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大正老师简介

 寂寞在繁衍 2015-08-16

马大正,1949年出生,浙江省温州市人。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1978年就读于浙江中医学院中医系(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1982年毕业后一直在温州市中医院从事中医妇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1997年晋升为中医妇科主任医师。曾任温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历任妇科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卫生技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全国中医学会妇科分会委员、省妇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温州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温州市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第七、八届政协常委。已经出版妇科专著6部,发表医学文章80篇。1994年曾携论文《治愈104例不孕症妇女临床资料分析》赴日本参加第四届国际亚洲传统医学大会。温肾安胎汤治疗先兆流产的科研课题获1996年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优秀奖,中国妇产科发展史的研究课题获1992年温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5年被浙江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医学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1997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浙江省医学会、浙江省中医学会、浙江卫生报社授予1998年省优秀医生称号,2000年马大正主任作为浙江省卫生厅组织的名医团专家参加香港中医院首届名医义诊月活动,主要从事不孕不育、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妇科疑难疾病的研究。在临床上马大正主任提倡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擅于使用经方,又极力主张对专病专方的研究。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马主任出生于温州市一个“书画传家三百年”世泽绵长的书香门第,该家族代有医家。清代医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昔客东瓯,闻马氏点眼药粉为天下第一。”记录了当时马氏家族医事之盛况。其父是国内著名的诗人和散文诗作家,曾在杭州大学中文系从事写作教学,马主任从小接受熏陶,热爱文学。1966年就读于人才济济的温州市第一中学时,品学兼优,文体具佳。由于遭遇到历史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支边已成为他唯一的抉择,考虑到东北农村十分缺医少药,他毅然决然地立下弃文从医的决心,靠几本借到的针灸资料,誊抄文字,描摹图谱,编成一本自题为《针砭杂俎》的笔记自学,带上针具,肩负行囊,于1969年奔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插队当农民。初事稼穑,劳苦万分,他仍晨起早读,与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掌灯时还为百姓诊治,并认真做治疗记录。他担心时间的流逝而荒废光阴,便孜孜不倦地努力学习。作于1972年的一首《早读》诗,便是他当年情景的写照:“皛雪映简牍,目耕驾银蠹。祖荻固黽勉,司晨焉敢误。”他在自学针灸中,看到了针灸的神奇功效,给他带来极大的乐趣,还因此与农民结下特殊深厚的感情。由于生产队贫下中农协会的极力荐举,不久他便成为村里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光阴荏苒,他医技日精,疗效每卓,名声日隆,远近求诊者不绝,七台河市还专门对他的事迹作了广播报导。此时他借到了当地老中医的一本《医学白话》誊抄,自学中医。他还搜集各地出版的中草药小册子,栉风沐雨到田野山林识别采集中草药。因他治病常能针到病除,人们给他起了个“马一针”的雅号。在此期间,他广泛接触了北方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掌握了针灸疗法,熟悉了许多中草药。1974年他调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一个半山区的公社卫生院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开始自学西医,攻读《实用内科学》,山区经常没有电,青灯夜读,一夜油烟熏得鼻孔发黑。3年的工作磨练,他掌握了南方农村常见疾病的西医治疗知识。此时他有一方自刻的书章,镌有“半路小集”,自谑半路出家,立志入门。直至1977年我国首次恢复高考招生,他用了3个月的复习时间,考取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浙江中医学院)。

1978年挑着铺盖踏进浙江中医药大学大门时,马大正主任已是28岁的大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他“入门”的最佳途径,他犹如夜行者获秉烛之光。学习成了他最大的志趣,他如饥似渴地忘我学习,立下誓言,要将文化大革命期间损失的光阴弥补过来。他与当时的普通学生不同,决非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将学到的东西与自己以前临床遭遇的问题对照解读,使他获得比常人更多的启迪和更深的理解。

在《中华名人格言》一书中,马大正主任如此写道:“没有对事业的钟爱,便不会有成功。有时对事业的钟爱比聪明和才智更重要。”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1982年马大正主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温州市中医院,开始从事中医妇科的临床工作,这才是他真正意义的中医临床工作的开始。今后的道路是多么的漫长,任务是多么的艰难,他感到任重而道远。1983年他成为浙江省卫生厅指定的高级中医师吴国栋主任的学术继承人,在为期3年的伺诊学习中,他学到了老师诊治妇科疾病尤其是独具匠心运用一些经方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此后,他还进修了西医妇科。

自从独立门诊之后,工作时有闲暇,马主任发现时至今日我国还没有一部中国妇产科发展史的专著,便立志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博览群书,搜罗资料,著书立说,填补此空白。通过八年的刻苦努力,参考文献达200多种,从经(如《十三经注疏》等),史(如《廿四史》、《唐会要》、《元典章》、《清史稿》等),子(如《内》、《难》、《本草经》、《伤寒论》、《甲乙经》、《小品方》、《脉经》、《脉诀》、《圣惠方》、《局方》、《圣济总录》和历代妇科代表著作等),集(如《诗经》、《阅微草堂笔记》、《履园丛话》、《搜神志》、《拾遗志》、《梦梁录》、《京华梦华录》、《南村辍耕录》等),考古(如《马王堆汉墓帛书》、《武威汉代医简》、《睡虎地秦墓竹简》等),哲学(如《中国传统思想总批判》等),典志(如《释名疏证补》、《说文解字》、《中国医藉考》、《中国医学人名志》、《中国图书联合目录》、《两浙著述考》、《中国分省医藉考》、《中国医史年表》等),近人史学著作(如《中国古代法医学史》、《中国史话》、《吕思勉读史札记》、《中国女性史》、《李亚农史论集》、《中国婚姻史》等)各方面对我国妇产科的发展史作一番深入系统的挖掘和总结,于1991年完成出版21万字的《中国妇产科发展史》。该书以断代史的形式分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妇产科学,诸凡历史背景、妇产科发展的原因,以及妇产科医家、医著、理论与临床进展等内容,并由广东中医药大学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元恺和广西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班秀文教授作序。罗教授说:“马君此书内容丰富而全面,弥补了中医学科的一个空白点,自会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社会的重视,《中华医史杂志》对此书发表专评文章,国内医史学界纷纷来函祝贺。美国南加州大学历史教授Charlotte Furth在1999年出版的著作《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别,960—1665》的“鸣谢”中说:“我从许多历史学者的著作中获益,其中一本马大正的《中国妇产科发展史》尤为杰出,它兼备了临床与学术的眼光。关于这些著作的完整目录您将在后面的参考书目中找到,但这些枯燥的条目并不能完全反映他们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这本著作虽然是中国政府推广中医学术的成果,但很大一部分是在很困难的物质条件下完成的。做任何严肃的学术研究,都需要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有一个基本认识,若没有这本书,对于像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书中援引《发展史》达30多处。该书还在美国的南加州大学、耶鲁大学,日本的顺天堂大学、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法国的东方语言学院,德国的基尔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韩国的庆熙大学,香港的中文大学、浸会大学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中陈列。此时此刻,马主任的临床业务已经十分繁忙,但他仍不断思考探索,发现初步妇科临床的医师用药拘谨局限,不识众药之妙,常常出现笔下无药的窘境,他查检372种医学文献,69种医学期刊,从专科的角度对中药的功效作系统的研究、总结,于1992年编写出版50万字的《中医妇科临床药物手册》,开辟了编著专科药物学的先河。1993年4月份日本的《汉方之临床》杂志对以上两书进行介绍、推荐。此后他又看到许多妇科医师当临床处方无效时便束手无策的现象,便参考78种医学著作,于1996年编写出版48万字的《妇产科疾病中医治疗全书》,书中介绍治疗方法34种,该书被《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妇产科学》列为主要当代书目。通过他多年对于子宫肌瘤临床的潜心研究,于2006年编写出版了15万字的《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攻略·子宫肌瘤》,书中系统论述子宫肌瘤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临床分类、预后和转归、病因病机、诊断和鉴别诊断、辨病辨证和治疗原则、中西医保守疗法、期待疗法、手术疗法、兼症的治疗、疗效评定、中草药使用情况、临床与实验研究、文献择要等内容。同年还出版了50万字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马大正中医妇科医论医案集》,该书分医论、医家妇科学术思想、妇科医学史、妇科临床、经验方介绍、医案等内容,是他对中医妇科理论和临床研究的小结。此外,还曾于2000年出版16万字的科普著作《妇人篇》。在此期间,马主任发表的医学文章多达80余篇。

马主任在临床上提倡传统的辨证论治,反复阅读中医经典名著,还将《黄帝内经》的相关内容分门别类,做成厚厚的一扎卡片。他在研究经方在妇科临床的使用时,《伤寒杂病论》时不离手,殚精竭虑,日夜揣摩,张仲景的紫参汤中的紫参究竟为何物,历代有争议;柏叶汤中的马通汁究竟是什么,一些书中语焉不详,他除了通过检索文献之外,还要与其他专家切磋,最后考定使用。他使许多貌似与妇科治疗无关的方剂发挥了神奇的功效。他提倡中西医有机地结合,汲取现代医学最新的知识和先进的诊疗手段,运用于临床。他又极力主张对专病专方的研究,认为许多疾病的初期阶段常常是隐匿的,无证可辨,也并非“有其内必形诸于外”,专病专方的研究和推广势在必行,为此,他创制了许多疗效卓著的经验方剂,其中的温肾安胎汤还在《中国中医药报》的“名医名方录”中介绍。运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已成为马主任临证的一大特色,他遣方用药常常简易精悍,而治病疗疾却屡起沉疴。他擅长医治女性不孕不育症,经他治愈送来的新生儿照片使诊室无虚壁,他对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其他妇科疑难疾病的治疗,均有独到之处。

 

及年岁之未晏兮  时亦犹其未央

57岁是一般人即将退休的年龄,而对于从事中医临床的医生来说,正值学验具丰之时。此时的马主任声誉雀起,名闻遐迩,就诊患者络绎不绝,遍及全国各省甚至国外。虽然他每日要接诊120人次以上,年门诊额已经突破3万,但就诊者经常需要凌晨前来排队挂号,有时仍一号难求。

老骥伏枥,壮心未已,马主任面对如此众多的患者,他有更多的思考,这么多的患者,是他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也是他观察到更多病种的前提。虽然他曾经对滋养细胞肿瘤、先兆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男女不孕症都进行过较深入的探讨,发表过研究文章,对子宫肌瘤的研究还出版过专著,但摆在他面前的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尽管许多问题至今中西医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就需要他付出更多的努力。学海无涯,需要的就是这样苦作舟的人。

马主任的研究、写作都是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完成的,几十年来,他没有休息天,书本和电脑便是他的伴侣。人们都惊叹他的精力会如此的旺盛充沛。他需要查阅许多许多的资料,大到一个课题,小到一味中药。他要从许多文献中学习总结别人的经验,经过独立思考,然后归结出自己的治疗方案,再通过临床来检验和扬弃;他要对所有的研究内容以发表文章或出版著作的形式进行总结,回报社会。如今,马大正主任又添有一对印章,上面镌有“日出读书济苍生,月沉听涛著文章”。读书、看病、著书立说成为他生命的全部。

据资料介绍,日本厚生省批准生产的汉方药仅限于张仲景的210种经方,其中147种是可以在医院中使用的“医疗用医药品”,其余63种为只能在药店柜台销售“一般用医药品”,可见日本医界及民众对张仲景方剂推崇备至。1994年在赴日本参加第四届国际亚洲传统医学大会期间,马主任亲眼目睹了介绍现代日本中医现状的小展览,其中陈列以张仲景方剂制成成药的文字资料和样品,名目繁多,工艺精湛,每种经方成药的适应症都远远超出仲景原方的治疗范围。如温经汤治疗指掌角皮症、头痛、腰痛;葛根汤治疗结膜炎、乳腺炎、湿疹;桂枝茯苓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神经性心悸亢进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日本对张仲景方剂的研制水平以及推广应用的程度已经远远胜过我国。张仲景制方260首,其中治疗妇科疾病的方剂仅有36首,涉及妇科病种28个。为了开拓研究仲景方剂在妇科领域的使用,一本总结他20多年的研究成果,大约50万字的《探索与发现—马大正妇科经方验案集》(暂定名)将于07年底完稿,交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他运用近200首经方治疗100多种妇科疾病的医案500多则,疗效每多惊人,见解十分精到。

面对取得的巨大成绩,马主任含笑回答道:“爱好使我对事业的钻研能够持之以恒,以苦为乐;博览群书使我获得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学好中医需要很好的学问和文化造诣;‘留心处处皆学问’是我的座右铭,从30多年前誊抄的书稿到今天重要的临床笔录,我都收集在案,用心做事,事无巨细,我从中学到了许多,发现了许多,也创造了许多。不断学习和创作,是一个接纳和反刍的过程,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的写作,成为我学习的动力,也使我获得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的学问,我的许多知识都是在写作之中获得的。我力求认识每一种药物,可以遣用各种各样的药物治疗妇科疾病,包括被认为毒药的甘遂或商陆,草木金石都能够各尽其才在我的治疗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我不摒弃内治以外的所有疗法,只要有效就为我所用,殊途同归,可以达到最高的治疗境界。我反复学习古典的中医名著,以期掌握其中的真谛,同时我又很喜欢接受最现代的医学知识,古今中西医学的融会将伴随我的一生。”

 

马主任就住在流水滔滔的瓯江之湄,听着汤汤的水流声,读着医书,忙碌于医学临床,又不断地思考着,写出新的医学著作和文章。

衷心祝愿马主任医师的生命与事业像瓯江之水浩荡而长流不息!

本栏目系列文章全部转载于马老师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madazhengfuk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