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爱情观之比较(一)

 绿色森林8888 2015-08-16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爱情观之比较(一)

被阅览数: 205 次 来源: 中国文学网
文字 〖 〗 )

 

内容提要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东西方剧坛的两位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们虽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对爱情的看法既有着惊人的相似,也有各自的特性。本文试将莎氏喜剧和汤氏戏曲拿来做比较研究,从中探讨中西方爱情观的异同。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汤显祖 爱情观 异同 
  
  一、莎士比亚与汤显祖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和汤显祖(1550—1616)是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东、西文化背景下的两位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被公认 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天才文学家。他是演员、导演、剧院老板,也是诗人和戏剧家。他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这些作品涉 及了历史、政治、社会、人生等广阔的领域,具有博大的人文主义思想。其中,以爱情为题材的17部喜剧主要创作于1590年至1600年期间,“这时正是伊 丽莎白女王在位的时候,经济繁荣,王权巩固,人民生活暂时稳定,社会矛盾还没有大量暴露出来,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特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快生 活,追求真理,反对禁欲主义,反封建主义。”①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描绘了人的情感和心灵,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莎士比亚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 且属于所有时代;他不仅属于英国,而且属于全世界。他被马克思称为“世界艺术的高峰之一”是当之无愧的。 
  正当文艺复兴的浪潮席卷欧洲时, 东方也出现了中国戏曲的繁荣。在中国戏曲史上,金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前后相辉映,明代的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把中国当时的戏曲推向了顶峰。汤显祖生活在危 机四伏、动荡不安的明代中、晚期。这个时代倡导尊经崇儒,奉程朱理学,顺从天意又不违背人伦的封建礼教统领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汤显祖的一生没有名利双收 的莎士比亚那么好运,他有追求仕途的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但是一生不得志。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月,汤显祖弃官移居临川玉茗堂,先后完成他的杰作 《牡丹亭》,以及其他的戏曲《南柯记》《邯郸记》,这三部戏曲和先前改编的《紫钗记》一起被称为《临川四梦》。一方面他在作品中无情地批判了晚明封建社会 及其封建礼教;另一方面,他崇尚个性解放,突破了禁欲主义的束缚。“汤显祖的无穷的艺术魅力和永恒的审美意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重要的精神文化财 富。”②汤显祖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 
  爱情永远是文学艺术的永恒的主题之一。这两位站在东西剧坛之巅的戏剧大师也毫不例外, 他们对爱情的看法既有着惊人的相似,也有各自的特性。现将莎氏喜剧和汤氏戏曲拿来做比较研究,从爱情观的视角,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莎剧和汤剧,以及这些作 品所反映出来的中西社会历史和文化道德观在对爱情观的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二、两位戏曲大师爱情观的共性 
   
  1.反封建传统的爱情观 
   无论是在英国还是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中,封建道德都禁锢着男女的自由恋爱,传统的婚姻规矩主张门当户对、家长专制,子女必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莎 士比亚和汤显祖都反对这种传统的婚姻模式。莎士比亚在其系列戏剧中展现了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婚姻向传统发出的挑战。《终成眷属》中的海伦娜敢于冲破门第 观念,主动追求伯爵之子贝特兰,而贝特兰却因她身份低下,感到丢脸。当海伦娜遭到拒绝时,国王说:“你看不起她,不过因为她地位低微,那我可以把她抬高起 来。要是把人们的血液倾注在一起,那颜色、重量和热度都难以区别,偏偏在人间的关系上,会划分这样清楚的鸿沟,真是一件怪事。”③《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 克因痛恨基督教,拒绝女儿吉雪加和罗伦佐恋爱。结果却遭到女儿的反抗,和罗伦佐私奔了。为了爱情,女儿不仅敢于和自己的父亲作对,而且还决定改信基督教, 背叛自己的信仰。正如她表白的,“罗伦佐啊!你要是能够守信不渝,我将要结束我的内心的冲突,皈依基督教,做你的亲爱的妻子。”④这些喜剧都展现了青年男 女敢于冲破传统的婚姻价值观,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和家长专权进行抗争。 
  戏剧界反理性的杰出代表汤显祖强调至情论,与封建主义理性之学不可 调和。他推崇徐渭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李贽的“童心说”,崇尚真情。他认为“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这是人性中最自然的一部分,即对程朱理学中“人欲” 的肯定。《紫钗记》突出了痴情的小玉如何在豪侠黄衫客的帮助下和有情文人李益与强权之间斗争的爱情故事。为了爱情,他们敢于向强权进行公然的反抗,把自己 的名利置之度外。《牡丹亭》展现了杜丽娘对与世隔绝、禁锢的家庭生活表示极为不满。她在游园时感叹道:“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⑤但是她敢于正视自己的爱情,为了爱情宁愿不做杜家小姐而与封建家庭决裂。她为情而 死,为情而还生,在他们的抗争下,最终与柳梦梅结为连理。汤显祖通过对爱情的歌颂,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珍惜与追求,真正体现了对人性的终极关 怀。 
  2.提倡纯真、忠诚的爱情观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都颂扬坚贞的爱情,嘲讽虚伪的矫情。莎士比亚认为纯真的爱情是不附带任 何物质条件的。《终成眷属》中讴歌了海伦娜为了实现自己的爱情所做的巨大的努力,她坚定的信念最终赢得了爱人。《仲夏夜之梦》中贵族伊及斯的女儿黑美霞为 了爱情,坚定不移地公然和父权进行对抗,至法律于不顾,宁愿选择冒险和恋人逃到森林也不愿屈服。《维洛那二绅士》中裘丽亚为了爱情,女扮男装,千里迢迢地 来寻找爱人普洛丢斯。莎士比亚在对虚伪的感情进行了嘲讽和批判的同时又展现了他喜剧化的一面:忠诚的爱情能够感化这群迷失的男人,让他们浪子回头。这既是 出于教化的目的,也是展现他的人文思想的内容——人不是完人的真实性。《仲夏夜之梦》中的第米屈律斯就是一个用情不专、曾经和奈达的女儿海伦娜调过情的负 心汉,却对黑美霞穷追不舍。而恋着他的海伦娜为了自己的爱情背叛了朋友,遭受第米屈律斯的侮辱也不言弃。最后在森林仙王的帮助下,才各自重归于好,有情人 终成眷属。《维洛那二绅士》中的背叛爱情和友情的普洛丢斯也在爱人的感化下,悔过自新,痛改前非。 
  汤显祖在《紫钗记》中塑造了霍小玉和李 益肝胆相照、生死相许的忠贞爱情故事。通过霍、李二人对自由爱情、自由婚姻的追求,表达了他的主情论思想。小玉纯洁真挚,为了情,她废寝忘食,彻夜不眠; 为了寻求爱人的信息,她强扶病体,冻卖珠钗。霍小玉身上所体现出的对爱情的执著与忠贞催人泪下。爱人李益身上同样也能看到这种忠诚的品性。他能抵制卢府荣 华富贵、仕途飞黄腾达的诱惑,奸臣的陷害和各种枷锁都没有使他动摇对小玉的真情。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情不知因何而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 死者可以生”,这可以说是情的最高境界。《牡丹亭》演绎了一对生死之恋的浪漫故事。杜丽娘为了梦中情人忧郁而死,连地狱判官也为之感动;痴情的柳梦梅使之 起死回生后又对她忠贞不贰也赢得了皇帝的同情。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都歌颂了这种忠贞专一,可以说惊天动地泣鬼神的爱情。 
  3.突破禁欲主义的爱情观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都主张人本主义爱情观,反对禁欲主义。莎士比亚借喜剧中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的贞操的看法,反对传统的贞操观念。在《终成眷属》 中巴洛认为女人打算以处女终老的想法是违反自然界的法律的,“以处女终老的人,等于自己杀害了自己,这种女人应该让她露骨道旁,不让她的尸骸进入圣地,因 为她是反叛自然意志的罪人。贞操像一块干酪一样,搁的日子长久了就会生虫霉烂。”⑥《仲夏夜之梦》中雅典公爵提修斯在劝说黑美霞时说:“她们(指尼姑、修 女)能这样抑制了热情,到老保持处女的贞洁,自然应当格外受到上天的眷宠;但是结婚的女子如同被采下炼制过的玫瑰,香气留存不散,比之孤独地自开自谢、奄 然腐朽的花儿,在尘俗的眼光中看来,总是要幸福得多了。”⑦ 
 汤显祖是主情论者,他受到王学的影响,肯定人欲的合理性。《牡丹亭》中《惊梦》 描写了青春萌动期杜丽娘在情欲这种生命本能的驱使下,难耐青春寂寞,与柳梦梅梦中幽会,两情交快。丽娘自叙思春暮色之情时感到“没乱里春情难遣”,并把这 份情大胆地告诉春香:“咱不瞒你,花园游玩之时,咱也有个人儿。”⑧丽娘思慕男女情欲,其实是对自我生命的肯定,她对柳梦梅的生死之爱是由“欲”到“情” 的过程。她首先是因自然涌发的生命冲动引向,大胆地投入情人的怀抱,恣一时之欢却孕育了死生不渝之情。传统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开始瓦解,丽娘的这种自然天 性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促使她开始了情与理的对抗。汤显祖将人的自然情欲诗意化、审美化,这样的思想高度穿越了时空,《牡丹亭》也因此成为戏曲史上一座高峰。
 

作者:安鲜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