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大正老师治疗妇科杂病验案四则

 寂寞在繁衍 2015-08-16

作者:温州市中医院  陈祥艳

 

马大正老师,温州中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医妇科临床数十载,个

人著作达八本,每日接诊120人次以上,年门诊额突破3万,既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根底,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妇科杂病的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案一:崩漏

病案:初诊:邹某,38岁。原发不孕18年,月经淋漓不尽2年,刻经行24天未净,量不多,色黯。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 7mm,双侧卵巢增大,左侧42*22mm,右侧33*24mm,两侧卵巢一个切面可见10个以上直径5-6mm的小卵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崩漏 瘀血内阻

西医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

治法:破血化瘀止血

方药:鼠妇6g  丹参15g  益母草20g  当归9g  鹿衔草20g  蒲黄10g  五灵脂10g,3剂。

复诊:药毕经净,妇科检查未见异常。

    按语:崩漏为临床常见妇科病症,常见于妇女临近围绝经期,或少女初潮以后,及部分中年女性,历代医家对本病的介绍治疗比比皆是,然用鼠妇治疗崩漏乃马老一人之举。鼠妇是一味临床十分少用的药物,古代许多本草都不收载。《金匮要略》中的鳖甲煎丸中含有鼠妇一味。鼠妇归厥阴肝经。有破瘀血、消癃瘕、通经闭、利水道、解热毒和止疼痛之效。《千金翼方·卷第四》明确记载本品有“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利水道”之功。患者胞宫瘀滞,新血不安,由是经乱无期,离经之血时瘀时疏,故经血淋漓不尽。鼠妇功擅破血化瘀,臣以益母草、丹参活血祛淤以止血而不留淤,当归补血活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乃血中之气药也,鹿衔草善活血止血,配以失笑散活血祛瘀止血。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止血调经之效,故能药毕经净。

案二:闭经

    病案:初诊:2012年9月5日。金某某,35岁。闭经7月余。末次月经2月份。月经史:5-6/22,量多,色暗红,夹血块,有痛经,伴经前乳房胀痛,纳尚可,夜寐安,大便秘结,2日一解,小便频,无尿急,尿痛。易怒,潮热,出汗,寐短,性欲减退。7月间体重增加20余斤。8月6日(附一医)血性激素:FSH 53.40mIU/ml,LH 23.05mIU/ml,E2 432.0pmol/L,PRL 96.47mIU/L,T 1.07nmol/L,P 5.86nmol/L。8月21日B超子宫内膜11m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闭经(肝肾阴虚)。

西医诊断:卵巢功能早衰。

治法:滋肾养肝调经。

方药:左归丸熟地改生地20 g,川牛膝用45g,加天冬15g、糯稻根30g、柏子仁30g、鳖甲30g,7剂。

复诊:2012年9月12日。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末次月经:2012年9月11日,量少,舌脉如上。

方药:益母草30g  桃仁10g  茜草15g  丹皮10 g  赤芍15 g  郁金12 g  琥珀5 g  蒲黄10 g(包煎) 天仙藤10 g。5剂。

按语:祖国医药认为,月经的产生,关键是肾气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这一生理轴的作用,以及气血、脏腑整体的支持与协调。肾气的旺盛、肾精的充足对天癸的成熟、功能的发挥起直接作用,对月经的产生起着主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继发性闭经的主要病机是肾虚,尤以肾阴虚为主。马老用补肾法治疗本病,主要是在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恢复或重建肾阴、肾阳的相对平衡,滋肾益精虽为治疗本病之主法,但须遵循“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的原则,阴得阳助,则源泉不竭。上方在阳中求阴代表方左归丸的基础上加天冬、糯稻根、柏子仁、鳖甲而成,增强了滋阴潜阳、调理冲任的功效。方中去滋腻之熟地改生地,《本草新编》称生地“通经,止漏崩,俱有神功。”《本草求原》说:“干地黄乃补宣并行,为因虚得实之良药。”故生地黄有通经作用,治疗虚热引起的闭经。山茱萸、女贞子能强阴益精;鹿角胶、龟甲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滋肾精,填精益血,且龟板则“专补阴衰、善治肾损”;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构杞子有抗衰老、增强性腺功能的作用,鳖甲,《医学入门·本草》称“主女子闭经”,同时具有滋阴潜阳,清热收敛作用,对潮热出汗有特殊疗效,故起到一举二得的效果。方中天门冬滋补肾阴,糯稻根养阴除热止汗,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全方的配伍,注重寓调节肾的阴阳平衡于补肾之中,以平为期,虽为补阴血之剂,然于补阴之中寓有补阳之用,共达补肾精、养精血、调冲任之功。二诊正值患者经期,故以行气活血通经为主。

案三:妊娠梦交

    病案:初诊:应某某,女,26岁。以“停经54天,4天出现梦交2次”为主诉于2012年4月14日就诊。Lmp 2.21,4月14日B超检查:宫内单活胎(约7w),近4天寐梦交两次,无腹痛及腰酸,无阴道出血,恶心,无呕吐,胃纳可,二便调畅。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中医诊断:妊娠梦交(心肾不交证)

治法:养心安神,重镇潜阳。

方药:龙齿30g  紫石英30g  茯苓10g  半夏12g  远志10g  菖蒲9g  酸枣仁20g  银戒指(煎汤代水)1枚,5剂。

二诊:2012年4月23日。梦交消失,大便溏。

方药:上方加黄连3g,5剂。

按语:患者妊娠以后血聚于下养胎元,阴血不足,肾水亏涸,不能上济心火,制火无权,更加耗伤阴血。若心火不济肾水,阳强不能固阴,则精不能内守,因之寐梦交。梦交一病,原非罕有,多因患者隐情不言,故临床少有报道,然马老用银戒指(煎汤代水)临床从未报道过。银制品质重下行,《本草纲目》中记载,银具有“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的功效,煎药时放入银戒指取其重镇安神之效。方中龙齿、紫石英具有重镇安神之功,且能收敛浮越之气,茯苓、远志均可宁心安神。马老治疗妊娠精神或神志方面的疾病,喜用茯苓,远志性善宣泄通达,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酸枣仁养心安神,且味酸收敛,甘酸化阴,主入心肝,马老常用其配伍治疗心虚失寐。半夏经过炮制后毒性大减,加于方中且用量适中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取其既能降逆止呕,又具和胃安神作用,《灵枢·邪客》有治疗“目不暝”的半夏汤,药有半夏、秫米,用于治疗失寐。菖蒲入心经,芳香走窜,开心窍、益心智,兼具化湿浊、醒脾胃之效。诸药合用,共奏养心安神,重镇潜阳之效,使心神得养,敛摄浮阳,潜阳入阴,使阳固阴守,阴平阳秘,精神自治,则梦交无由而作。

案四:阴吹

病案:初诊:1990年10月16日,许某,24岁,阴吹4个月,食欲不振,进食后2小

时胃脘疼痛,晚间下腹胀,大便秘结,2~3天一解。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阴吹(脾虚湿盛)

治法:健脾化湿,行气助运。               

方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加减。

党参12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砂仁(冲)4克  佛手10克  枳壳10克  厚朴10克  鸡内金6克  莲子15克  薏苡仁20克  杏仁12克,3剂。

复诊,服药之后阴吹消失。

按语:阴吹可以用“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去平衡”来概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相对平衡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若阴阳失去平衡,则百病从生。马老认为阴吹与中焦脾胃关系最密切。脾胃乃人体阴阳气机升降的枢纽,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若素体脾虚,湿阻中焦,运化失常,升降失序,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气体经过阴道排出时与阴道壁产生摩擦,发出与矢气一样的声响,但无臭味。脾虚湿盛多为致病之本。当脏腑功能失调,中焦运化迟滞,阳明胃肠燥结,煎熬胃肠津液,腑气不通,大便难下致胃肠浊气下泄,别走旁窍,干及前阴,可发此证。胃肠燥结多为致病之标。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配伍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枳壳升清降浊,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气机运行正常,浊气归谷道,阴吹得以治愈,杏仁宣上且润肠通便,一举两得,佛手理气不伤阴,使诸药补而不滞,厚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鸡内金健脾消食。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