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调理月经的“秘密武器”,快快收藏!

 YXP9527 2017-12-15

小编导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作为“半边天”的女性朋友常会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这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受孕和宝宝的健康。今天,小编带来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的调理月经周期的“秘密武器”——调周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看正文~~

月经周期的循环受阴阳消长规律支配,每一次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发展和提高。中医整体治疗女性周期节律可以提高女性自身阴阳水平,顺利完成阴阳转化,改善心-肾-胞宫轴的整体机能,对于助孕时卵子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胚胎在母体内生长均有帮助。

将女性生殖周期由四期分为七期:①行经期:月经来潮关键在于重阳必阴的转化,通过转化纠正重阳的生理极限,基础体温从高温相迅速下降,气血活动表现为排出月经。行经期以“通调”为要,排除陈旧的经血,通过排泄经血,达到新的相对性平衡。②经后初期:阴血不足,血海空虚,癸水之阴处于低水平,阴长运动相对静止。治疗以滋阴养血,补虚固本,养血以养阴,养阴而养卵。③经后中期:介于经后初期与经后末期之间,阴长运动进展达到中等度,最主要的目的是滋养卵子,促进卵子发育,涵养血海,促进血海充盈,即子宫内膜增长,促进水湿津液的增加,润泽生殖道。④经后末期:升降运动较经后,中期明显快速,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予以滋阴助阳,阴阳并重。⑤经间期:重阴必阳,通过氤氲状的气血活动排出卵子。⑥经前前半期:阳长阴消,温煦子宫,为受孕或排泄月经做准备。经前前半期补肾助阳,包括阴中求阳,血中补阳,气中扶阳。⑦经前后半期:重阳延续,升降运动趋缓,以冲任气血偏盛,心肝气火偏旺为特点。治疗上标本需兼治,在助阳的前提下兼用理气。理气一是为行经期做准备,在于调畅血行,使月经来潮顺畅;二是缓解经前期心肝气郁的反应。而助阳可以保证重阳,以帮助顺利转化,排除经血。

中医调周理论的运用


1


行经期

症状:月经来潮,经量中等,时有血块,重阳转阴,夹湿夹瘀。

治法:活血化瘀,利湿排浊。

方药:五味调经散。

丹参、赤芍、五灵脂、川断、茯苓、艾叶、泽兰叶、益母草,随证加减。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


经后期

症状:开始使用促排卵药物,B超监测卵泡生长。月经干净,血海空虚,以阴分不足为主要表现。

治法:滋阴养血。

方药:归芍地黄汤。

炒当归、赤芍、白芍、怀山药、山茱萸、生地黄、丹皮、茯苓、怀牛膝、桑寄生,随证加减。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


经间期

症状:两次月经中间期,带下增多,呈锦丝带状,质地透明,重阴转阳,或兼夹证。

治法:活血通络促排,补肾调理阴阳。

方药:补肾促排卵汤。

炒当归、赤芍、白芍、怀山药、熟地黄、丹皮、茯苓、川断、菟丝子、鹿角片、山茱萸、五灵脂、红花,随证加减。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


经前期

症状:排卵以后,带下减少,体内基础体温升高,若脾肾阳虚阳气不足,则四肢不温,或兼心肝气火则胸闷乳胀痛等。

治法:补肾助阳。

方药:温土毓麟汤。

党参、炒白术、茯苓、川断、杜仲、鹿角霜、砂仁、神曲、陈皮,随证加减。

服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用中药调理月经周期,可改善患者所表现的各种症状,提高卵子质量和受孕率。在助孕周期中,患者往往受到来自配偶、家庭、社会的多重压力,心肝气郁,心气不舒影响排卵及妊娠,中药调周以心-肾-子宫轴为本,整体调节,缓解心理压力,调畅情志,协同药物起到积极支持作用,疗效显著。其应用在普通促排周期、人工授精周期中皆可变通应用。


好 · 书 · 推 · 荐


中医妇科用药十讲


本书是以冯宗文教授多年的学术讲稿为基础,加以增补、整理,编著而成。本书从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及在妇科的应用、理研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冯教授的用经验。共分活血化瘀、理气、清热、止血、温里等、大类,载妇科常用中150余种。本书实用性较强,可供中医妇科从业者及爱好者参考。

↑↑  扫描上方二维码免费试读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