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轶事:范蠡凭什么说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我的春天来啦呀 2018-04-16

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践称霸中原后,范蠡作为勾践的左右手,却急流勇退。离开越国后,范蠡给好友田种写信劝诫: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那么,范蠡凭什么这么说呢?

范蠡

有人会说,不要相信一个连翔都敢吃的人。虽然这个答案让人无法辩解,却太过主观。翻开史料,有四处能说明。

1.品行不端

未经历灭国之事前,勾践的德行不好。《国语·越语》记载:先人就世,不穀即位。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

那个时期的勾践正处于富贵之中,荒唐是他的本来面目,贫贱时的忍辱负重,并非常态。

勾践

2.亲小人,远贤臣

勾践继位三年后,想再次征伐吴国,范蠡苦劝,认为时机不成熟。《越绝书》记载:勾践宠信大夫,疏远了范蠡。

连文种都为范蠡打抱不平,这说明了勾践骨子里的刚愎自用。等到打了败仗,他又拉下脸求人为自己收拾残局。

勾践

3.面相不好

这个理由会让人觉得荒谬,认为比较迷信,可是古人却很看重面相。《史记》中范蠡是这样说的: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我们不知道“长颈鸟喙”是什么意思,但肯定不是好面相。

勾践

4.忘恩记仇

这一点虽然没有实证,却可从范蠡告别时说的话中推测一二。“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勾践在吴国所受的侮辱,其罪都归在臣子身上,如今功过相抵,全身而退。

范蠡与田种

历史证明,范蠡所言不虚,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范蠡离开越国后,田种就被逼自杀。

参考文献:

1.《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2.《国语·越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