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课 法国《人权宣言》[教案2][人教版]

 昵称2040955 2015-08-16

第2课  法国《人权宣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波旁王朝统治与大革命爆发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启蒙思想的动员;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思想,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了解《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论从史出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合作讨论

认识《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人权宣言》的发布

《人权宣言》的基本原则;《人权宣言》的深远影响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波旁王朝统治与大革命爆发

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

2.启蒙思想的动员

3.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二、《人权宣言》的发布

1.《人权宣言》的基本原则

2.《人权宣言》的深远影响

重点:《人权宣言》的基本原则及历史作用

难点:《人权宣言》确定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的背景是以前数学已经涉及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主要采用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思考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波旁王朝统治与大革命爆发

1.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

波旁家族在法国建立的王朝(1589~1792,1814~1830)。1589年由安托万之子、纳瓦尔国王亨利继位,称亨利四世,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自此开始。1610年亨利四世去世,路易十三继位。17世纪中期,波旁家族再度分出长幼两支:长支以路易十四为代表,他的弟弟奥尔良公爵腓力为幼支的始祖。长支相继临朝的君主为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幼支仅路易·腓力出任“法兰西人的国王”,所建统治史称七月王朝或奥尔良王朝。

从17世纪起,波旁王朝的君主们致力于强化中央集权:路易十四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大规模兴办王家手工工场,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专制君主制臻于鼎盛。但好大喜功,对新教徒加以迫害,封建统治已成衰败迹象。路易十五时期统治更加腐败。到路易十六时期,法国封建统治终于显现危机。

2.启蒙思想的动员

在法国封建王朝不断加强专制统治的过程中,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涌现出众多伟大的思想家,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共同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号角,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由此可见,精神力量一旦化为物质力量,其巨大作用是难以限量的。他们学说和理论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舆论准备。 

3.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提问:法国大革命是在什么条件下爆发的?学生阅读后,概括指出:18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传播,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六的挥霍无度,第三等级人们处境艰难等等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1789年爆发了。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的阶级斗争愈益不可调和,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终于导致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召开三级会议,企图对第三等级增税,以解救政府财政危机。第三等级代表则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改革。6月17日第三等级代表宣布成立国民议会,7月9日改称制宪议会。路易十六调集军队企图解散议会,激起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7月14日群众攻克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

二、《人权宣言》的发布

1.《人权宣言》的基本原则

1789年制宪会议决定在颁布宪法之前,首先确定基本的政治原则。不久,它就制定了著名的《人权宣言》。

提问:《人权宣言》的思想基础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阅读后,教师概括指出:《人权宣言》思想基础是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主要内容是以法律形式确定启蒙思想家“主权在民”、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有言论、出版等等自由;“私有财产是一种不可侵犯的神圣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被剥夺”等。

1789年8月26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人权宣言》)。全文除序言外,共17条。《人权宣言》全文共17条。教师随后给学生具体介绍《人权宣言》的内容及作用。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示社会上的差别。”这就从原则上肯定了人们之间权利是平等的,意味着反对封建特权与封建等级制。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明确提出了人权就是个人的自由权、财产权和反抗压迫权,强调人权是天赋的和不可剥夺的。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在这一条中既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又体现了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思想。第八条:“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这一条指出要依法行事。第十条:“意见的发表只要不干扰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到干涉。”这条肯定了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人身不可侵犯的权利。第十二条:“人权的保障需要有武装的力量;因此,这种力量是为了全体的利益……而设立的”。这一条肯定了政府只是为了保障人民安全和权利,否则就应改变它。否定了君权的神圣和肯定了人民有决定国家命运的权利。第十六条:“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这里说的“分权”就是“三权分立”,《宣言》阐明了要用三权分立的新型国家来保护人权,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集三权于国王一人的专横局面。限制王权,实现自由平等。第十七条规定:“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权利”。这就奠定了《人权宣言》的阶级基础,从而使每一条都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人权宣言》提出的平等、自由、权利都是建立在确保私有财产这个基础之上的。主要规定为:人人生而自由 ,权利平等,享有自由、私有财产、人身不可侵犯和反抗压迫的权利;享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等自由,其行使以保证社会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只有在给予赔偿时才可以取得私有的财产权。主权属于国民。实行分权原则,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法律为公共意志的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权直接或间接参加立法。没有司法机关的命令,任何人不受逮捕。动议、发布、执行或指示他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惩罚,但抗拒合法的传唤或扣押者构成犯罪。承认法律不溯既往和无罪推定原则。官职和地位向中产阶级开放。

   《人权宣言》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原则,后成为法国1791年宪法、1793年宪法和1795年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问:《人权宣言》宣布了哪些基本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学生阅读后,教师进一步指出:《人权宣言》反映了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一些基本原则。宣言以自由、平等为核心全面地阐发了公民的政治权利、民事权利以及社会权利。宣言强调了人人生而平等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信条,规定了人身、宗教、言论、出版等自由权利,并对财产权提供了法律保护。其所确立的人民主权原则、同等权利原则、分权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重要原则成为宪政主义理论的核心。

宣言是对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美国的制宪经验对宣言影响较大,而洛克的自然权利学说、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以及卢梭的"公意"和人民主权学说则成为宣言的重要来源,其它如重农学派、伏尔泰以及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成为宣言的理论来源。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一面旗帜,它全面地阐发了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奠定了资产阶级宪政民主的基础,在西方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该宣言后来被用来作1791年宪法的前言。《人权宣言》是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为反对封建专治统治,阐明资产阶级社会基本原则而提出的纲领性文献。

总之,《人权宣言》明确宣布自由、平等、财产和安全是天赋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权;宣布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宣布了资产阶级基本的民主权利;宣布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的发表,打碎了君权神授的神话,否定了封建等级制,激发了革命人民的巨大热情,起到了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的作用。人们高举“人权”的旗帜,给封建特权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以沉重的打击,促进了大革命的深入发展。《人权宣言》成为法国大革命彻底性和典型性的重要标志。

2.《人权宣言》的深远影响

提问:《人权宣言》的颁布对法国及对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有哪些?学生阅读后,教师进一步指出:

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世界各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它是法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法国早在1789年爆发了划时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了巩同其政权,维护其利益,限制革命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了《人权宣言》。该宣言确立丁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法治原则。其中包括“罪行法定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还确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主权在民”“国家分权”的主张。《人权宣言》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发展资本主义,解放生产力的要求,在当时起了重要的进步作用。1789 年 8 月 26 日法国通过的《人权宣言》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和反抗压迫。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代表去参加法律的制定。 1793 年雅各宾宪法的内容更是直接地体现了卢梭的革命民主主义主张,而这部宪法是迄今为止资产阶级宪法中最民主的一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卢梭是资产阶级宪法理想的最有代表性的先驱,而《社会契约论》就是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的范本。但是,宣言突出规定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没有提出反封建的根本问题,如取消农民的封建义务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规定集会、结社的自由和国家政体的问题,这些正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总之,《人权宣言》既先进性的一面又有局限性的一面。它是法国宪法产生的基础,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民主主义的政治法律思想是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他关于民主与法治,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主张,已成为资产阶级宪法的原则。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颁布的一系列重要政治文献,如 1776 年美国《独立宣言》、 1789 年法国《人权宣言》、 1787 年美国宪法、 1791 年和 1793 年法国宪法等,都反映出卢梭《社会契约论》一书思想的影响。《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这些思想和语言几乎都是卢梭本书的原话。 它推动了其他许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对亚洲和中国革命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课小结】

《人权宣言》是制宪会议于1789年8月26日通过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深受十八世纪自然权论和启蒙学说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范本。宣言的基本精神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人权和法制,维护资产阶级的地位和私有财产权。人权宣言的进步意义在于它宣告了封建特权阶级统治的终结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开始,宣布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第一次把法国启蒙运动所阐明的思想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对打击封建制度,限制王权和进一步启发人民的革命意识起了巨大作用。对于还处在封建制度统治下的欧洲各国发生了巨大影响。但宣言也反映出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它只不过是宣布以新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来代替旧的封建剥削制度。它所规定的平等是建立在财产不平基础上的平等,是用来代替旧的封建等级制的新的不平等。《人权宣言》既先进性的一面又有局限性的一面。它是法国宪法产生的基础,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