格呀呀呆,送到前线上。一团一团的白棉花,一条一条纺,一机一机的新棉布,阿格呀呀呆,给部队做衣裳……”抗战时期,这首《妇女拥军歌》在太行山上广为流传,歌词朴实无华,却生动描述了当时太行妇女拥军、支前的真挚情感。
胡春花是武乡县窑湾村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进驻武乡,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组织村里妇女为八路军将士烧水、做饭,为抗战贡献力量。
1940年3月,胡春花被推选为窑湾村妇救会秘书,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胡大娘真是个好人!她觉得只有动员起更多的妇女拥军、支前,那些在前线打仗的战士们才能有个温暖的后方。”常晋文回忆着村民们对胡春花的评价。
1940年前后,八路军后方医院和一二九师医疗所搬到黄崖洞兵工厂附近,距离黄崖洞仅有20里的窑湾村一下子成为了根据地的交通要道,部队来往频繁,担架络绎不绝。
为了能安抚和救治伤员,胡春花在村里成立了一个接待站,组织起更多的妇女加入到支前的队伍中来,把烧水,转送和护理伤员的任务主动承担起来,她还动员妇女把攒下的鸡蛋、小米、黄豆都给伤病员吃了,组织妇女织了五百多尺土布,为战士们缝补衣服。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