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知识 >茶叶辞典(五十八)

 飞云阁0811 2015-08-15

茉莉老竹芽峰

茉莉老竹芽峰属茉莉花茶。产于安徽歙县。20世纪50年代歙县茶厂开始生产。1992年产量0.5吨。主销歙县、安庆、合肥、北京等地。 品质特点:外形条索扁平,光滑匀整,挺直尖削,色泽深绿油润;内质汤色清澈黄亮,茉莉花香鲜灵浓厚,馥郁清高。滋味浓醇甘爽,叶底嫩匀肥壮,柔软明亮。


[Chuan]①茶的别称,常与茶或茗合称。参见“茶”。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尔雅音义》:“舜,尺兖反。舜?榛?茗,其实一也。张揖《杂字》云:茗之别名也。”②老的茶叶。《太平御览》引《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薜,嫩叶谓之茗”。


[She] 茶的别称。古蜀西南方言。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日茶,二日梗,三日菠,四日茗,五日薜。”又《茶经·七之事》引扬雄《方言》:“蜀西南人谓茶日蔹。”

 

山水龙剑

山水龙剑主产于浙江丽水九岭头、余岭、黄村山尖等茶场。山水龙剑外形芽直略扁似剑,完整匀齐,色泽黄绿,香气馥郁幽长,有兰花香,滋味鲜醇爽口,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匀整。

黄竹白毫

黄竹白毫产于湖南省永兴县城郊的黄竹村。该村地处风光秀丽的便江河畔,黄竹岭上。黄竹岭,古时称黄竹仙岭,这里群山绵延,竹木苍翠,云雾环绕。相对湿度年平均为81%,年平均气温为18℃,雨量充沛,一般年雨量约为1500毫米。这里为亚热带植被所覆盖,冬天不甚冷,盛夏不甚热,形成独特的小气候。茶园土壤多系花岗岩风化的黄色沙质壤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黄竹岭上有寺庙,庙周围遍种茶树,所产茶叶,品质优良,曾列为贡品。其品质特点是,外形紧曲肥实、显毫、锋苗好,色翠绿;内质香气清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回甜;叶底匀嫩明亮完整。

白兰春

白兰春为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开发中心创制的针形特种绿茶。白兰春品质特点:外形圆直紧结如针,密披白毫,色白若银,香气鲜爽毫香持久,滋味醇和,汤色浅绿明亮,叶底肥嫩嫩黄。
 

茶荈

茶荈[Chachuan]复合茶名。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密赐茶薜以当酒。”左思《娇女诗》:“心为茶薜剧,吹嘘对鼎[钅历]  

苦茶

苦茶[Kutu]亦作“苦榇”。古代蜀人茶的方言。《尔雅·释木·梗》:“梗,苦荼。”郭璞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薜,蜀人名之苦荼。”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茶学

茶学(Theaology 园艺学的分支学科。研究茶树的栽培?繁育?制茶,茶叶质量及其审评?检验方法,茶叶销  售?流通学等经济活动以及茶文化。公元8世纪,唐代陆羽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创建了古代茶学。此后经宋?元两代,茶区扩大,建茶崛起,茶业重心南移,历史上不产茶的福建成为贡茶的主要产地;团饼茶制作技术日臻完善,并出现了末茶和散茶;饮茶艺术日益完善与精美,由上层社会逐渐普及于民间。由于团饼茶制作工序繁琐,“重劳民力”,明代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团”,由此促进了散茶的兴起,散茶制作技术亦日益精进。明?清时代,制茶技术全面发展,始形成红茶?绿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六大茶类。名茶制作技术高度发展,已有近百种名茶出现。传统的种茶?制茶技术成熟,茶叶成为大宗出口商品,销至世界各地。明?清两代,茶学科技著作已有六十余种。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茶叶科学和茶叶生产的发展,为现代茶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40年迁至重庆的上海复旦大学在农艺系内建立茶学专业组,标志着中国茶学学科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经全国农林院校院系调整后,相继在安徽?浙江和湖南等高等农林院校建立茶学专业,并在主产茶省建立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加速了中国茶学的发展进程,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树栽培?茶树遗传育种?茶树生理生态?茶树保护?茶叶加工?茶叶机械?茶叶生物化学?茶叶综合利用?茶业经济贸易?茶与人体健康以及茶文化等分支学科。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茶文化迅速发展,成为中国茶学发展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茶学已发展成一门以农学为基础,并包含食品学?经济贸易学和社会学,涉及农?工?商?文的综合性交叉独立学科。

茶叶(1) (Tea) 参见“茶(1)”

(1)[Tea] ①茶树。是以叶用为主的多年生常绿  植物。在现代植物学分类中,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属下分类未定。中国多采用张宏达分类。可以泛指芽叶可制茶  饮用的各种茶树。在张宏达分类中,包括茶亚属或茶组下茶  系植物;也可特指茶系下的茶种植物[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有乔木?半乔木?灌木三种类型。秋季  开白花,具有喜温暖?湿润,喜酸性土壤的生长特点。中唐  之前谓。西汉司马相如《凡将篇》谓薜诧,扬雄  《方言》谓“菝,东汉《说文解字》谓,三国魏张揖  《埤仓》谓,《杂字》谓“薜,并有“葭萌?等称。唐代陆羽《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日梗,三日菝,四  日茗,五日舜。“中唐时”荼“字衍生为”茶。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中国茶的外传,主要依靠中外文化交流和贸易。唐代时茶传往日本?朝鲜等地,后又从南方海路传往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欧洲各国,并进一步传向美洲大陆。北方由陆路传往俄国?波斯等地。现世界各国语言中“茶”词的读音,大多源于中国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的译音。②茶产品或制品。茶树芽叶及由其制成的饮料。如茶叶()?茶水。传说以茶为饮料,始于神农时代,兴于唐,盛于宋,今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另两种是咖啡和可可)

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Polyploid breeding of tea plant] 通过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进行育种的方法。其多倍体品种的特点是:叶面积增大,叶片增厚,气孔和花粉粒增大,出现巨大花粉粒,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能力和抗逆性增强,一些化学成分(如糖、蛋白质等)含量提高。多倍体茶树包括自然和人工诱导两类。诱导多倍体茶树的主要方法是:采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0.5%~1.O%)处理萌动的茶子胚芽或新梢顶芽48~96小时;用7射线处理种子或插枝。日本横山俊佑(Yokoyama Toshisuke)用0.2%~0.3%秋水仙素处理茶籽180—240小时,印度托克莱茶叶试验站用1%浓度秋水仙素浸渍顶芽168小时,苏联塔瓦雅利捷cIII.K.TaBaHHpHll3e)用2000伦琴(1伦琴-2.58×10-4库/千克)7射线处理种子,均诱导出四倍体茶树。

辐射育种

辐射育种[Radiation breeding] 用放射性核素的辐射线照射作物,诱发变异,经选择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经辐射的作物,突变频率可增加1000倍左右,但不利变异多,有利变异少。辐射对打破连锁遗传,改良一二个性状,具有特殊作用。主要是通过染色体结构或数量的改变而引起变异;另一类叫“核外突变”,即发生在细胞核以外,使与细胞质有关的遗传性状发生变异。辐射一代一般不选择,混合收藏播种;辐射二代是选择关键,辐射三、四代可继续选择。茶树辐射育种主要采用7射线和p射线,分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外照射用60Co的7射线,茶树休眠种子的辐射临界剂量为4000~8000伦琴(1伦琴一2.58×10-4库/千克);内照射用32P的B射线,浓度为740贝可/毫升(即按种子含水量折算放射性溶液的使用量)。因辐射诱导的仅是一部分遗传物质结构的改变,所以,被处理的材料,要求选用综合性状优良,缺点较少的材料。辐射处理后的种子或苗木当代(M1)表现发芽迟,成苗率低,生长势弱,发育慢,有变态叶。Mi代多为隐性突变,极少数为显性突变。发现有利变异,即用无性繁殖法加以稳定和扩大数量,再经比较鉴定,育成新的品种。

射线

射线[Ray] 指波长较短的电磁波以及速度高、能量大的粒子流。作物诱变育种中最常用的辐射源有X射线、7射线、a射线、中子射线等。茶树辐射育种常用7射线。澌南省茶叶研究所用10000伦琴7射线照射“61一丰采-Ol”茶树种子,从Mi代选育出了优良品系“辐丰20号”。

 

辐射剂量

辐射剂量[Radiation dosage] 即“照射量”。

照射率

照射■率[Exposure rate] 亦称“辐射剂量率”、“辐射级”。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辐射线强度。法定单位为库/(千克·秒)或安/千克,非法定单位为伦琴/秒(伦琴/分、伦琴/时、伦琴/日)换算关系为:1伦琴/秒一2.58×10"4库/(千克·秒)-2.58×10-4安/千克。茶树辐射育种采用的剂量率与照射方法有关。漫照射的辐射剂量较轻,突变率较高,常用7射线剂量率为10~30伦琴/日;急照射对芽的诱变效果较好,常用7射线剂量率为90~150伦琴/分。

辐射剂量率

辐射剂量率[Dose rate of radiation] 即“照射量率”。

辐射级

辐射级[Radiation leveI] 即“照射量率”。

内照射

内照射[lnner radiation] 将放射性同位素置入植株体内进行辐射。此法易造成污染并提高环境的放射性本底,需要一定的防护条件,而且被吸收的剂量不易精确测定,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用作内照射处理的常用元素有:32P、35S、45Ca、652ri、60Co和59Fe等。方法有浸种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溶液浸种子;施入法: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肥料施入土壤,让植株吸收;涂抹法:用放射性同位素溶液与适当的湿润剂配合,涂抹在植株上,通过根外吸收将放射性同位素引入植株体内;注射法:用注射器将放射性同位素溶液注入植株组织内。经内照射处理的植株或种子已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在10个半衰期内必须注意安全防护,且不能食用和饲用。

外照射

外照射[Outer radiation] 将辐射源置于育种材料外部进行照射。常用射线有了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以及a射线。外照射处理方法简便,剂量可精确控制,且处理后的材料无放射性物质污染,是最常用的方法。用7射线作外照射辐射茶树的剂量范围:种子5000~10000伦琴,实生苗4000—6000伦琴,插穗1000~3000伦琴(1伦琴-2.58×10-4库/千克)。

人工诱变

人工诱变[Artificial mutagenesis] 亦称“人工引变”。茶树育种方法之一。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种子、植株及其引起遗传性状发生的变异,以创造新类型,通过选择、培育、试验,有可能育成新茶树品种。常用的物理因素有X射线、7射线、中子流、激光、B射线、异常温度等;化学因素有秋水仙碱、甲基磺酸乙酯(EMS)、硫酸二乙酯(DES)等。

秋水仙素

秋水仙素[Colchicine] 。亦称“秋水仙碱”。一种生物碱。分子式C2ZH2506N。最早发现于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秋水仙中,故名。淡黄色结晶,熔点157℃,易溶于水、乙醇和氯仿,溶于乙醚和苯,不溶于石油醚。味苦,有毒,可供药用。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阻碍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发育障碍,以致染色体的有丝分裂大量停滞在分裂中期。育种上利用这一特性使染色体加倍。如用0.2%~0.3%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茶树的萌发种子或芽梢,可获得四倍体;处理单倍体植株,可形成纯合二倍体。

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Colchicine] 即“秋水仙素”。

激光育种

激光育种[Laser breeding] 利用激光照射作物,产生变异,育成新品种的方法。诱变的机理与效果,类似于辐射育种。在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等作物上应用已取得初步结果。

 

高光效育种

高光效育种[High-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breeding]根据生理指标,选择光合作用效率高的材料,育出新品种的方法。一般作物只能利用全年光辐射的i96~2%,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最大理论值为10%—12.38%。高光效品种能大幅度提高作物单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