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揭秘: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真相

 红豆居士 2015-08-17

展开下三张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不一样的灵感启发,遇见即改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关于这段历史,很多人说越王勾践励精图治,最后,终于三千越甲吞没了吴国!

这事儿,不对!事实上其实是这样的。

在勾践和范蠡经过吴国惨无人道的奴隶生活归国后,因为范蠡在吴国的时候与勾践的共患难,范蠡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越国第一谋臣。而吴国的贫困经历也让范蠡明白了一个道理:让广大的越国人民饿着肚子去跟吴国交战是不可能的,要想富国强民,必须搞活经济。

越王勾践回国之后,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就是铸钱,后世称之为“蚁鼻钱”,而范蠡借助大量的蚁鼻钱搞活了对外贸易。生意范围那是相当的广(“南则楚,西则晋,北则齐”),业务项目更是几乎囊括了一切赚钱的生意。

唯独对吴国,只做一种生意,以蚁鼻钱高价收购粮食。

公元前472年,吴国正好赶上旱灾,最后国人连稻田里的野生大闸蟹都吃光了。这时候越国仍旧表现出了信诚守道的精神,为吴国提供粮食。

勾践对此非常反感,对范蠡说:“我和你一起谋划反击吴国,你总说时机不成熟。现在又反过来资助吴国粮食,究竟是什么时候才可以出兵呢?”

范蠡回答说:“天灾和人事必须相配合,我们的粮食并不能维持吴国的战斗力,倒是吴国自身的力量至今仍未消耗干净,他们如果作垂死挣扎,我们未必能胜。”

上天没有让范蠡多等,就在为吴国提供粮食的当年九月,夫差再次不顾国内饥荒,率兵奔赴黄池与楚国决战。当时吴国军队的粮食供应几乎全靠越国。

没有粮食,防备空虚,如何能抵挡越国的三千兵马?其实真正进攻吴国的并不是三千越国勇士,而是范蠡前期如流水般花掉的蚁鼻钱。

这一次,范蠡率兵攻入吴国都城姑苏,并在海上断掉了吴王夫差的后路,夫差兵败自刎。

最后,说下范蠡的结局。

人们经常鄙夷“共患难,不可共富贵”的人。其实,共患难是因为穷哥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利益,也就谈不上叛变;不可共富贵,实在是因为很少有人不会选择背叛,暂时没有背叛是因为筹码还不够大。

这一点,范蠡和勾践都心知肚明。

灭吴当年,范蠡向勾践提交了辞呈,而勾践的回答似乎很够意思:你必须和我一起共坐江山,否则我就杀了你(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

其实,说白了,范蠡只有一个命运,被处死。后来的辅佐勾践的大臣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

范蠡当然不希望自己被处死,在命令下达之前就从海上跑路了(乘舟浮海以行,终不返),顺便还总结了一下逃跑的原因: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不幸的是,后世有很多人看不开,这句名言也就无数次得到了验证。

出逃后的范蠡却有了另一番天地,他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经商,也赚了很多钱。

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这样记述了范蠡的结局,他成为家产数以十万计的富翁(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最后老死于陶地。

范蠡死后,被奉为“制生之祖”,并成为道教里的财神(关羽是山寨版的财神)。

所以,这段历史说“三千越钱可吞吴”可能更准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