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2015年3月9日。夏某某,29岁。因“停经83天,腹痛半天”就诊。 患者停经83天,今晨10点多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不适,后出现持续性下腹疼痛,伴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大便未解。今辅助B超检查:宫内早孕(约11-周,孕囊57mm×25mm×66mm,头臀长43mm,胎心搏动规则)。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胞阻(气滞) 西医诊断:早孕 治则:理气安胎。 方药: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二诊:2015年3月12日。腹痛消失2天,大便每日一解,稍软,纳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槟榔5g、薤白10g,5剂。 按语:《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记载:“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妊娠腹痛又称胞阻,多因气滞、血虚、宫寒等阻滞胞宫,有碍气血运行所致。《医宗金鉴》有云:胞阻“须审其痛”,其上在心腹间,多属伤食;下在腰腹间,多属胎气不安;若在少腹间,则必因胞血受寒,或停水尿难也。患者先因上腹不适,后至下腹疼痛,且呕吐阵作,为食滞气阻也。孕期肝胃不和,木乘脾土,脾胃不振,食难克化,阻滞气机,吐后虽舒,气滞未除,继而伤及胎元,气血不通则痛。马老师以理气安胎为法,用经方四逆散为底,枳实、柴胡,一升一降,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芍药、甘草,一酸一甘,柔肝健脾,缓急止痛。加薤白宽胸散结,调理脾胃,砂仁理气安胎,温脾化湿。药少力专,和解肝脾,调气护胃,一剂而痛止,可谓神效。复诊以参苓白术散健脾止泻,祛湿开胃以善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