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璜”“琥”探源

 负鹏载舟 2015-08-17

“璜”“琥”探源

(_追踪蚩尤_新浪博客---2008-02-17 18:24:32)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最早记载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而六器中的大部分,在西周乃至夏商前的新石器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已知壁,琮,圭,璋代表天,地,时,空。那么“璜”“琥”最原始的含义是什么?

    “黄”字在华夏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无需缀言。从土从田,《说文》释义:土之色。由于有“琮”礼广义的大地,那么,玉璜不会重复再祭,因此璜与狭义土地相对应的可能性更大。而“土”为万物之母,孕育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所有生命。《周礼·春官·大宗伯》又说:“半壁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也。”意指冬藏,休眠,生机蛰伏。

b_127B70D7C733DABE70D574A84E5867A2.jpg

b_ACEA71FFB8551F4A1F7D5327EC1D7757.jpg

    璜的器形如弯弯的船。新石器时期的璜,比如良渚,凌家滩,不论是纹饰还是穿孔,大多采用大弧在下,小弧在上的用法。如同汉字“凹”,象江河的水道,山中的盆地,代表含蓄,收敛。但是,如果把璜倒过来,大弧在上,小弧在下,成拱桥型,象汉字“凸”,恰似初生的太阳,伫立的山丘。表现出崛起,刚毅。

    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璜”与我们古老而又根深蒂固的太极文化,密切相关。表明远古时期的先人,已经具备最原始的先阴后阳,阴阳互换“易”的哲学思想。“璜”的阴阳两面,也许就是太极图中阴阳鱼最原始的雏形,表现出古人对自然界阴阳变化,这一朴素辩证现象的崇拜。              

    华夏对虎的崇拜甚至可以上溯到伏羲时代,彝族同胞至今仍延续着西部古羌对虎的祭祀。土家族和道教也仍然祭着白虎神。《风俗通义》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白琥”被选为六器之一,似乎顺理成章。

 b_1D20DAD78D3FFD0217BA95526AD6AF7E.jpg

    但“白琥”出现在六器中的确令人费解。首先,其他五器的形制都源于方和圆极简单的几何图形,表达的确是极宏大深奥的意义。白琥则相反,用复杂的图形表示简单的意义。其次,在对新石器时期的考古中,从未出土过白琥,商代有玉虎,但不是玉礼器,直到西周才出现很多可为礼器的白琥。因此和其他五瑞相比,此瑞显得不伦不类。

20060205075039467.jpg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白琥与其他出自新石器时期的五器不同,实际产自西周,目的是取代阴阳璜中的阳璜,并以此祭西方。总之,远古时代的壁,琮,圭,璋,璜,琥,分别代表着古人对天,地,时,空,阴,阳的认识及崇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